|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J9 k6 ]7 Z% r6 D% a+ B% E+ x
PART 1:一个问题你笔记上的内容真的进脑子了吗?
6 d% T$ S# q' x$ D2 ]) V" o你或许更注重记笔记这个动作,这个形式,觉得自己记了很多,页面布置的很好看,这么用心成绩一定会好。$ U: S+ E) z1 o4 b5 d* @* v% k
你或许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很乖的孩子——随堂笔记认真记,作业认真完成,对老师言听计从,做事情循规蹈矩。
% {( Q) ]( F) i: s2 y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的思维对于形式的依赖性很强。
: m: ^3 Y% f# I% c1 G: v2 M0 s我曾经也是这样,直到我问了自己这个问题,我得以反思我思维上的漏洞,最终实现自我救赎。8 H/ W! P. b! w3 v
现在我想问问屏幕前的一个问题:“你笔记上的内容真的进脑子了吗?”* E1 @; ^" H" F: F, c0 [
PART 2:思维转变
+ p* b/ H5 j; a在转变思维之前,我们需要探究几个问题:笔记的本质是什么?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笔记的重点是记录还是理解?+ z! N# T3 T. X5 i2 z/ d6 _
●笔记的本质:知识的内化。(以客观真理、教材上的语句为基础,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从而构建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内化运用,完善思维)
! C6 {1 ~1 D3 j●记笔记的目的:在记录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P# O: p' k2 ]- j) t* ~+ N3 ]3 ?8 r
●笔记的重点:思考和理解。思考可以帮助你拓展、探索、深入研究具体的知识,甚至可以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因此你才能深入理解,更好的吸收运用学到的知识。; v4 t& @4 j4 }* S1 P
开始施法:
: z9 z/ W2 c. G" c% C3 J1、克服形式主义 2 {, J, }1 \& l+ x2 \0 K/ m/ W
形式主义是你向高阶学习者进化之路上的一大阻碍。5 h* o3 z( B* o, R7 h6 P' q& a. j
何为形式主义?
' i6 d( T/ r4 h- n8 t, W! ?. w. {觉得有用的内容必须一字不落地抄写,笔记本从排版到配色都要细细斟酌;辛辛苦苦写了半天心满意足,合上本子回想自己写了什么,结果啥也记不住;写完了就真的完成任务了,再也不会去看。难道是害怕惊扰你的笔记生小崽儿?难道知识会看在你认真抄了它一遍的份儿上主动跑进你的小脑瓜儿? o3 ~3 R4 @7 o
宝贝儿快醒醒,大清亡了。
' {# G5 ]* |7 T, `, j, L我们已经知道记笔记的目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笔记的形式无论花哨或淳朴也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辅助我们思考的手段。机械性的抄写是毫无意义的,连跟知识混个脸熟都很难办到,更何况灵活运用知识呢?因此我们要轻形式,重内容、重思考、重拓展、重运用。9 A0 l3 U% I& g& i
我们更要尝试把知识转化为精神力量,而不是呆板的阐述和数字。
& ]0 A3 c3 F/ J6 b) ?3 ?4 U3 m' k3 o2 L- C9 C& m3 ?& K
2、强化理解与加工/ r4 \" V! P0 h: o
单单从记忆知识点的层面来讲,你对信息的记忆时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信息的加工。说人话就是——在学习时你对知识思考得越多,内化得越深入,你就记得越牢。
- ~! o( J7 i! z8 u记笔记也是如此。你在记录的时候和复盘的时候思考的越多,越深入,就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就能更好地运用知识,真正达到记笔记的目的。- H) p( e. ^" z+ u
常见的加工模式:(疯狂自我质问,倒逼思考)
$ B- D2 t/ r% R+ d9 [: g* G这个知识点属于这门学科的哪一个部分?与这个部分内其他的知识点有何关联?有没有与它相似的知识点?它们的异同分别是什么?能否总结出共性规律?这个知识点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在题目出现什么标志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运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什么常见的误区?该如何避免?0 J2 E4 `3 h2 W( a6 p" W0 w; D
3、主动寻求联系,刻意构建框架$ t/ F! |5 e% G5 Q2 M2 i; [1 e
高级的学习者擅长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事实上,这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 h6 R3 B5 h: y3 D# R; E/ G. j我们在整理笔记的时候要有一个意识——刻意归纳的意识。你要去主动构建学科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以教材的目录为依托,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偏好来设置,主要目的就是将新学到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归纳到框架里,像是把杂物分别放进不同的收纳盒,最终你的思路会井井有条,也能从容自如地调动知识。 i# ~' s/ b# |* s0 n
% ~$ X M1 J/ n+ c1 h* S
PART 3:具体操作指南1、随堂笔记
( r! q4 f3 b5 k0 D( x/ V( k我更希望随堂笔记能够成为你的思考本,而不是知识点摘抄本。
8 y5 s) f& H; c. R! h* J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内容,先不急着逐字抄写,先把最主要的观点简略写下——用关键词代替句子,采用各种符号、图表简化记录。: z0 c$ C' x7 D
(这样可以督促你把精力主要放在听讲和思考上,因为采用的是关键词简略记录的方法,你的心里一定害怕课后看不懂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所以就会下意识地去倾听、思考、内化。这样做既无形中强化了记忆,又能倒逼你主动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 Z/ ^ C% o8 I$ n下课后:靠着自己的记忆和思考去完善刚刚记下的关键词,把你的思考和感悟批注在旁边。并定期复盘。
. g3 L8 N6 q, n( Y6 J7 w% ^
7 E* h4 ^" v* q2 ?) q" f0 x) c; l2 Q2、错题整理
0 T+ i, E% I! P# H: Q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还有人在傻乎乎地抄题目吧 | ू•ૅω•́)ᵎᵎᵎ
! J% h; L2 R( Q. z' X* i! y. J' q整理错题的精髓在于吸取教训。试想一下,如果你真的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把日常学习中犯的错误逐个改正,那么成绩想不好都很难吧。
/ P7 ^3 @$ K2 `: }! H8 a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吸取教训呢?你要先明白你究竟错在哪。你不要告诉我你错的具体是哪一道题,哪一个小问,你需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f3 x% R2 h! }, ^* C举个例子,大家一定觉得有些题错就错在自己马虎了。马虎?这是一个常见的错因,而且很难改正——无论你多么警惕,一定会再犯这个错误。& `, L0 k0 n% R" j$ ^. F. G
真的是这样吗?
, F1 n" l8 d* F* [5 |9 }% B那是因为你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5 n: z8 v' B/ y就数学的运算错误而言,平常被“我只是马虎了”一笔带过的运算错误的本质其实不是马虎。很有可能是你的运算步骤出了问题!
9 i+ y9 n' [6 \: v+ A你可以把算错的题重新在草稿纸上演算一遍,抓住罪魁祸首——开始出错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个错误可能是等式两边忘记同时乘除/移项的时候忘记变号/消项的时候有所遗漏……
2 g1 p# _; [7 q- p& g& h 你要设想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个错误?是运算不跳步还是用不同的标记分类同类项,看你自己的斟酌。等到下一次遇到计算原理相同的题,就可以从根源上跳过这个坑。
6 j `, f! Z- I+ b" e o
2 V4 T2 M7 n% v5 @+ O2 \; A# h P& r% T h* S+ k& Z
; t* K: S( X" D) U
$ z8 w0 K* D8 k; M-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