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ART 1:组织关注的焦点必须是绩效( o1 D3 r, c4 ?9 s% W+ z& L
* }; \/ Z: b5 s$ }2 w# S9 c
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有组织上的机构”所构成的社会。而企业就是其核心,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企业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世界。
0 J4 m) q' i) u3 S3 H, m' x0 `8 B% x& O, `( z2 D C) ?% ?
对于中国的每个企业来说,仅仅是活着恐怕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懂得如何更好地存活?只有探讨清楚该问题,我们才可以真正的了解组织自身,选择适合于该企业的有效管理方式,让组织新鲜血液涌动,永葆竞争的活力。7 g# x0 j1 D& b5 l0 {7 h7 X
1 r$ g) n* X( y) P' L
+ m [* s3 b( F. X( w m& d01
. |# Y5 Y' F* t* F0 l. I适合组织发展的管理* [3 o; F; i3 W! k
: i( X9 ^. a. ]# l: n( H
作为管理者,我坚信真正的管理是,让企业内涵有远见,上下同欲的组织成员,科学的运行系统,并与顾客同在。2 x* @6 ~8 `5 I) N8 p
. N) P# @5 n1 \, O* y3 I究竟什么是适合组织发展的管理模式?' v6 n6 B2 m; T9 U7 o% b, O
* l1 ^ ^$ S: J- f2 x' r
我认为,适合组织发展的管理模式一定是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组织成熟度、业务形态、市场定位相联系的。比如:5 K+ M0 p: G3 K- g
1 y- r( t; C" y0 ?6 D( d▎企业快速扩张期,组织需要清晰的目标、能人良将、强烈的使命感,三者相辅相成。当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的达成一致时,员工才能在企业中获得归属感、使命感,迸发出无限的热情,进而在工作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创造客户”的目标。
9 S" U1 S* F' ~; b( v& _0 g
3 q+ T! h, o2 e$ l" _▎企业发展稳定且长期盈利期,企业需要格外关注组织架构的完善、业务流程的优化、团队的建设、员工的士气、组织的稳定、企业文化的塑造等方面,按照“企业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管理组织,尽可能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
6 t- I9 V5 n9 P' Q
# t' E- i6 q1 l+ k 0 H) ?$ V9 T) L! K8 Y
022 O2 O i& m4 f1 f( L h% n: z
人才管理的核心
! R& o9 E& v ?+ Z( b# Z 7 x+ ?; R! a7 d5 ?( w/ c# F( v
组织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使个体做不到的变为可能。通过个体分工,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比个人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还大很多的整体效应,让平凡的人成就非凡事。
p5 s0 }3 r( Y' d9 F' v- r9 H
7 M5 \4 l8 o/ ?+ t/ q▎ 组织关注的焦点必须是绩效,适合组织发展的管理是对绩效结果负责的。为每一个人提供取得杰出绩效的空间,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员工的长处,也就是每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不能做什么。
9 ~3 U( D9 a2 y/ ~2 q9 r: I
# B1 T0 U2 Q6 _3 ^0 ^: y▎ 对等的责任、权力、利益分配模式,管理者应为经营目标负责任,经营目标明确与分解对经营目标达成至关重要。依据权力分配责任,而不是依据岗位分配责任,实践表明,权力如果分配到岗位称谓中,管理效力大打折扣。中层管理者是组织的真正的管理当局,作为高层与基层之间的纽带,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生产活动的组织者,是企业的中坚和脊梁。 K% T; o6 ^! [! E2 H! n
/ j, c, Q5 U$ M6 M) J在实践层面,以我的从业历程复盘,显然更具发言权。近两年来对于公司中层管理者的培养加大力度,2019年完成公司全部中层管理者的盘点工作,从个人、层级、管理团队多个角度分析长、短板,并拟定培养方案,提高中层的管理能力。对于前端业务中层管理者进行整合,将各省市分公司进行区域整合,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突出的分总提升大区总,以强带弱方式提升区域业绩能力。
8 L9 n$ z2 l. x- O8 S: o6 r' Z1 b# o+ e+ Z
输出的精神力量大于输入的所有努力的总和,每个个体在组织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员工造就了土壤,更造就了他们的价值体验感。& c2 v+ c' G j' j
6 |& p- X7 q w* Y. [ & N+ H+ Q2 F Y& }
03
, e- P/ q/ h9 q+ V+ h绩效管理以价值链分析为基准
! i6 j* V8 l; w
# V, K; e! a6 `优化价值链可以尽可能消除所有不增值作业,同时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占用和消耗。所以,梳理和设计关键流程,确保每个岗位的关键价值和要求得以明确尤为重要。2020年,为了更好将公司目标和关键事件得以有效完成,我们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工作分析会。
# L X& | n5 r0 ]4 v
! K/ e! Q2 a# t/ C& g; _* ]0 Q从中心总监到部门经理层层分析目标,了解各个中心、部门、岗位关键输出和时间节点,建立中心年度目标,部门、岗位季度目标,形成部门绩效指标库和员工季度绩效计划。
* z! r x$ s% f3 ]2 R: A$ F# P* { ~2 P8 Z5 m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O# d" N+ }5 u+ Q3 l
+ d4 i1 e9 O& Q4 U. u' g! u在目标明确基础上,通过绩效监控确保目标达成。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通过部门的调研及反馈,确保上下游部门的协作效率与效果。不仅对组织如此,对于个人也是如此。试想,有一个管理者/员工绩效不佳或毫无任何绩效产出,整个组织就会受损。同理,如果有员工取得卓越的绩效,整个组织都会有所裨益。 j2 b0 o+ `" y
; u7 d3 ` D( j
7 E5 x7 r! m! ?- b- P: n7 t. d5 E04: M! E$ n Q- [+ {$ e4 o6 U
任人唯贤的管理人才观
6 B# a, a- @' d) E- r
- B, w. ]. A: T1 M4 L+ o任人唯贤,人员的选拔与任命需兼顾才干与品德,选拔全才而不是片面优势。当然没有完美个人,但却有完美团队,匹配的团队建设为最佳。古人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浪淘沙方显真金,在历练、流动中发现优秀人才也是企业有效的寻才之道。
2 m3 R8 _% w; G+ R$ [% L; H& D
; l& W2 `8 X3 H3 d2 }深知于此,故而我们在2019年管理层盘点基础上,从绩效和能力两个维度开展全体员工层盘点工作。通过人才九宫格将人才精准定位,对于关键人才给予更多培养机会。
+ j% w3 P& L( I& \1 j) I# ]. Y0 d
- ` i' N5 [# o% a1 p7 ]/ W9 {/ `在面对业务发展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更深、更广。公司把满足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作为第一着力点。2020年下半年,我们开展了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评审会,通过技术专业能力和人力素质能力评估综合确定技术职级,塑造T序列文化。
6 F5 d7 ~- Z! R7 q/ u' x% s; ?( m/ S' ?( C+ H3 w
仅仅靠利益来凝聚的企业,没有愿景价值、没有是非黑白,这样的企业是不会走长远的,有利而来,利尽而散。其实,企业发展中会存在一件很可怕的事,就是企业总有伟大的道理,但是和基层员工毫无关系。最后,鸡血变成了鸡汤。
" C/ ~- H" J! \4 W, w' ^
* B. n. S: _+ V8 S后疫情时代的职场人,对于职业发展更为看重。员工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真正的实现,是他们及其关注的。让优秀员工最好的时光、最有价值的努力投到企业,到底是否值得?很显然,我们是值得的。
8 z; g$ F( z c+ K7 c6 Q: {6 A5 [+ r- n4 D
% n; r' n/ e$ d% v0 j
4 o" n* L5 o" s8 l% Z5 _2 fPART 2:绩效执行的有力推动人
4 U( R. i9 r& r& e5 |3 ]0 A$ l3 p1 z+ Y j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组织全新的特质。我们需要新型的管理模式,提升组织的整体力。需要以下几个维度:
9 h( ]/ U/ a4 M3 m8 K7 @1 J% Y5 w2 f , s) X# c2 k3 p& t ]7 y o
( T5 a l! e, y+ A
01
& s5 E4 R' e. |, z, v) b具有格局观的领导者 V; w! O5 \7 H
0 z4 O1 B4 ]1 u
领导是领导人心。有格局观的领导人看透变化的趋势,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并描绘出美好的愿景/绘制蓝图。不遗余力地激发组织个体及组织整体的积极性,带领组织朝着描绘的美好愿景迈进。7 d! p4 z) C# z- C. i' e! i
1 C- o6 k0 \ Y$ A是通过愿景来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使员工能主动发挥自驱力,自主学习,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换言之,清思路、明方向、定路线;有目标、制战略、批方案;有资源、能创值、高收益。
8 _3 P- X; x. @5 R) H$ E
g: s: h! P+ a1 D( Z, j. t5 R3 h* t# `7 ]
02
7 k' Q; d1 I. a, Z5 V; z7 ~5 k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i- Y9 D% l9 {8 j* d! H * x a) i4 k- z1 I
管理是管理事物,是实践。需要管理者付诸行动,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其一,工作目标;其二,人的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唯做好这两件事,管理工作本质才会呈现出来。% t$ l3 E' t j8 e1 `% k ~9 e
, `& \6 r& c9 C2 c; ] \. S$ d- J
管理要让个体与工作目标相关,带领组织实现目标。企业的管理者要想获得员工的信赖,应赏罚分明、以身作则。明确管理手段,建立评估及赏罚制度;设立正式化的、制度化的规范条文,并主动参与推广和执行。并以员工参与的方式,取得员工的共识。) l2 V6 k2 o" D% }1 m3 x
. R* b- k# F% W- s$ ^! T: f
总结起来,管理者要运用PDCA循环,承上启下,分解目标。对组织目标负责,对个体目标达成负责。协调资源,解决冲突,振作士气,健全制度,激励团队。) _) V, K6 X# T f, N# U9 k9 \
1 g3 K5 T& X6 D! B, w
# n4 U: s7 p! Z' Q03. c1 B1 t* E$ H a& n; f
人力资源有效的管理机制
- g. o1 g: I# I! {2 ?1 _# L 0 H% M/ j& ]/ K) L
稻盛和夫先生说:“在企业经营中,必须绞尽脑汁制定战略和战术,但战略和战术的基础是关爱和体谅。”一旦具备这个基础,组织方能排除万难,成就事业。此时,人力资源的作用就尤为凸显了。
) A9 h) E# u3 j/ \6 H7 _. x8 M, ~) m+ [ c5 v" x7 L: `
人力资源提供科学有效的绩效制度、工具、方法、技巧。塑造绩效文化,收集绩效结果,并依据绩效制度、考核成绩兑现绩效奖惩结果。它们对员工行为的示范和塑造作用,可以向组织成员清晰表明组织内部真正所需要的、所重视的及所奖励的。! n$ l: V) q- d
+ z4 R( }( p$ ~$ U" \: v/ f# d
而员工也要明确自身职责与目标,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目标与职责,对于影响目标达成的异常问题处理及汇报,并提供解决方案、方法、结果,在组织内部释放潜能。
" w9 [$ D2 J" X0 N1 i- P* F2 ~8 ^; t& P
% A' Q6 _! h, w0 A4 U! U* ~) h' d( ^" n5 e
PART 3: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7 P& D; }, S' L1 ]7 E" l5 E
0 |7 h) G$ f9 b5 U2 p
# _+ O m, }# r) [$ u+ J019 s1 A! d' j* T8 C
强调一切用绩效说话- ~9 y2 K; @7 N5 D, W' q5 p
' S) Q- W- `4 {, Q8 u0 a% B
企业的存活不在于眼前利益的多少,而在于人才的去留。通过绩效管理提升员工绩效,激发组织活力,深化组织变革,是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支撑。# Z( D$ J! N; [
3 R$ Y" M& n' @7 [
KPI考核解决了员工的目标、标准、效率问题,有效反映计划、执行、测量、结果,责任、奖罚问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重视绩效,强调一切用绩效说话。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测量是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管理是对测量过程的监督和结果的应用,为下一个计划与标准做基础。
3 H9 }+ ^3 s& o" d
/ O& x; Z4 t$ b6 S 5 T9 W, c( H1 t7 l, F3 ?
022 P( K7 X+ e5 w4 Y/ k
绩效管理,一定要做到闭环
( q" X- H4 j* x/ E) M2 l' K2 ^. \* H
! [ M0 n" a8 r) F提到绩效管理时,很多管理者会立刻想到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绩效沟通在管理者的意识中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被忽视甚至会忽略。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一定要做到闭环管理:, ?$ Y9 ^: U* {) {% A1 @ I2 A
/ n2 N, `) t2 }% t. a: [/ a工作要有目标,目标要有计划,计划要有执行,执行要有标准,有标准要有测量,有测量就有结果,有结果就有责任,有责任就有奖罚。KPI自上而下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4 ]2 e9 Q/ ?- L4 l4 I4 u. e, r& s 6 t# h- w& ~2 \, `. I0 X9 d6 ^
, K& E* m4 \5 t; U3 c
03
$ U* V) x- E( v) c( w个人绩效是手段,组织绩效是目的
# ?1 b F- _8 a `2 u' i1 y( [4 r+ T
如何平衡把握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间的关系?此时,就需要管理者对公司的任务、执行目标分析分解—计划编制—任务执行—标准衡量—结果验收—责任明确—奖罚兑现形成完整闭环。让管理理念(目标管理导向)、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协作)、薪酬奖励体系、个人奖励与公司目标达成关联。
6 G) c' K1 }; w3 z/ \4 P/ ~1 T3 N# Z3 {5 f0 I
有人说好的管理模式: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管理;绝情的制度。KPI是制度的表现形式,但绝不代表管理模式的绝情,以我们激励员工年终奖为例,论证我的观点。
3 @8 `0 |/ u" T+ ?6 O
# k; ?$ q$ {! Z8 N+ w年终奖励必须是公司完成年度目标利润后核算,这不是某一层面的核算,包括员工、分公司、事业部的业绩奖金……都是在公司利润完成后核算发放。各业务单元的奖励也是按利润占比核算奖励基数,系数由KPI决定,有效将个体与组织绩效关联,这是对于员工最好的激励了。0 ~; T5 V5 ^2 w/ b' t
, C1 N9 {) ?8 f
企业的目标达成,业务推进,突出的结果,会让员工内心备受鼓舞,状态更受激发。所以,要做好绩效管理,管理者一定要激发、感召、唤醒员工的状态,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绩效管理的效果。
' C) ?8 L% E8 m; l( G/ }8 L ! N. G2 n9 z7 F0 v* u
8 [# [4 Y. U0 U% w# |2 k04; `0 ^5 c$ p. Q
干部上升瓶颈与人员流失
. M) K/ m$ m5 w( o$ {& }* q! G3 d S6 M( \; r4 j8 ?2 }- q; W
很多企业都会存在干部瓶颈期使企业停滞/运行速度变慢,致使企业经营绩效下降的问题。人力资源担负着选人、育人、留人、辞人的责任,需要绩效和能力评估动态管理干部群体。做到能上能下,以目标达成为导向,关注部门关键业绩达成率。
& h- o) L2 r* o/ `5 f& N
/ g# b* S/ K L0 H▎若有欠缺,尽快培养减少差距。比如,设置丰富的管理实战案例,标杆企业的优秀实践分享,跨界转型课程设计,新型工作模式创新体验等内容,为员工搭建平台,实现人才的横向轮转,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活力,保持业务持续增长。# z- X% y+ L' z6 p/ k
6 C4 D: m$ J* P+ j, r. y
▎若差距显著,尽快筛选储备人才库,纳入继任者计划确保公司管理团队的冲力。若是员工成长速度高于公司发展速度,应横向调整/纵向晋升,或者通过内部创业的形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人的利益,减少人员流失。
- ~% Y( ~; C- p% j, y
9 o" k' F3 G! E企业要想突破干部上升瓶颈及核心员工流失问题,想打造出一批主动出击,自我变革,不断超越的战队,离不开绩效管理。 m( i0 [4 W. J: T5 Y
& M9 \$ p, n7 I( u
2 K6 S, Q( M. Z) y, q
H; O8 ^0 N/ t3 D
PART 4:寄语HR# ~& H$ Z ^! }% C, C
/ Y! ^+ Q; r# v$ | I/ I
人力资源的职场生涯,总是历尽困难试炼的。结合我的一些从业经验,想和大家共勉一些人力资源的从业心得。
$ ^* ]% E" ] |- F$ D A5 c$ z, d" m: K9 E& w1 l* ]
图片 I$ I# y5 Q8 \2 ~4 z o# U9 m9 k9 n
, Z; z' _' E" P( U( H
(1)目标明确:牢记公司战略目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拟定执行计划和实施战术,确保每一个人都清晰自己的目标。0 a; o6 t7 ^& Q3 f
+ g/ T% Z4 @" z H0 Y5 V$ X(2)角色清晰: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位置的职责、认清竞争者的位置,正视自己、正视他人。8 @9 L% I7 Q% Z& `
4 c) t3 E6 b" u9 x2 p, |5 E
(3)管理担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的风格决定团队的风格;领导者的思维决定团队的思维,勇于担当,快速解决问题,不推诿的管理者是团队进步的关键。
2 n8 P( x: P$ Y5 F; t$ Y1 {' l- M/ P* g$ h0 X0 `& t L0 i
总之,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