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过五重挑战,做好未来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9 1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过去,工作是流水线作业,员工的工作成效可以通过计件实现。但未来是知识工作者时代,每一个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及贡献无法单独计算,企业必须跨过5个挑战,才能确保企业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循环。
我们这个时代是从分工之后有效地实现一体化开始的。
合理分工时代
0 T7 C- E7 v2 Z& V! }- l! @8 H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书中介绍了大头针的制作过程。在斯密那个年代,先是把大头针的制作过程分为18道工序,并由10个工人执行这18道工序。
  • 分工之后,再按照生产的加工过程,以及工艺路线形成一个整体,即一体化,劳动生产率由此提高了240倍。
  • 过去,一个工人独立完成一枚大头针的制作全过程,一天生产20枚。现在,10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48000枚,人均4800枚。% j/ i. ^5 {6 k  D. p' K

    3 [+ V: f! o4 H- Y) w! ?  i" W6 @+ v有人把斯密的理论称为分工理论,这是不正确的,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分工一体化理论。分工之后如果不能实现一体化,是不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分工与一体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一体化也叫组织。因此,分工与组织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d) [9 K, e/ O, ~2 m/ E! w( {
    资源配置时代5 }* `7 G% P4 O
    到了福特的时代,一体化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了。
  • 1913年,福特的工厂及其流水生产线上有8万个工人,将近8000个职位。每个工人的职位工作分得很细,一般只有二三十个操作。如何让他们协调起来,最终生产出一辆辆标准化的汽车?这就需要管理。管理也就成为分工一体化的职能,即法约尔说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应该指出,法约尔所说的组织是指资源配置方式。
  • 然而,斯密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即如何调动工人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个工人都能够按照工序的要求,做好、做对、做到位。于是,早期的管理工作者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就是工时定额和计件工资制。
  • 如此一来,不仅企业外部社会分工之后的一体化,是靠市场交易的法则实现的,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之后的一体化,也靠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了。企业中,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工序之间物与物的关系,变成了物品的交易关系。可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得到了充分展现。7 ]. E- Q% Q4 O* j
  O! z; U7 a9 S, _3 R" o) a
一体化管理时代4 f# T: u# h" s; D5 D9 [5 M

9 d$ i/ c: a, C: x这个独特的历史时期很快就被跨越了。随着供求关系的逆转,量产、量销的时代结束了。营销和创新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职能,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每一个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及贡献,不能有效地体现在物品上和工序劳动的成果即在制品上,从而无法单独计算。
& I( h  o0 f3 X) |1 X
  •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或劳动对象不再是物品而是事情,比如,深化与客户的关系,为客户提供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等,这样传统的激励方式与方法就失效了。
  • 未来的管理正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谋求分工之后的效率,转向未来谋求一体化的效益,谋求整体最优,谋求长期最优或可持续发展。
  • 由此,管理不再基于交易,不再基于个体的激励,而是基于分配,基于整体的约束。借用馅饼理论就是,努力把企业的馅饼做大,使分割变得容易。
  • 要做出如此根本性的转变,挑战是巨大的。按照德鲁克的说法,我们学会了对体力劳动者的管理,并没有学会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7 w$ {! F% `5 `2 Z

! V; Y5 d3 f, k6 G' s; \+ O8 S# O$ g6 L

" S+ y6 T, e* D9 |6 r一、挑战之一:确立管理合法性基础
8 P9 q5 a8 B* Q5 k9 j6 u
未来管理的第1项挑战是管理权威的来源。责权利的分配必须基于管理权威,管理当局及其权威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建立在根本大法上,而不是产权关系上。
4 t2 L: u6 J, |- r. A4 `8 x
产业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员工、顾客、合作者及股东。企业的一体化或组织原则就是共创、共享、共有。企业的分工原则就是,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天赋、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获取在共同体中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W% U" H+ p4 D其中特别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明确认真负责的员工队伍是企业财富的源泉。企业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心灵的归宿和尊严的体现。以此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天赋、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唤醒每一个知识工作者的良知和良心,努力为企业的共同事业做贡献。

4 K, ^/ t3 `$ Y- I二、挑战之二:把企业的原则转化为制度

3 K5 ^7 H+ `0 f! Q$ \未来管理的第2项挑战是,把企业的分工和组织原则转化为制度,依靠制度来确保这些原则被执行,或者说,依靠体系化的管理制度将其转化为管理实践,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务行为。不仅根本大法要形成制度文本,企业的战略规划也要形成制度文本,形成董事会的决议。唯有这样,才能使根本大法及组织原则,以及战略规划转化为行为,转化为企业始终一贯的行为。

. B1 l0 |) D# z; A& }有一家公司,战略上已经明确要成为藏成药的第一品牌,一段时间以后,老板又希望进入中成药领域。其实这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需要重新提案,交董事会议决。对于草创的公司来讲,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制度化的理性来代替老板的个性。由此建立企业普遍的诚信,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这对于一个创业者老板是莫大的挑战。
8 ?' P% y  X! W7 G- Q+ z
战略只是一种构想,也称战略规划,表达的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以及全体成员的意志与根本利益。企业董事会必须委托执行总裁把战略转化为日常经营活动,以及支撑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体系。董事会与执委会不一样,董事会是集体领导,执委会是总裁负责制。企业进入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时候,时时刻刻面临决策,必须由执行总裁承担完全的责任,当机立断,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

8 [2 ?" J% z# I+ E) M三、挑战之三: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任务
6 S3 T& e5 T6 t8 ]4 q- S& d9 c/ S" j
未来管理的第3项挑战是,执行总裁以及执委会能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什么是正确的事情?理论上没有定论,这是一个实践问题。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就是用同样的资源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并且能打造出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换言之,不仅能使企业的当期业绩最大化,而且能使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毫无疑问,这需要执行总裁的天赋、想象力和强大的心智模式。

- I6 L' D5 Z# \( G执行总裁由此才能确立起自己的领导地位,构建具有领导力的管理当局及管理体系。GE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就是这么做的,他上任后明确表示“加盟我的战略”,要求经营管理团队按照他的战略构想实现GE公司的战略转型,从过去卖产品转向未来卖服务。

8 U0 u* |6 ?3 Q四、挑战之四:形成目标任务责任体系
/ ~0 I  L- r: j7 t2 A0 \9 O% z1 R6 C* C1 f5 W7 F
未来管理的第4项挑战是把事情做正确,做出结果来,并由此强化做事情的整体能力。这种做事情的整体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的创造价值能力或业务能力。管理说到底就是两句话,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把事情做正确。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总裁识别出来或认定的战略任务,即正确的事项,分解给各个执委会成员,形成目标任务责任书,继而形成目标任务责任体系。
8 e$ V8 @- A, J- i+ j5 L5 L' D; a! K
目标任务责任体系是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制度、规范或条例,只是外在的支撑体系。好比一只杯子,外在的器型是为了围住内在的空间,这个空间中装的就是目标任务责任体系。这里最关键的是,把每一项正确的事情即战略任务,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然后,在整体的行动方案基础上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到每个执委会成员以及下属每个经理人员,确保各项子任务的完成最终能回到整体上,并形成与强化整体创造价值的能力或业务模式。

. V% |, h9 D5 }  I1 C% ]6 i- J6 q9 E6 ~企业实践中容易出错的是,把目标任务简单理解为财务性指标,进而进行指标分解,而不是任务分解。导致的结果是,每一个经理人员针对指标的完成,选择各自具体的事情或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指标完成了,但是企业的业务体系及能力并没有强化,整体的战略并没有得到落实。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指标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
& N1 L4 |/ H, }  r
企业的财务性指标或绩效指标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企业有无存在价值的检验指标,也是我们选择做什么事情的检验指标。如果我们选择的事情不能带来更高的绩效,不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那么说明我们选错了。这就需要执行总裁及执委会做进一步的思考,直至事情以及整体解决方案能带来更高的绩效。
9 y% b0 S( W+ t
五、挑战之五:按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分利

1 q2 A+ P2 G9 j/ C  Q9 l! d+ J未来管理的第5项挑战是,在分工、分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分利。在利益分配上,企业一定要明确工资的概念。工资是企业再生产的成本,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企业必须提高工资总额的水平与人均工资的水平,确保两个再生产的正常循环。

0 o6 ~0 R) k8 P/ b" Q企业必须通过计划和预算,设立工资基金以及工资的风险基金,为两个再生产的循环提供保障;同时,为企业及各部门用工设定成本底线,确立约束机制,防止不合理用工或用工过度。华为主张,在正常年份中,人均工资水平达到行业最高,以获取行业中最优秀的人才及其工作热情。
0 T# h. V' e( k- C+ f
如此,企业就有机会通过有效的管理,依靠知识工作者队伍的成长,提高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以及劳动生产效率,使“高工资”和“高绩效”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在公司规模还小的时候,比如1000人以下,管理当局或领导班子可以通过年度工资方案,来确定每个人的月度工资。
8 g7 _6 Z4 v2 S" j$ V; l
随着公司的规模增大,工资的分配必须依靠制度,比如,职务等级工资制。依靠制度层面的有效工具和方法以及程序上的公正,来平衡每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人与人之间利益上的冲突。在利益分配上,企业要明确的第2个概念是奖金,明确奖金是分享的利润。奖金的分配很难制度化,通常依赖管理当局以及领导班子的能力,在年初,配合目标任务责任体系,按责权利对等的原则,设定具体的分配方案,包括分配的原则与方法。

8 G- e, i+ b/ q  Q* I六、造就未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 h8 j  m; X" y" ^0 P当年,法约尔就想把管理的概念体系,包括管理的5项职能和14项原则,与他亲身经历的故事结合起来,让后来学习管理的人知道,这些职能和原则是怎样被运用到实践中的。无奈他写书的时候年事已高,只写完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没能完成与实践案例的结合。

" |0 {  L3 r3 K" V后来,斯隆在写《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的时候,德鲁克建议他先把管理的概念体系提炼出来,再把管理实践的故事放进去。很遗憾,斯隆没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能力提炼这套管理的概念体系。早在德鲁克与斯隆世纪之交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对未来管理的篇章。理解现代企业管理及未来管理的挑战,应该从德鲁克与斯隆的世纪之交开始。

4 E- q4 f0 t' y. ?. N7 B4 U; |: G当时,德鲁克强调的是,把企业当作一个共同体,并为共同体确立根本大法。按照德鲁克的概念,治理一个企业必须遵循立宪主义的传统。斯隆则强调另一个传统,即王储的选拔与培养。对企业来讲,就是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包括经理人的职业化与专业性。这是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

: V! h6 s( _3 V  l这确实也是未来管理的一大挑战,后来德鲁克也强调,管理的三项任务之一就是造就未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面向未来,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的资格认证体系,以强化经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性。换言之,每个经理人员将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并获取相应的任职资格。
8 L( w, q5 r  T* n& Y
互联网的手段将时时刻刻记录每个经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轨迹,并自动生成客观而公正的资格等级。可以想见,数字化的资格认证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经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性,并使企业内部的分配变得更加合理。
6 W9 ~* Q3 ^& l3 p, v8 C0 ^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11-9 14:21 | 只看该作者
未来管理的第1项挑战是管理权威的来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8 02:2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