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啊,这次大家可以安心的参考一下了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 g/ P( C( g2 a4 t- o, l, p: E. u- k# E, `2 n' s3 N
十种精密全波整流电路
4 t7 x0 C/ Q) Q0 [图中精密全波整流电路的名称,纯属本人命的名,只是为了区分;除非特殊说明,增益均按1设计.7 h* v0 V; ?! R- K
" H. f& `9 c1 [1 x" v6 ]' P
图1是最经典的电路,优点是可以在电阻R5上并联滤波电容.电阻匹配关系为R1=R2,R4=R5=2R3;可以通过更改R5来调节增益
& A7 ~8 T# [7 E+ |; I: ]+ d+ Z H6 j
% ?/ _& s6 W! C1 z \图2优点是匹配电阻少,只要求R1=R2
6 Q3 C) o( }1 L9 b- O4 t
S+ {- G3 C J7 T* ]% Y4 u图3的优点是输入高阻抗,匹配电阻要求R1=R2,R4=2R38 m/ L% {. n( H4 T) F% e! W o
7 H9 j# ~( X3 t2 o4 ~. k图4的匹配电阻全部相等,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1来改变增益.缺点是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A1的负反馈由两路构成,其中一路是R5,另一路是由运放A2复合构成,也有复合运放的缺点.
' A% Y5 r0 o* `) K
' C+ Y" T2 `3 Y+ S' d p7 Q4 r图5 和 图6 要求R1=2R2=2R3,增益为1/2,缺点是:当输入信号正半周时,输出阻抗比较高,可以在输出增加增益为2的同相放大器隔离.另外一个缺点是正半周和负半周的输入阻抗不相等,要求输入信号的内阻忽略不计, \# v2 J! ?, ~& E8 K
, B1 p* Z0 Y9 d9 b% \2 X" P图7正半周,D2通,增益=1+(R2+R3)/R1;负半周增益=-R3/R2;要求正负半周增益的绝对值相等,例如增益取2,可以选R1=30K,R2=10K,R3=20K" [7 z0 K: Z. E$ D% e; L, w
" d% M- Y- U9 J# J& T4 ^8 z
图8的电阻匹配关系为R1=R2
# z* A0 A" o( g' ^" V/ m5 U* r; {' @* }7 |) f/ z9 `/ b8 _4 g3 p( C u9 y
图9要求R1=R2,R4可以用来调节增益,增益等于1+R4/R2;如果R4=0,增益等于1;缺点是正负半波的输入阻抗不相等,要求输入信号的内阻要小,否则输出波形不对称.9 v3 Y* D* I0 p( N7 Q0 D5 m+ m! N
' `" q+ S/ N7 V+ l i* v
图10是利用单电源运放的跟随器的特性设计的,单电源的跟随器,当输入信号大于0时,输出为跟随器;当输入信号小于0的时候,输出为0.使用时要小心单电源运放在信号很小时的非线性.而且,单电源跟随器在负信号输入时也有非线性.
: L6 z8 J- w' k# \" h) m3 k- X4 B7 z' C7 C, q6 A4 s* `2 ]
图7,8,9三种电路,当运放A1输出为正时,A1的负反馈是通过二极管D2和运放A2构成的复合放大器构成的,由于两个运放的复合(乘积)作用,可能环路的增益太高,容易产生振荡.* [4 t! ^& x7 }( Y3 b4 r! e
1 q" S' L1 k& D" M/ t+ Y
精密全波电路还有一些没有录入,比如高阻抗型还有一种把A2的同相输入端接到A1的反相输入端的,其实和这个高阻抗型的原理一样,就没有专门收录,其它采用A1的输出只接一个二极管的也没有收录,因为在这个二极管截止时,A1处于开环状态.) v3 B4 X$ |6 x5 F
: c- v! Z) q5 d9 N* v1 [6 L结论:
/ W8 {! B4 _; r6 K& q虽然这里的精密全波电路达十种,仔细分析,发现优秀的并不多,确切的说只有3种,就是前面的3种.4 P+ x5 p* p# M
图1的经典电路虽然匹配电阻多,但是完全可以用6个等值电阻R实现,其中电阻R3可以用两个R并联.可以通过R5调节增益,增益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最具有优势的是可以在R5上并电容滤波.
* _8 K6 Q2 ~- D. E6 ?& P+ A# X$ {9 p( `
图2的电路的优势是匹配电阻少,只要一对匹配电阻就可以了.
* J0 q; z t% y7 U
. R+ A W, ]; J8 J5 y图3的优势在于高输入阻抗.
( S! x- S; t# D4 A! d5 K3 ` B9 V# d1 i% l/ ^: Q% c; Z8 O
其它几种,有的在D2导通的半周内,通过A2的复合实现A1的负反馈,对有些运放会出现自激. 有的两个半波的输入阻抗不相等,对信号源要求较高.- c- v0 N# ~$ g
两个单运放型虽然可以实现整流的目的,但是输入\输出特性都很差.需要输入\输出都加跟随器或同相放大器隔离.
, \4 e, I7 f) D6 ?4 w7 H0 x各个电路都有其设计特色,希望我们能从其电路的巧妙设计中,吸取有用的.例如单电源全波电路的设计,复合反馈电路的设计,都是很有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如果能把各个图的电路原理分析并且推导每个公式,会有受益的.
' I3 ^; F$ b3 G5 C; ~2 F5 v# r%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