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洪新亲自下场!徕芬CEO怒怼前员工,第三方评测真不靠谱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有罗永浩舌战王自如,后有(徕芬)叶洪新怒怼楼斌?5 f7 \" T$ D" }1 L. D; R0 t
9 y6 ^- W# M5 U
& B* m9 A1 g# h" O, M! r: A
在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与测评机构的摩擦并不罕见,但很少有 CEO 亲自下场,点名怒怼前员工。8 月 16 日,徕芬 CEO 叶洪新的一则微博,瞬间把原本属于小圈子里的测评争议,推上了全民围观的热搜。' S- a0 R3 K7 g- \4 _: a/ C/ [- {

3 |. v9 K6 E" V  t: V. @. H* k. t: q8 f! D& U% j
在这条微博里,叶洪新转发了一条知名数码博主@楼斌 Robin 发布的电动剃须刀横评视频,并写下尖锐的话语:「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科?此视频我们会一一回应。我们扒一扒号称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收钱办事没问题,但不能没有良心。
/ t. S& b! R: i# y
: R8 L+ K  S* E, q8 C6 Q- ?3 U
! g, _0 S; g  k7 ]- K3 }0 a

, M9 k, R6 O& {' [0 A# B, X
图片来源:微博

, x) l& ~$ W: b' t
6 u6 p' p% a3 \, `- c: g
/ _& \1 c7 n' s$ c6 L- O3 E短短几十字,迅速引爆了话题。一方面,徕芬是近两年消费电子市场最火的创业品牌之一,从吹风机到电动牙刷,都有着不小的声量。另一方面,CEO 亲自下场与测评人隔空交火,让不少围观网友觉得颇为「离谱」,也想起了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和 ZEALER 创始人王自如的「前尘往事」。2 ~4 r% e+ W" y0 ?
, e7 i: O1 M- E5 M. E! l& j
. ]9 E+ [9 j1 {+ }7 f6 L
耐人寻味的是,正如叶洪新指出,楼斌和潘坚均为前 ZEALER 成员。2 ^! x) _& O* m6 `
- \4 W5 A. c% o( C3 Z

7 ~7 t' e3 u* T3 d; k( M徕芬CEO 怒怼前员工为哪般?
" C( ^) Z! r( E) ^3 l  s$ _- l2 R  I2 B6 c

% Q# M7 @' D0 i" S* |. }$ V! n+ Q6 g2 Q6 D+ I- X1 J) _0 L
毫无疑问,事件的直接导火索还是 8 月 16 日楼斌发布的一期视频。在这期视频中,楼斌将飞科剃须刀、徕芬剃须刀以及其他几款电动剃须刀进行了对比,画面直观,结论却让徕芬处在了被动一侧:
6 a2 r* v; }4 c: \5 y/ I: V' t
/ t9 x' c6 w3 e; r; E% N( R+ o2 T; w' |
飞科被展示为剃得更干净,而徕芬产品则显得力不从心。+ U9 o+ Q2 @) x, j1 s6 b3 A, W

& C$ b+ [, q- }; R) [. r0 M4 R9 e. B3 Y: ~& r2 _
对于这样一条视频,叶洪新的态度颇为复杂——他在评论中承认「评测没问题,媒体自媒体帮助企业传播是共赢的」,但也强调内容必须「基于事实」,而这期横评视频在他看来则涉嫌「收钱带节奏」。- X1 N( \- R( L& O7 X& Z8 u' V
5 T' Y' p: H, O* u0 G
" R$ N* T3 M1 Y$ A7 @1 ]
同时他还补充解释,他真正怼的对象并不是楼斌本人,而是其兄——徕芬前员工潘坚。叶洪新在后续回应中抛出了「指控」:9 f3 }$ _5 d/ b8 W8 D

- n' ]0 S0 k4 I; g& B& u$ b
; V/ W7 [7 }# g3 e' J首先,他承认潘坚在徕芬早期确有贡献,离职时拿到了 500 万元的补偿。但他认为潘坚离职后与徕芬合作时,曾勾结内部员工做过一次「0 成本内容合作」,并以 50 万元报价收款,被公司发现后永久解除了合作。但此后,他指责潘坚利用对徕芬信息的掌握来服务竞品,不仅「反向攻打徕芬牙刷业务」,也包括今年针对剃须刀业务。
) V3 J4 x3 ^' f" ~: X/ h6 p( w5 L2 G8 C( [; f/ r2 s
" c$ P3 H* i2 Z: x" {4 A" H  P8 H

* z" |' I" P: ]& K" r$ i& V4 C. i
叶洪新回应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叶洪新

# x# @, z: S, c! D
( X& W) B9 P3 q
9 k3 G( q; o) `4 [. |事件引爆后,楼斌和潘坚(@AA 微波粼粼)方面也很快分别回应,一方面强调了视频的测试方法是针对「胡渣剃净度」的设计,贴近大多数用户的实际痛点,且测试过程采用一镜到底剃净度测试,「我们还对竞品给出了更有利的测试条件,反而对飞科要求更严苛。」& i( Y2 n$ |' x$ Z) p- M2 m5 D# I
, H. _  L+ k7 w5 C" L" c
' A- u6 k& q9 D" X, C
8 ?. d" z$ z! C1 j# R
楼斌及潘坚部分回应,图片来源:微博

2 I/ G; k. A8 I& m5 x+ h
6 t, X0 U4 T0 S+ U- d  F8 S  ~5 H7 @: `6 Y2 b
另一方面,潘坚也针对「0 成本内容合作」进行了回应,核心就是事前已经说明了「项目本身是不要钱的,但有中间人费用」。不过截止双方公开「结束争论」,也没有对此给出相对有力的证据,作为第三方很难对此进行评价。
+ D* a' I$ p' T* S  h6 ^
, ]! M/ k5 Z* E+ F, e2 A) |, d& a' E5 i4 ^8 |
不过围绕一条测评视频,双方的积怨与指控被集中释放出来:从 50 万元「0 成本合作」到攻击徕芬,再到内容公正性,每一条都直戳舆论痛点。对普通网友来说,这也不只是一次围绕产品测评的争论,还是一场关于「测评能否相信」的拷问。
4 c: e  Z  {, x& W. z; w, \0 p' @
! n! r' ^- S0 L9 w/ K
+ S2 g9 ]+ p& z! l# o+ ^! m一切以事实为准则,才是“第三方评测”的底线
7 R" j+ x  A! M  ]2 E0 Z
' R1 C, r8 _% X3 L# ^4 ^  a' {+ M6 m0 g# e; S; {1 m, d; w
- \1 M8 s( r9 W( \6 `  ?
在消费电子行业,评测的作用从来不只是「试用感受」的分享。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它往往是最直观的决策依据。而对于厂商而言,好的评测也是品牌口碑与市场销量的放大器。4 c1 |3 M! F9 t, N4 L# \

$ \) d0 f0 R6 Z) ~% J- C. ~, T3 X% l5 R
这是评测内容的价值所在,但也因为如此,媒体评测天然处在「公正与合作」的拉扯之中。一方面,媒体和博主需要商业合作来维持运营。另一方面,用户期待他们能保持独立立场,提供基于事实的参考。如果这条底线模糊,整个评测生态都会失去公信力。% a2 O2 ~9 N0 ]0 i& S

/ u# i! Z$ C6 j( N7 g2 m8 a1 ]% |, m, q+ d# M9 V& M
所谓「基于事实」,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色彩,而是要有可验证、可追溯的依据。从雷科技的角度来看,好的评测,尤其是不同产品的横评应当满足三个条件:2 [0 N4 ^/ ?( C8 R+ @$ m( _
9 K2 x2 F% j! C2 G9 x: C

" t" `( F, K/ J
其一,评价指标明确且贴合真实使用场景;
+ W7 a: f' E8 _$ |4 i其二,测试方法合理并能被外界复现;; l; Z2 m- y/ G9 ?& |9 O5 u
其三,证据公开透明,能够通过完整画面或数据支撑结论,而非一句口播或几个用户主观打分。
) I  e6 b$ P. z) U7 B1 N" n2 o
; e) @7 t9 p2 N- S% R+ e
4 {' f8 _) w& Q. a8 I' l5 p, G
回到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楼斌团队的剃须刀横评。视频选择了「日常胡渣剃净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尽量避免剪辑带来的疑虑。这无疑比单纯的口播宣传或「外观点评」更贴近真实体验,也贴合大部分电动剃须刀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3 y  p$ I6 e1 ?4 U

6 @  W$ H  j5 @& z# M% _8 t$ K3 g3 J+ Y! l  f  o

0 E8 w. H4 K" i6 Y% D' t
图片来源:微博

6 W9 U. D8 Y% L; }
# I1 F5 g/ p1 D5 ~4 W) d4 h" I: J" N
但问题也在于,这样的测试是否足够全面?徕芬方面质疑视频「收钱带节奏」,实质上是怀疑其公平性:是否有变量控制不当、是否对竞品更宽松等方面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楼斌其实也放出了测试过程「一刀未剪」的原片,但究竟是否真实、合理、可验证,还有待后续观察。
& _0 \. G: m4 n0 B' k2 z% e- F6 t8 E4 ]( O: Y* g

4 M7 _, V9 V  m2 Z1 X% k: g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期横评视频里楼斌引用了徕芬之前直播中的「一镜到底」测试,并稍微调侃了下主持人定义的「干净」。更重要的是,这期视频明确带上了商业合作的属性,楼斌和潘坚也在后续回应中承认了这一点。这也让事实与立场更容易被混淆。# X+ t$ p  s/ O" m7 c

0 I  O) D" l: F5 o" ^  [  E
* _4 V# H3 ?, M; G( V: U徕芬的愤怒某种程度上也源于此:在剃须刀这样竞争激烈的赛道里,任何负面结论都会被放大成「产品不过关」的标签。
. S& k' w8 W7 C& g% I" w; x' l8 K  \6 m
/ X7 x- u' \+ L; b
品牌需要传播,媒体需要合作,但最终能赢得消费者信任的,还是能被验证的事实。无论是徕芬,还是楼斌和潘坚,抑或整个评测行业,都需要回答同一个问题——当流量、合作与公正交织在一起,如何守住「基于事实」的底线?
0 C2 x; t- L. S& E" j) ]3 P
8 p2 ^' P1 }# E: P4 H, ]9 i- N7 B( p. l4 r0 I& V$ D. M, k: e0 n
电动牙刷只是起点,徕芬正在挑战更多品类
* G% ~! c* r2 _& F, U: Q( M; F: t3 H3 t. Y7 N
0 P& d) z, z6 B; B$ t- {
/ [, |7 ~1 b9 G  C5 B% I, V
在这场舆论风波之外,还有另一重背景同样值得关注——徕芬正在试图从「极度畸形」的电动牙刷赛道,转身切入电动剃须刀市场以及未来更多品类的市场。' E3 P& D( Y" B9 ^9 J, h2 |

$ S2 @# V8 L, }+ \2 e3 b
# C5 Z( d; C1 G+ Y, i, |8 A0 d叶洪新直言,徕芬投入四年研发的「扫振牙刷」,在技术和设计上都有突破,甚至把行业里 30 元一个的刷头降到 9.9 元,质保也从一年延长到两年,但 299 元定价的毛利率不到 40%,在 70%毛利的对手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而面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电动牙刷市场,徕芬认输了。
0 }# |2 E2 x, g& c' F
$ v6 P' U8 F  f6 G& x2 u2 H. D& ?8 R* L8 K! y) F( ]
1 K2 b3 j. h! U% j& H$ w6 f
叶洪新回应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叶洪新

0 ?9 a& ], F4 p9 U' M5 R6 N0 `4 z: A7 N7 J# ~" `

+ ?& D% S) m$ ?; a4 |  Q! P这番话透露出两个关键信息。第一,徕芬强调创新与差异化,希望用技术和设计重新定义一个品类。但第二,它在商业规则面前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尤其当行业被低成本、强渠道的既有玩家掌控时,技术优势可能转瞬化为价格劣势。
, c. M; L2 {- p* [( @; A; G; b; e
1 l! a) u  L4 s" P1 y
; j! k& ]8 s- N" f" i  {6 O与此相对的是,徕芬在今年 5 月高调推出了研发 4 年的电动剃须刀,叶洪新甚至称之为「徕芬的巅峰之作」,寄望它成为国产剃须刀挑战国际大牌的新旗手。如此重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楼斌视频会触动徕芬的敏感神经:它击中了剃须刀最核心的价值点之一,把徕芬的产品放在了下风。8 K$ G- y( v0 s) g, i1 n' m
5 u$ T  {( l# L0 ]$ N- R0 _
( B( l; g$ I+ `- Z* F
更现实的是,徕芬初入剃须刀赛道,P3 Pro 开售后在数码博主以及其他赛道博主的初期反馈中,普遍不太积极。对一个依赖口碑和创新叙事的品牌来说,这无疑是沉重打击。
6 d. k. C$ ~( v5 l. O6 }8 T+ z
6 m9 a- E. f: Z+ }& W! J
回到评测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说「基于事实」是双向约束:评测机构应该保证方法合理、数据透明,不因商业合作而扭曲结果;但厂商也必须有勇气直面基于事实的评测,即便结论不那么光彩。3 k2 ~- `0 d* B5 O4 D& t+ G
6 {2 d5 n9 [; D" m% z7 r$ W
% ?0 ?. X- L: Z" S+ O
毕竟,消费者真正信赖的,恰恰是那些敢于呈现优劣、敢于批评的内容。对于徕芬来说,与其在舆论场上争夺「是否被带节奏」的话语权,更建议的做法是针对争议内容进行更公开、权威的测试,论证产品的优势,消弭舆论的负面效果。  H9 k0 r5 r+ x. |  u7 U+ z7 @% d
0 v2 y* d/ Y! [: \5 w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1 18: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