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什么说隐性知识是组织创新的源泉? 过去的个人或组织常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认为显性知识才是知识,而隐性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或感受,并不把它当作知识来看待。
# f/ a1 ?3 s8 k在《隐性的专业知识》一书中,斯滕伯格分析了隐性知识在组织中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
- `1 P& J3 ?/ @: U+ R相关资料表明,20%的人类知识是显性的,而80%的人类知识都是隐性的,而且这80%的隐性知识隐藏在人的头脑中,不易向他人传递和外化。
+ d0 ]8 l% c# \2 ?. p0 b* k早在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隐性知识”理论,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认识论上的第三次“哥白尼革命”。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标或数字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关于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
% a& j& m, e" A8 n& ~隐性知识有以下特征: + X: L( Q% i' l+ W: ^% n) k
隐性知识的分类 从技能和认识角度可将企业隐性知识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 另一类是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价值观、心智模式、团队的默契和组织文化等。
( n1 H5 ^# d4 Q+ N从企业隐性知识可编码程度可划分为:可编码的隐性知识、不易编码的隐性知识和(在一定时期不具备条件)不能编码的隐性知识。 由于企业隐性知识的隐含性和复杂性,一般而言,可编码化或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仅占小部分,大部分不易编码或不能编码。正确分类有助于我们对隐性知识识别、流动、转化与创新等采取不同的策略。
* Y% M: ~: s0 Y. h# }: W随着知识管理不断实践,人们逐步意识到隐性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正是由于其不可模仿性和稀缺性,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构成,对于组织知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隐性知识没那么深不可测, 只要认真看完上面的知识, 你的隐性知识也会显露的! . x" B' V2 Q& P7 d( s(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