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CB生产中的过孔和背钻的技术
! t1 [4 z, L5 \ u$ u% z8 }( I: n/ B$ F: {; O2 N( F, `: [! c2 ?
做过PCB设计的朋友们都知道,PCB过孔的设计其实很有讲究,那么PCB国控又哪些技术呢?今天为大家分享PCB中过孔和背钻的技术知识。$ C! K; F- `( X0 n, Q8 ~ g1 s, p
# Q8 F0 p7 m O" J" m 一、高速PCB中的过孔设计% L" i# R8 X2 x2 y3 g/ @/ j
在高速PCB设计中,往往需要采用多层PCB,而过孔是多层PCB 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p( y n3 c" v8 j& \$ z% B6 A' o
; r$ f* {5 D9 e3 \0 Z( p PCB中的过孔主要由孔、孔周围的焊盘区、POWER 层隔离区三部分组成。
. A* m! `6 |; U* F
; H4 a5 u- h* E: e2 @ 1.高速PCB中过孔的影响; L6 z/ T8 j3 J/ v1 q3 \' R
高速PCB多层板中,信号从某层互连线传输到另一层互连线就需要通过过孔来实现连接,在频率低于1GHz时,过孔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其寄生电容、电感可以忽略。
5 I: s: L) i" D; o 当频率高于1 GHz后,过孔的寄生效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就不能忽略,此时过孔在传输路径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产生信号的反射、延时、衰减等信号完整性问题。
1 G/ g1 W8 E' W: F6 _ 当信号通过过孔传输至另外一层时,信号线的参考层同时也作为过孔信号的返回路径,并且返回电流会通过电容耦合在参考层间流动,并引起地弹等问题。& R+ a3 B1 {3 n5 V% u; P: r; }( |
" K# v# b( }$ p
2.过孔的类型4 R* P0 z2 s. f7 s: Y+ u
过孔一般又分为三类:通孔、盲孔和埋孔。
' u9 X t, a7 Z 盲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与孔径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 ?* a: S+ x9 l* A4 Y$ n9 x
埋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 d9 x& T; t* g3 j- t3 M: L1 ~( T. B
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由于通孔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成本较低,所以一般印制电路板均使用。' P2 q& G6 [ _8 _) P
M! z; y( W7 ~1 Q$ l; B* P
3.高速PCB中的过孔设计" \8 n; q& q X8 \+ ^
在高速PCB设计中,看似简单的过孔往往也会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可以尽量做到:
5 S8 D b2 t, [; D# ^- R3 `& a (1)选择合理的过孔尺寸。对于多层一般密度的PCB 设计来说,选用0.25mm/0.51mm/0.91mm(钻孔/ 焊盘/ POWER 隔离区)的过孔较好;对于一些高密度的PCB 也可以使用0.20mm/0.46mm/0.86mm 的过孔,也可以尝试非穿导孔;对于电源或地线的过孔则可以考虑使用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
* ?% C/ {1 G% A0 O$ o+ H' R# H (2)POWER隔离区越大越好,考虑PCB 上的过孔密度,一般为D1=D2+0.41;7 m3 o7 T/ t }& b6 o
(3)PCB 上的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也就是说尽量减少过孔;! I* b" n, `7 Q
(4)使用较薄的PCB有利于减小过孔的两种寄生参数;
# q) \- l* F# ]( E* n, ~3 h' y, p (5)电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过孔,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越短越好,因为它们会导致电感的增加。同时电源和地的引线要尽可能粗,以减少阻抗;
) B# M5 [) G% `+ W7 X (6)在信号换层的过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过孔,以便为信号提供短距离回路。
7 g5 h# ~: [" c0 b" M, ^0 N4 w8 o+ n* P9 Z
此外,过孔长度也是影响过孔电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用于顶、底层导通的过孔,过孔长度等于PCB厚度,由于PCB层数的不断增加,PCB厚度常常会达到5 mm以上。然而,高速PCB设计时,为减小过孔带来的问题,过孔长度一般控制在2.0mm以内。对于过孔长度大于2.0 mm过孔,通过增加过孔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孔阻抗连续性。当过孔长度为1.0 mm及以下时,最佳过孔孔径为0.20 mm ~ 0.30 mm。9 c2 \- [+ a3 j) f: M- y
* L+ P2 S$ B- M: \/ J 二、PCB生产中的背钻工艺4 Q6 U' Q0 j# n" \ h, Y
4 P' d* f! i+ i* z" s9 n& ]) ~ 1.什么PCB背钻?2 z( j( q$ F' y' {1 L" }4 F
背钻其实就是孔深钻比较特殊的一种,在多层板的制作中,例如12层板的制作,我们需要将第1层连到第9层,通常我们钻出通孔(一次钻),然后沉铜。这样第1层直接连到第12层,实际我们只需要第1层连到第9层,第10到第12层由于没有线路相连,像一个柱子。
( f% |! @/ g7 x: \ 这个柱子影响信号的通路,在通讯信号中会引起信号完整性问题。所以将这个多余的柱子(业内叫STUB)从反面钻掉(二次钻)。所以叫背钻,但是一般也不会钻那么干净,因为后续工序会电解掉一点铜,且钻尖本身也是尖的。所以PCB厂家会留下一小点,这个留下的STUB的长度叫B值,一般在50-150UM范围为好。
" o l, Y# r K1 R @* L/ [% n7 k
- E+ n! [% b2 P' j2 ? 2.背钻孔有什么样的优点?& i) X u/ y3 D9 r" S7 L y H
1)减小杂讯干扰;0 f, K' K; a& b- K7 c- O% L3 \- \
2)提高信号完整性;& Z/ e( t. L' y/ Z+ G
3)局部板厚变小;
8 b6 @0 [) f8 t; Y5 i 4)减少埋盲孔的使用,降低PCB制作难度。* E; w: B! y) q k( G
) ~* A8 b5 X n$ L
3.背钻孔有什么作用?
1 g$ A. _/ B' M! i: P( D 背钻的作用是钻掉没有起到任何连接或者传输作用的通孔段,避免造成高速信号传输的反射、散射、延迟等,给信号带来“失真”研究表明:影响信号系统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除设计、板材料、传输线、连接器、芯片封装等因素外,导通孔对信号完整性有较大影响。0 Q3 E" M9 `9 e) @: b+ @: S
, F0 K! L3 Q' ~, [6 a
4.背钻孔生产工作原理* A% E0 k; V0 V, ?' f
依靠钻针下钻时,钻针尖接触基板板面铜箔时产生的微电流来感应板面高度位置,再依据设定的下钻深度进行下钻,在达到下钻深度时停止下钻。: a! s. m! y$ W% E4 ]& U* _
, v( N( h* U4 E- U/ T 5.背钻制作工艺流程?
/ W- H- g- y5 h8 r a、提供PCB,PCB上设有定位孔,利用所述定位孔对PCB进行一钻定位并进行一钻钻孔;# ~ h& c! I, P6 e
b、对一钻钻孔后的PCB进行电镀,电镀前对所述定位孔进行干膜封孔处理;4 q1 v4 p+ V( U% A$ h, X" ~0 I) {
c、在电镀后的PCB上制作外层图形;
, P- \! K5 P- p) g d、在形成外层图形后的PCB上进行图形电镀,在图形电镀前对所述定位孔进行干膜封孔处理;
' Q5 N0 D2 n, x/ \ e、利用一钻所使用的定位孔进行背钻定位,采用钻刀对需要进行背钻的电镀孔进行背钻;
1 {! C! ~2 F# t f、背钻后对背钻孔进行水洗,清除背钻孔内残留的钻屑。, r+ E0 ~# ?: |3 i n; t# C5 {$ ?* H
" I5 I7 Z- n+ J4 S4 I
6.背钻孔板技术特征有哪些?
' L0 l* _% e9 f& M+ h( g% V 1)多数背板是硬板
0 \6 M+ L& B( h% ?# O, J 2)层数一般为8至50层4 ~* S2 L3 [/ a% |# _; h/ u# Z% [" b
3)板厚:2.5mm以上
& D' _& ~* f+ w1 A. x' v: q" Y2 r 4)厚径比较大
! ]+ x0 K W1 d 5)板尺寸较大 r4 ~8 b% |! Q+ `+ C3 h5 |4 J
6)一般首钻最小孔径>=0.3mm1 X( Q$ ~8 k$ U) g9 q
7)外层线路较少,多为压接孔方阵设计" K& d* ?4 T0 h; P9 V
8)背钻孔通常比需要钻掉的孔大0.2MM- \; ~. Y& E0 J5 }& F
9)背钻深度公差:+/-0.05MM3 E5 C6 |/ p+ Z% k: {+ ?$ n" Z
10)如果背钻要求钻到M层,那么M层到M-1(M层的下一层)层的介质厚度最小0.17MM( U* `- w @- M( Y }0 u9 M% U* o
2 Y. h! L3 d& L- a
7.背钻孔板主要应用于何种领域呢?
' p- ]- D/ C- j2 C 背板主要应用于通信设备、大型服务器、医疗电子、军事、航天等领域。由于军事、航天属于敏感行业,国内背板通常由军事、航天系统的研究所、研发中心或具有较强军事、航天背景的PCB制造商提供;在中国,背板需求主要来自通信产业,现逐渐发展壮大的通信设备制造领域。" L" ^& w1 Z, R, J)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