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实践的开始知识管理和终身学习这个想法产生在七年前,这时间里探索了很多方式方法,有番茄工作法,费曼技巧,思维导图,卢曼方法等。 在去年疫情1月开始在家时期发现了卢曼方法,领会这个方法的思想后开始自身的实践,建立两个库,一个是知识库一个是个人生活日志。 ! Y# f% u; ^. B& T! e% `
知识库记录了知识和笔记(包括拆书。) 因为两库包含商业计划和个人隐私就不展示了 个人生活日志记录了2020年1月20日到昨天2021年3月10日生活状态,其中涵盖了读书日志,运动日志,身体状况,日常思考。这些数据用来监测生活中个人健康和终身学习的进展,实践中探讨与问题,也是为了习惯养成(目前在研究如何把手环和手环app中的数据导出到本地)。 实践中探讨与问题在这为期一年中和众多人进行知识管理与终身学习的探讨。 在探讨中我看到了不少朋友有着明显的“明星崇拜”,“拷贝”,“自身认识”等等的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没有冒犯的意思,善用佳软张玉新老师在微博上或者交流群中分享了他的方法方式,不少朋友就开始拷贝张玉新老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以张玉新老师知识管理途径和形式,也许你觉得没问题,或者你会说,张老师做这一块这么久比我这个小白完善,明确。我学张老师的方法和方式怎么了?那我只会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张玉新老师吗?你有张玉新老师的思考方式,长久经验和大脑反应状态吗?你不是,你只拷贝了形式,而没有魂。你有你的思考和经验,那么张老师的东西,你很大程度上吸收不了,因为这不是你的日常行为和思考状态。 这个里面包含n个问题,我们以后一点点探讨。 自身实践总结自从我看了卢曼方法(Zettelkasten)我放弃了我2020年1月20日以前所有的积累,这里放弃并不是删除,而是整理重构,这次整理更坚定的明确且确立了我最开始也就是七年前做知识管理和终身学习时一个模糊的认识。这个模糊概念从我小时候就隐隐约约存在,知道七年前有了模糊概念,当时我便意识到知识是复杂结构立体结构,重构过程中更坚定这个想法,在过去一年里,rr,ob,双链等在知识管理这个圈子里大火,于是很多人开始迷信双链,神化双链,有点跑题了,双链这个以后再说。 回到正题,现今很多软件都处在平面,点,线这种知识系统里,rr、ob等也是处在这个状态里,而我一直使用的thebrain反而做到了一定立体结构,所以我把tb与知识消化的软件sm放在了最终阶段,经过前面的层层筛选和处理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处理体系。 至今我都不认为我的方法是对任何人有效,我能确定的是对我有效,我也不认为我的方法是完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修正完善,甚至使用中发现bug。 在这一年多的深度学习与实践里,我溯源了心理学、摄影、美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从而重塑了我的思维复杂性,日常生活也因此受益。 本着知识体系是个复杂体系,最近开始了写小说的计划,用仙侠这种上限高的设定来映射和探讨个人知识体系的发展。当现实承载力不够的情况下,想象可以极大程度延展和思考。 / F7 X! P0 |) E( N$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