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针对5G与4G网络规划中覆盖差异及损耗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精确、严格的测试,对5G网络主用频段3500MHz与4G网络主用频段1800MHz进行了对比,得出5G与4G网络天线口EIRP相同的情况下的空口损耗差异,较现有引用的方法修正了约5.39dB,并提出该差异值的计算和测试方法及应用建议,为5G/4G的网络方案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Q2 D& ^! M( ]
( _+ @" l7 W$ _& f% w! ~& u1、概述
$ u! P) \( N% g+ f8 R" I R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移动通信网络正式进入建设元年。除5G网络典型技术外,各大运营商均基于4G现网站址和结构进行5G网络的规划建设。因而5G网络规划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5G网络所采用3.5GHz核心频段下的射频网络覆盖特性与现有4G网络的差异。
& o- G- x. ^2 c3 }% F- s针对5G射频网络而言,首次引入了3.5GHz频段和4.9GHz频段,后期也会考虑引入毫米波。随着移动通信向高带宽、高容量、超低时延、大连接的方向演进,引入高频段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针对5G网络,更需要对高频网络下电磁传播特征以及与现网频段特性差异,特别是直射、衍射、反射、透射、散射等射传播频特征进行研究。这直接决定运营商5G网络规划的方向以及5G网络最终的性能和用户业务感知。9 @5 c9 `; O9 ]8 h# |7 B6 v5 [) @; a
/ D% c/ s4 }5 _( w; h& s9 r
5G与4G网络规划链路预算差异表(常规):- K8 U8 F- F2 _3 d* e
链路参数 | 1.8GHz 4R | 3.5GHz 64TR NR | 链路差异/dB | UE发射功率/dBm | 23 | 26 | 3 | 天线单元增益/dB | 17 | 10 | -7 | RB数 | 48 | 160 | -8.2 | 解调门限 | MCS7 | MCS2 | 13.2 | 跳线及连接损耗/dB | 0.5 | 0 | 0.5 | 噪声系数 | 2.3 | 3.5 | -1.2 | 干扰余量 | 5 | 3 | 2 | 阴影衰落 | 8 | 9 | -1 | 频段传播差异 | 1.8 GHz | 3.5 GHz | -5.7 | 穿透损耗/dB | 14 | 20 | -6 | ! l. q% g7 A/ o) D/ y
a)技术因素,如5G采用的MassivEMIMO、发射功率等参数。 8 j% U# O" @- l: b% Q# `0 ]6 K
b)5G引用新的更高的3.5GHz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 C) X) L8 |) ?5 ]( I
其中针对技术因素,基于实验室算法/测试,通过链路级预算已经可以较为精确地估算和确定,其精确度差异往往在dB级,且网络配置如果确定,其链路影响基本确定,相对简单。" i4 D3 L6 R- Y9 L
针对频段空口损耗差异,虽有理论计算方法,但5G移动通信业务场景多为低空地面覆盖网络,受建筑体、山体、树木等影响,其实际损耗值与理论计算有较大差异。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精准测试,给出5G与4G承载核心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供规划及设计参考。
) W. S% Z1 C4 A' d# F6 X- R' U& H! _, Z* j
2、理论分析
8 D1 F( \" l$ }) C# s# w" V8 t. Z2.1 问题分析4 `( H" t; }+ L+ b
目前,5G网络建设中引入3500MHz频段,而4G核心频段为1800MHz,较之前2G引入3G或3G引入4G而言,频段上出现大幅度变化,如表所示:
( u( C2 T& t- G新建网络 | 现有网络 | 现有网络频段/MHz | 规划建设网络频段/MHz | 频段差异/MHz | 3G | 2G | 900/1 800 | 2100 | 300 | 4G | 3G | 2100 | 1800 | -300 | 5G | 4G | 1800 | 3500 | 1 700 |
, @1 q' L/ L! V2 s3 t* Q# l* S7 \5G 引入的 3.5 GHz 高频段原为 C 频段卫星/微波使用频段,因其高频特征主要用于视距通信。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往往用于地面、建筑全覆盖,大部分属于地面网络下的非视距通信。而这样应用场景下的电磁波传播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积累非常少。为此,需要从理论及实践测试 2 个方面确定其空口损耗上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在链路预算评估及网络建模仿真时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地应用。
2 m, n7 P* V, S& u }3 _4 @$ V7 G5 e
/ u/ d5 R8 i7 i; p3、无线测试环境搭建" m: @, Z& I) `3 b0 R
3.1 现有测试方法缺陷分析" }! A0 C2 r8 k, @( N( q1 l+ Q: n; m
目前,3500MHz与1800MHz多基于试验网络进行拉网/DT测试,该方式将引入其他因素,导致结果偏差,具体如下。: O L. s8 Q' ]/ s# K% V
a)测试区域内,5G与4G站点规模、位置、结构存在差异。
4 E) X" Q8 b+ x1 Xb)同一站址的5G与4G站点挂高与具体安装位置差异。* T9 Z1 h: ~ w. x! P
c)同一站址下5G与4G站点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配置、天线方向性图等存在差异。 ?+ ]0 ^, m! }
以上因素,因为区域内站点往往量级较大,很难针对单点进行细致、精确地修正,同时测试手机接收性能差异也会影响结果的评估,而得出的5G与4G网络覆盖的差异,可以用来做简要的评估,但无法进行链路级性能的计算。
: L) b( s+ O' Y! s" J, \' @1 R
: b2 K; m: |, P8 v. P3 o& \/ [/ |7 d4 a: e% Q3.2本文测试方法
+ i; @' f, X# G7 U4 w% D2 B5 @针对常规测试存在的问题,此次测试采用在同一位置架设同一高度的发射天线,并采用射频功率计分别测试天线口功率差,还要考虑全向天线增益及方向性图差异,满足发射端EIRP的统一。发射端发射30kHz窄带CW信号。1 N5 k7 l- O4 p/ O8 Q9 {( `
在接收端,采用高精度高频数字扫频接收仪,同时监测1800MHz与3500MHz窄带信号,以确保接收端无其他因素导致的差异,如图1所示。
0 d* ^" L; t4 N$ p在这样的配置下,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确定3个站点进行测试,3个站点均位于该城市城区范围。在结果处理时,充分考虑不同频段配置差异,并对数据进行严格地均化、过滤,最终得出3500MHz与1800MHz空中损耗的差异。各测点的测试数据情况如表4所示。
4 a: J1 b4 F3 g; ~* _( h& I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在某一线城市城区环境选择了典型的无线环境场景,并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站点,对每个站点均进行了海量数据测采集,测试路线涵盖站点下所有主要道路,满足常规意义上CW测试无线环境及特征站点等相关要求。
, d: g( ?& A# T C0 Y3 G
+ d# v+ Y6 H$ v# v1 n4 P( y) Y ?: ?' _+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