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发表于 2019-5-14 22:55
《斜槓青年》醒醒吧!別為僅供糊口的工作一生懸命。 % h" s) W' y" S0 o) j& Y% D4 Y& e& g
5 g' j( ~7 S. f* d( z$ j
# B& y y# A, q: f6 u# [. P8 o. r% N/ ~" Z, x: m: P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其著作中描述了紐約的一個現象:在紐約很多人都不只擁有一種職業,每當遇到「你是做什麼的」之類的問題時,他們並不能像其他人那樣用一個完整的詞來介紹自己,而是選擇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身分,於是她為這些人創造了一個名詞:斜槓青年。在書中,艾波赫舉出許多真實案例,例如:: H- @3 Z( }: {% K* v7 [1 N. W
桑賈伊.古普塔,神經外科醫生/CNN 記者/ M4 A, }# }# F: ^ t( D
卡麗.萊恩,藝術顧問/皮拉提斯教練
( U q5 z1 q8 ~: O0 R% c$ U丹.米爾斯坦,工程師/戲劇導演) J G: E; }0 |7 Z$ Q+ x
羅德.霍夫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詩人/劇作家
, a! p& U/ J+ c( v4 j羅伯特.蔡爾茲,心理治療師/小提琴工藝家! C1 {+ W4 Y( Y# a. a" T
0 V8 b( Z F+ l8 U, _; V
$ l; r8 P v* X! m6 i- w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斜槓現象」,亦即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與愛好和業餘生活相關的身分,而不僅僅是以工作中的職位來定義自己。工作只告訴他人你是做什麼職業、靠什麼維持生計;而工作外的身分則體現了你是誰、喜歡什麼、有何特別之處。
# u. O7 u% u" Q$ p) k艾波赫認為用這種方式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趣、完整和立體,而且相比於傳統的單一職業,多重職業的生活讓人更滿足,保持收入的同時還能追求和發展更多的自我。, h/ K3 `6 F. h
關於斜槓青年,很多人存在著誤解。) s! G6 Y, W" [7 x; ?% H$ H9 k
! k; K6 U. V5 |& x" V$ d2 S6 C
有人以為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幾份兼職;有人則把它等同於沒有穩定收入的自由職業;我甚至還聽過類似「多一個兼職會不會忙不過來?」「斜槓青年會不會影響本業?」「如何保障收入來源?」的問題。
) H) _0 Z* i0 W: W
% V& p! z. s$ l& e" b: K' n儘管在那些大家所熟知的斜槓青年故事中,主角似乎都因為多重職業而擁有了多重收入,然而成為斜槓青年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擁有額外收入,甚至也不是為了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是為了追求更豐富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 }, e) }8 p, Y, B+ ?. j9 Y$ H
' m. P# R6 K# |& O# F/ v9 l9 V即便你有固定的工作,即便有些身分並不能給你帶來收入,這些都不影響你成為斜槓青年。事實上,艾波赫就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她是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的副總裁,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斜槓青年,因為她還同時擁有作家、演說家和人生教練等其他身分。而今年因中篇小說《北京折疊》而獲得第七十四屆雨果獎的郝景芳,也是一位擁有固定工作的業餘作家。1 q D+ J1 g. Y$ X1 a
, J2 F2 y. W t/ U3 K! v7 t2 W' ]( h1 u A) u
斜槓青年的思考4 Z; ^/ h% Y4 g
某天,我去參加一位朋友的生日聚會,朋友介紹我認識他的另一位朋友,當這位新朋友問起我的職業,我很自豪地告訴他自己是斜槓青年,並特地解釋了它的意涵。然而,令我大吃一驚的是,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一個人只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因為我們無法同時做好那麼多事。」聽到這裡,我只能禮貌地點頭微笑,然後默默走開。
; `2 L( v; Z' R
& i5 O; @2 A6 \ W& ~! r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喜歡用固有的思維與信念來判斷所有事物,但問題是,信念是有力量的,它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狹隘的信念很可能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和成長:如果有人認為一輩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麼他就不會開始其他的嘗試;但如果他相信人有多重潛能,人生也可以有其他可能,那麼他就會選擇體驗與嘗試不同的事,讓自己成為更多面向的人。不同的信念會導致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構成了不同的人生。2 Z# [( \' l* \+ d8 v
' s0 {* g& [: H) A. h! |然而人的信念是難以動搖的,所以對於堅信「只能專注做一件事」的人,我並無意去改變他們的想法,但對於思想開放、渴望不同生活的人來說,斜槓青年是一種新的啟發,能讓人們看到不一樣的理念與生活方式,並鼓勵人們在人生中開創出更多可能。1 C# {& J! o2 X+ x, I% _
1 s0 U" E+ Q* C" V% a, [艾波赫在著作出版後,收到了世界各地讀者的來信,許多讀者因為書中的故事而深受啟發,他們突然意識到,做喜愛的事與賺錢並不衝突,夢想與工作也並非無法並肩而行。於是很多人重拾了過去的夢想,或者深入發展既有的愛好,讓生活慢慢走向自己想要的面貌。
! ~/ ` E' M' k$ b( S( v, B5 M: X) }5 g4 G
事實上,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一些朋友受斜槓青年概念的影響,利用各種優勢與特長,過上了一種全新的、更自主的生活;還有一些朋友利用業餘時間培養新的興趣,例如插花、繪畫、鋼管舞、瑜伽、廣播主持等等…… 即使這些愛好目前還無法成為穩定收入來源,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因此更快樂和自信了。2 x1 f+ M$ y0 g" S1 H' b: a5 e6 Z
. X0 ~% ]# G+ s
D _2 a$ U# i9 m8 n5 l+ s U% i8 X$ M' `" ?$ {$ D0 [
斜槓青年是一種策略
" {: {% b* R$ ?+ F% e% j過去我們在考量職涯時,基本只有一種策略:縱向單一發展。根據自身優勢決定職業,再一步步往上爬。然而斜槓青年帶來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橫向多元發展,也就是根據自身優勢與愛好發展多種領域,並獲得多重收入。! ]$ D+ l# }# }# [( B- h6 }, [, t
3 \& e$ t" w7 Y8 b. y在我看來,橫向多元發展是一種更適合未來生活方式的自我發展策略。它能適度結合愛好與工作,不僅平衡生活,也提升了個人發展的靈活度,收入也更有保障。
& d& M: e# y2 ? w( X然而斜槓青年並非一蹴可幾。如同傳統的生涯規畫,斜槓青年的發展同樣需要審慎規畫和全心投入,你必須思考為了達到某個職業要求,要做哪些自我投資。艾波赫根據許多的案例與讀者回饋,將斜槓青年總結為左列五種:
6 ~, E& s* \# q# U
5 R, o5 b, ]- {1 c' y& D6 J( b1 k7 b( ^0 q9 m) H' a
一、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 l6 ^9 W7 {9 w5 a
這種模式比較適合還在興趣愛好探索階段,或興趣愛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
4 s. [1 ]/ O* F5 s! c) w
# x! U% }/ T4 J
- N2 E O/ |1 y+ j5 ?6 r6 ~+ r二、左腦+右腦組合: I0 e5 \9 v. [/ _0 J
這是一種理性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例如前文提到的工程師兼戲劇導演丹.米爾斯坦就是這種類型。理性與藝術是非常好的互補,可以帶給人們更開闊的思維。8 X E. M v) H8 ~- w: ~& Y1 v
三、大腦+身體組合2 p! A# G1 u" W. c8 {+ i5 O- _
這種模式能夠讓人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確保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平衡,例如卡麗.萊恩, 她的雙重身分包括藝術顧問和皮拉提斯教練。對於腦力工作者而言,如果能同時發展出體力勞動的職業,是個挺不錯的選擇,我自己就在業餘時間教爵士舞,同時也是 CrossFit(混合健身)一級教練。
& K' e7 V6 f! x4 g# @3 q: U) {( ~: i% s+ `+ M( C* v
; p% p0 t2 N4 z" A* s4 s# D. p( Z. h+ M四、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 U, {1 C% P. D$ R0 O( T這可說是一個黃金組合,也是艾波赫自己的斜槓模式。這四種身分間可以形成完美的迴圈:寫作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演講邀約也隨之出現,等到累積足夠經驗之後又能開展教學和顧問領域。這條斜槓青年發展之路適合知識型人才。
s# v r5 X. _1 z% W( Z
% x( C/ Y* i- u# Q/ O
& w9 A- P9 G7 z9 _0 [2 ~五、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 Z F0 {, ~' l' V1 R9 q5 @事實上,你不必擁有多種職業就能成為「斜槓青年」。也許你只有一種職業,但它要求你須具備全方位能力,並涉及不同領域,那麼你也是斜槓青年。所有的 CEO 都符合這個標準,不過這樣的角色在企業中將會越來越多。
' d2 _6 W& C- D9 G6 D/ v斜槓青年實際上可被視為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個人發展策略,它強調的是人生多面向的平衡,以及個體潛能的探索,同時鼓勵我們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適度結合,最終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額外的收入,而是更充足圓滿的人生。
: H, Q+ x4 Z6 _9 u
7 z3 V1 n, K4 {' o+ h2 g# }4 } / V4 K3 A/ S/ |4 @' w6 R3 p0 n! ]
/ Z6 ?& R5 V) {& i- i. k9 U# r7 `% i- e+ Y#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