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67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有效激励员工?这篇文章讲透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2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1
8 o0 t% f9 ?( h" T) ]游戏和工作一样2 X! i/ L0 v. b8 h# `

8 P- D2 f" A% i+ D/ ?9 v上瘾可能是被激励的结果) {5 b2 Y/ D! m$ j

7 [3 Y# h! @2 j* t% y& v  g
. q! v) y& Y5 d1 Q# L; l
1 j. Q3 d: P) z8 f据说,在《王者荣耀》的两亿用户里,有54%是女性。
% F7 K7 \/ J# K! X) w
. z( g! S( G: V5 S, S8 V* E. k( H6 }
: @1 t( o3 w* |8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女性用户呢?湖畔大学梁宁老师在一堂产品课里分析,这是因为《王者荣耀》有效降低了激励门槛。比如,
, P: t) S0 y% L0 B5 x! q( Q4 t7 O6 ~) a( r8 k6 f( m4 K& J

: m1 h& E8 R/ y( d# }" I0 V9 T' J  S( Y6 p
很多人不玩游戏最初的原因都是“不易操作”,这就把很多像我一样的妹子推到门外,而《王》的设计是三个技能键、两根手指就可以玩,这就降低了动作门槛;
+ g- y5 B/ N* R) g' |, E2 e: _9 o/ i5 R

9 k( w7 b5 F2 L: U  y% M8 E- B  N/ s% m3 o  {: Q2 q
有些游戏一局下来几十分钟,而《王》6分钟就可以打一局,做个地铁、上个厕所的功夫,随时随地开黑,这是降低了时间门槛;$ W0 S( q) ~6 h- z" Y8 p6 i

9 i4 f0 z7 J$ g% Y3 z7 z- f4 Z2 f8 Y7 }8 {" I
) T: _, k* c6 A& I4 I2 G5 D
再比如说,《王》有每日任务,其实很多人进到游戏里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的,而这个设计从“登陆就奖励”到“击败几个英雄就胜利”,这是降低了思考门槛。; Y4 r* o1 @; b/ M* y, J- G5 o
/ D3 ], K: n" b) m7 ?$ J6 v

9 Q' k. N( V6 n0 {
) _) d: V6 A) Y' M8 m/ W这些门槛降低了,获得进入和获得成就的激励相应变多。, b. V4 S) \$ y+ q+ |1 h- Y
- x1 f* A) U/ H, m
/ ?! k5 d, u- Z. R6 w4 G0 @
! R7 V& M$ S( Q% f0 h% ~
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量女性用户涌入游戏,而这对男性用户来说,又是一种内在激励。% v( C& f6 \  ~, L; Y: A$ T
  f6 Y. n( p  J2 C% n. P  O
: D  T# [) U7 b& ~3 a4 j

( b& I/ r3 k; W% l3 |+ E) k“因为大量女用户进入、围观、激发,让男用户之间的挤压更强烈,用户的内在激励变得更强。”3 t3 X& q6 Z+ ]6 \7 J; O
6 P' J; u) W: y- `

2 u  F3 O) X7 L, t' F! U2 ~* f; ^& L$ j  e; x! W+ E
来我们缕一下:, l3 V: y8 F/ W* `/ O, @0 u

+ ]# H6 r2 _! Z/ G
% z  G2 p9 k- V/ r( Z# C. I0 z7 P
首先,游戏降低门槛,让很多人有了参与、被激励的机会;
/ p5 ?# s5 @7 H  R4 m
6 e. w! q2 V) E+ p5 Z* Z) N$ k9 L6 D$ Y& `0 i0 G. Z. r

. T, U2 q+ o4 O5 D" o( E* \第二,竞赛机制让游戏用户处在有压力、有竞争的状态里,而当一次次的小胜利、小成就让这些压力释放,用户就获得了满足感。
$ y3 Y, H+ o3 ^; \: i% J
- N) `- n# M9 z+ I, @# I  E: H& N) F) C; t2 T

1 L# S6 N  t+ G9 c第三,久而久之,有压力、被激励、获得成就、释放压力、被满足这一系列动作反复实现,一个人就会上瘾。1 A5 M, W  Y/ [5 |- |0 f8 E% `( Y
! v% W4 ]3 J0 ?# S
1 o; o0 j, k1 E- Z" W- ?0 p

1 U7 L- [. X7 U6 Z7 Y所以说,激励机制对用户的作用是巨大的,降低门槛激励了女性用户,而女性用户又从一个侧面激励了男性用户,环环相扣。
" |2 J) E, r5 A4 s2 n; ^- K3 V. i: ^+ `8 O3 ?$ d5 g( g
% v2 V8 S& v" h% P" }, ~

$ l9 h3 y: t* u& w1 W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管理,不管是降低门槛,还是释放压力获得确定性和满足感,只要激励机制设置得合理、恰当,员工就可以像游戏用户一样停不下来。
2 s. y! t* s8 i3 b8 r$ |% l/ Z3 I2 x$ p) r6 s

0 m+ R& u, \9 ^6 x+ Z8 X: H# G3 w
# u( H0 n" h5 f, P让员工感受到激励、得到满足、拥有成就感,然后持续这个动作,让员工像沉迷游戏一样沉迷工作、不可自拔,也是“德普雷定理”想表达的,它的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认为“老板要善于运用成就激励员工”。% N" @- ^0 R- B8 m1 s4 Z$ P+ W
: K% L& h3 T' e) j
- W& z! T3 A+ P% I5 U6 U: q$ F
. p/ g0 B& D, e/ _& U* w5 p& F
02
% v7 E' q7 V0 J, \  [( \( A* y$ w4 C8 w& u0 X
+ P$ i9 @5 q& U1 s7 z0 O8 P" P

* s6 Y6 j  C8 v  C9 v有效激励的前提" n! _( D; f) y0 E& w) l, B
! S" Z. ]; d: ^
熟知需求、管理期望/ ~9 G8 V9 B" G' \

! w. B: y& t# O3 x) K+ S2 `% X( z7 ?, Z8 ^
5 k  E" n0 `: q  P& j3 K
管理学中有一个德普雷定理,它是由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提出的,说的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L  a8 P# \/ R

! Q7 ]2 [# B! p* t2 i- b( S: u
  m# {2 n- p0 u5 j  o9 p) {; J5 j' {! v' N
对于热爱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佳鼓励。
& B( z2 ?& W, \; H8 P. d. Q. W. }6 W  Y( _/ |3 ]5 J& m
$ _; u8 s5 T8 _, ]5 G. L
/ f1 b0 n- j0 c1 Q. m
真切地重视员工比天花乱坠地设计激励更有效,你越是了解你的员工,越是知道如何激励他们、成就他们,这才是激励的重点。
) G' p8 t. A9 m- b% m" `3 G) K; A" T; ?/ m* Q  Z% W5 T" v
5 ~" M$ t; k1 D8 O
4 A/ L! H: O% f6 H5 A" i4 J
德普雷说,“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对于热爱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佳鼓励。”, e+ h) W7 ]! @9 W$ B: O
) M( t" r+ k. N3 P/ N3 i, q# v

. b$ r+ c5 a2 u8 ]8 y
! y) p5 @+ N; \3 b怎么看待这种“需要”和“鼓励”呢?
+ y. Q: M6 V1 T3 @6 `8 |) ~7 {8 [: [7 \; y

3 c( `; x2 [" M" u+ K9 n
7 d8 H6 c: V' r: R2 @人是有需求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情感需求、信仰需求等等,需求就代表内在驱动,也指向了满足需求的方式,所以作为管理者,第一要考虑的是了解、熟知需求。' W8 D3 J% T5 P; J4 n# i+ Q' l4 m

& I7 l+ V: M  V6 h  G3 p* [: [8 a( _( Y
" V, U( ]; B4 A; k" a
大卫·麦克利兰是哈佛大学教授、作为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专家,他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需求:
4 M6 }/ u- c6 _8 ^$ I3 u& H; c) j! U; {4 D* D. ^  D5 u
0 @8 G" ^; D" i

5 q8 |  O6 F7 v$ x& c" j. D第1种是成就需求,具有这种需求的人渴望提高效率、完美地完成工作、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解决难题过程中的快乐和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事业心很强,并不最看重物质奖励。6 J: a8 L! O# a# T$ V8 S
& p9 W+ z4 G1 h) G# I# S4 h, \
; X3 A' Z/ n5 g; P% C# p' A, v

( Q  G; T! f$ y$ [第2种是权力需要,其实质在“影响力”。他们喜欢发号施令,喜欢有竞争性和体现权利地位的场合,享受权利带给他们的快乐。
& C0 a- M3 }+ R; }/ B
4 H) [& O, G% p0 ?* B
) h3 D2 y  l6 ^% D
$ b! Z4 @0 @8 G第3种是亲和需要,对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有需要。他们渴望友谊,比起竞争更喜欢合作,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对失去亲密关系表现出恐惧,会对冲突表现回避。5 \% p. G: e" W1 i* F5 V

9 e) e4 d9 s" F) J- j  N- G
  g8 X5 b- i, H2 O# s0 u8 w5 M* @3 H* j; w8 t: G( P6 W# w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员工是这三种的结合体,只是比重不同,而究竟哪一种是最重要的需求,是需要管理者去挖掘的。% \3 `" g7 P+ @6 b# H$ m6 s  x, C# i
6 L, k. G, j' X( L( y% n6 i: I: s( E
. P/ [3 h4 O, o
0 ?2 o/ f8 Q$ Z7 O0 t% Y5 w
也就是说,需求有很多种,主要需求却只有一两种,找到需求、了解需求,是实现激励的第一步。8 e3 t5 x4 y* U. p- Q
; v5 _% p+ B# ~
/ ?* c0 G4 l* Z# C1 h! z6 X

( N5 q3 E7 p3 ?, l激励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外在的比如奖状、奖品、名誉等,内在的主要是上面分析的这些内在需求,比如渴望、喜欢、成就等。" c3 h( Q+ D- X3 V8 B' f* F" a! Q

9 C2 ~: D6 @3 ?& ^; M2 n) E# N7 m7 k8 e
( l4 [* X$ V. ?4 F( ^5 G+ B
- M1 J" u' W' j7 u3 O0 U" V管理者需要先把员工的需求归类,看看这种需求是内在激励就能满足的,还是说必须有外在激励,一般来说,以实现内在激励为根本、多样性地满足外在机制,就是比较稳妥地做法。
+ s' u1 A; z" P. m% I
! m3 ]( o8 _% n
' `6 m8 B7 ?- G$ I( F
, G  f- |. U/ w& r% }( o; Q; f  S找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期望,只有充分了解需求和期望,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机制”。' m5 C, ]. @! I
, a: ]7 X; I' L! {4 [4 w4 G

. H' g; X) E+ I: g3 o# U6 s9 d( @# \# Y! R0 t! j6 J8 s3 c1 O
员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需求,怎样可以帮助他实现需求、让他获得满足,从而对工作产生粘性、依赖、甚至上瘾的感觉,这也是管理者从内在了解员工的机会。8 c! i! B0 V  ~- L* F; J( r7 l
( C4 V0 f) b% Y" n
- o! l  C; ?2 K

9 b! e; u% W6 `  T1 _( l03( I8 \: s; M8 F. ^9 P' h/ m
4 W; T1 D2 H" c* T( Q

! m  n- T6 g$ C( C  Y- O. F0 `$ f; w4 O, i- l$ `8 C" e
避免为了激励员工- ]( p" i; g( B- D$ |! Z2 t2 \
, y  \7 ?( D- C  g* ]
而给管理挖坑
/ m: ?& U7 q; o1 N, c& K  ~- Y0 M, R

9 e. L2 F3 h: a. _1 Y5 H- ^- y
3 G5 \# p3 c3 E$ K- C了解需求和设计激励,他们的目的都不是激励本身,而是实现成就。
/ u9 o( E) P' N2 r6 ?
+ B5 q& b/ [( @- e( v5 w0 M4 r
9 ?, B8 ]& X7 \4 X
3 K: z- Q7 K1 z7 T只是简单地了解需求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励是挖掘需求、帮助实现的过程。
, w6 J2 d8 q' T; p6 [) a* x& _, I, A( ]5 s

0 X8 S+ k$ K% p: U* W$ ^+ V8 A: j4 ^7 X1 n
所以,设计激励的前提是实现的“可能性”。
) T0 q0 f5 ]; [. |* g. F7 ^6 @% t* x/ y: g* C# Y

4 C$ E; ]* F& X
  }- i* d" M7 Q3 t开篇用一大段讲了《王者荣耀》的设计机制,它其实非常有启发性,对待用户,降低进入游戏和获得成就的门槛就是在激励用户继续玩下去,而对待员工,降低他们成功的门槛就是帮助他们实现需求的方式,也是为“成功的可能性”铺路。4 D3 ?8 Q! I* J% b

' d  q  r, M3 M) |& L
4 B* F3 ?4 j$ g- p/ k- M1 H
- U, d* D. O7 L3 ?, I" c& c道理是这样,但总有企业为了给员工激励而给管理挖坑。看一个案例。
; g6 E' z; W. E9 N# |
" y- F$ X& p% r, l1 z: G7 j; t& n
! z" `" V9 g. I0 b
0 r: W: P+ h8 n$ g: P1 T一家公司收入首次突破1个亿。老板特别兴奋,宣布第二年的业绩目标是3个亿,还公布了包括巨额奖金、环球旅行、送房送车等在内的激励方案,结果没人响应。这是为什么呢?+ q  I# g/ K) Y6 ~

) x: L3 g( x0 _; a: q+ m' |/ a$ q( s) y

; Y: V0 f, G  x( W- P6 e著名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对重赏的“渴望度”并不构成激励。只有渴望度和可能性相乘,才真正构成激励。
" z: {  S( Z/ d' R& o* R% \1 f" T" m3 @! U2 n& I2 n/ }& Q
, t4 G7 G1 s  X4 D- k

% W9 O+ `" l% }* b1 ~- U简单点说,员工们不回应是因为他们觉得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算激励方案很诱人,但是实现不了,难道要员工“猴子捞月”吗?; r  F9 L7 X5 Y2 K2 ~
5 W' A* ]6 z- j  h% X; c# @  |

( D* `; O9 N2 I, Z  y% r) j* Y  L1 D( \  t! J$ u
所以,这种可能性过小的激励方案,不会起到激励作用。
* b9 `$ a% c4 E
/ |) Y/ I3 U+ C6 t( ]
! F+ i$ A& Z" E3 X) `1 _
9 W5 y) G+ i0 Y. e5 ~这就是为了激励员工,给管理挖了坑的做法。  u. a! u2 x* L* y; V& L
( @: g: X+ I! {" \# d1 Q# l
. d1 D1 f6 s) ~1 I& T. F

  c6 |8 q- I! ~7 J$ P! l试想一下,作为员工,面对这样的激励方案,会调动内在驱动力全力配合吗,不会的话,会不会因此认为老板不实在、爱画大饼呢?' N; P& Z1 q9 w$ z+ E$ \. }

5 ]. h1 N- J# S. M7 l% J0 U# N" O3 Z0 `" t
+ q3 o5 ]& u# h# Z5 E
这不仅不是激励,还可能起反作用。: u9 }1 U& j) e8 F

' D* ^7 d/ k9 V0 z3 u4 `3 F& `% v! Q# O# \- E2 c1 ]8 f$ I/ w) X
; W3 E  ~2 W# ]- Y  A% t: e
所以,弗鲁姆认为,公司制定的激励方案的目标应该把“可能性”排第一。
6 _7 [+ \# ~5 M+ N9 a' s1 N5 k1 [* y' W, [! }, K5 b
% N6 ~  X2 b& [, x: t; n' ~" A6 |

. ^, l6 ~& }) Q* l0 F: f* 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那种。
- U$ x3 p! F  ]4 v
, y9 q) O8 k/ L' w1 i; K: F& h/ r& Y' b7 ?$ A0 l+ M

" ]0 o- H) S; K9 W如果大家怎么跳都完成不了,这种目标只会增加工作压力,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 v# Q/ I% `" \1 U6 B
# i$ o! U6 N% {: n( H6 H  w  q& G
6 M% o& Y5 ?0 C5 {' ]
除此之外,“要把员工的奖励和公司绩效清晰关联起来,才能有激励的效果。”
& E3 N$ \; k4 _% E/ P9 G$ T
2 _$ g5 V8 B8 z. o$ q
: z9 l; l0 W3 g8 T& j. J
( v* M; N% ~$ I弗鲁姆提醒管理者千万不要说“大家好好干,我不会亏待大家”这种话,因为这样,激励和绩效的关联性太过模糊,很难有激励效果。
/ H& b) c# |. U+ H& g+ a. k% K& X5 I
$ @7 t3 |3 k( M+ Q  }- r

2 d$ X( G! Q( U0 j# t" ]1 j还有些老板总想着放大招,该刺激员工、给予奖励的时候搞起“拖延”,想着年底再给个大奖励,员工可能没有感受到老板的激励、就耗光了耐性。) G8 ^/ N! p% w4 K3 y. y/ w

* Y# z" c% D% `& v! G' T4 w5 x; G* }
. K8 }' c, `' Q9 x
2 B) ]. q! P, Q6 d7 j. F4 V1 E( z所以千万不要憋大招,到年底再给某个员工发个大奖,可能得不偿失。
& v, k" V; |5 W) u* B, d: R, d
" i) q* @( \: R/ l
) L* `% `' m. L4 M/ u
6 o5 ~9 ~+ `" T9 E: q, E除了“可能性过低”“年底放大招”,还有哪些坑呢?比如“激励就是多给钱”,到底对不对呢?& K4 f: ^* c, A4 @
  b  w7 H5 {6 [9 F# @4 E* u
4 n8 _# G2 N( a  W! `' I

. M9 C0 ?& q# {' m' Q, E/ w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在得到订阅专栏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句话“忽略了员工的深层次需求,把激励机制简单化了。
, |6 t- Q0 N: O& C' X/ F- t4 B4 r6 K9 I) g5 N; O

3 j0 W6 w% E  r* q$ o: q0 \5 X" z6 }: L
首先,物质激励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让员工有剥夺感。其次,上级对下属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下属的表现。& v5 ^6 j- e" q6 Y! _

  w' S6 s* l$ P- ~
+ Z9 }2 {- Y8 [6 D$ ]
) v# j" x: P9 r* a要理解这段话,管理者要反问自己两个问题:
3 u) [) n  h6 s( ?: o3 L* U* Q9 c" g1 O1 W

5 h" p! @. H0 s* o: d0 }. S- Y2 O
& T4 A$ x, `0 d) `! X1.强调钱,不会不让员工的目标里只有钱,间接地让他们不再关心其他的需求?4 l+ j  Y' N4 D3 k' l! B; u

! _/ `/ |2 i8 V$ z  r' n( c
* }8 q" ?2 R5 k
2 P# K" V; B7 w/ b$ P2.强调钱,会不会释放出一种信号“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就只有钱”,由于“上级对下属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下属的表现”,那这样的错误暗示会不会影响员工表现?7 n! a/ s& R3 K; o& u6 L8 q

+ A* F7 B6 C8 ?& F: t; g% a& u7 l* c: p) d4 t

4 O2 W  V( r$ B& g7 g# I这是针对“局限性”来说的,这局限性里还隐藏了“剥夺感”:
5 S& e* u0 C* g- `, g! A: @- D7 o$ r: r  p2 |

6 P! ?. `! g2 m9 l% o+ K
! Z4 v1 P+ t. j/ i7 |0 G管理学大师麦格雷戈提出:5 A0 S% M7 r2 `( S

9 X4 |4 X6 J. U/ N) V& B& Y! g6 z) \
! F+ T2 V) p0 Y4 n9 V
  P! a$ {/ E0 W“企业满足了员工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激励员工的重点就转移到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上,除非这些高层次的需求有机会得到满足,否则员工就会产生剥夺感。”
/ C; c* e$ u" a& T% l! Y1 k6 h2 \) \* V8 k3 B0 P$ e. h

, f/ E1 o7 u+ _$ [9 t7 G: d
( e. q* `- ^- ~9 }; @  _( N' _/ o宁老师解释说,“剥夺感”是:因为金钱能满足的需求很有限,所以当企业把金钱变成工作唯一的激励方式时,就是企业自己让员工把最感兴趣的目标设成了金钱,员工也就不再关心其他的需求。0 x( f) y$ L* m* M' \( R0 r
" }0 Y( A3 \8 G
+ l# M7 W8 _; Y/ V5 U( N

# L$ E4 N6 C' I+ V7 A) x同时,实验表明,上级认为下属是聪明优秀的,下属心中也会形成自我肯定的正向力量,不仅会努力完成困难的工作,还会激发潜能、自我突破,达成超乎预期的表现,反之亦然。所以,一味强调钱的激励作用,会影响下属表现,还可能是负面的。
. y) Q" V1 B5 ]( R7 f9 A7 t( M5 t
/ R' d- J5 D3 `* i7 g; t: o$ p3 `* X# E$ x' `! a3 k# m* B

/ P  L6 z  s4 w! w% {9 R- d- t4 z$ W所以,这也是一种为了激励员工、给管理挖了坑的做法。: w$ Q: D7 s4 E
( Z% T  U% |6 n" L) ?# ]2 k5 u, a

5 L; w* s' U4 u% _+ V% @7 G  b% l
- L7 g3 w  B: J! R2 d总之,激励的前提一定是了解需求、走进员工,千万不要为了激励,而做降低成功可能性、模糊绩效与成就关联度、选择最后再放大招、只强调钱的做法,这些都是给管理埋坑,不可取。0 Y  k. J7 H( e
5 S: }. X# T% y% ?
! }$ _+ f  W3 S9 ?4 e
8 ]& v; U* B5 r, b( @, P
04* q2 ^( p1 m( r& @; S0 m  {& v/ H
/ h8 @  p+ w, J. A* e0 G+ l$ Q

% Q' e' t8 _% g2 @$ ^9 f( s! \+ N& b' P6 @$ h5 v$ }5 W, d# ?* M
总  结9 t% m9 ?9 o6 y+ m. _0 D
. q. x% m& c) C" ]! S- ^* c1 R
激励有很多种,由关注激励出发,更深切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以恰当的方式避开单一的给予方式,以激励的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成就,就是激励型领导者的样子。
# c7 f" v9 H) @6 F) ~6 r7 \
8 ]' |$ M& ?+ B; ~# A% ^9 X这篇文章不把重点放在“如何成为激励型领导者”上,因为想提醒管理者,真切地重视员工比天花乱坠地设计激励更有效,你越是了解你的员工,越是知道如何激励他们、成就他们,这才是激励的重点。6 P4 t9 {" V( E- V( k' K; O
* W% @+ n. F3 R3 |, e! N
当然,这个过程里,你自然而然会变成激励型领导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7-2 15:19 | 只看该作者
让员工感受到激励、得到满足、拥有成就感,然后持续这个动作,让员工像沉迷游戏一样沉迷工作、不可自拔,也是“德普雷定理”想表达的,它的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认为“老板要善于运用成就激励员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21 15:5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
    发表于 2021-7-2 17:00 | 只看该作者
    真切地重视员工比天花乱坠地设计激励更有效,你越是了解你的员工,越是知道如何激励他们、成就他们,这才是激励的重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1-7-2 17:01 | 只看该作者
    激励有很多种,由关注激励出发,更深切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以恰当的方式避开单一的给予方式,以激励的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成就,就是激励型领导者的样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1-7-2 18:13 | 只看该作者
    管理者需要先把员工的需求归类,看看这种需求是内在激励就能满足的,还是说必须有外在激励,一般来说,以实现内在激励为根本、多样性地满足外在机制,就是比较稳妥地做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7 21:1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