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uxiang51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太网接口问题求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5-9-25 09:34 | 只看该作者
liuxiang5119 发表于 2015-9-25 08:55
7 p  f% N8 d6 t" o" f按照我的理解  第一种差分线对EMC影响应该最小  而且应该会好控制$ [# t8 {& F1 I& t
第二种上边都是高速的收发线   引线必 ...

/ f4 v' f* U( _% j差分高速信号走内层,EMC很好控制;如果走表层好像有问题* ^4 v2 {: ^3 V; G0 `
3 k* {! r9 W; M9 z5 F

  t, `0 E3 o) Y( o7 L/ t( L* Q5 v6 V& L5 M8 Q2 d  Y
我个人认为差分线平面,差分线外的磁场比较弱,因为两条线电平相反,但是两条线之间的磁场是增强了的。所以我认为差分线之间垂直于PCB板的磁场很强,两条线产生的叠加了。那么差分线过度(太长)放在PCB表层会引起EMC问题。这是我个人理解。9 J& ^0 S9 e! F8 |9 f7 p( @% M

点评

理解这个现象 但是实际应用是差分线在PCB上走线大概在5cm左右,然后经过接插件到接口板上,而且接插件上的接线是可以做屏蔽处理的,总比十几根高速线引出去好吧(个人感觉), 但是现在好多事说第2种好点,这样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5 13:31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8-10 15:36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3:31 | 只看该作者
    zlpkcnm 发表于 2015-9-25 09:34' R1 H8 T8 \7 F& ^
    差分高速信号走内层,EMC很好控制;如果走表层好像有问题
    ' g" `, K( P- E: K5 _' @
    理解这个现象   但是实际应用是差分线在PCB上走线大概在2cm左右,然后经过接插件到接口板上,而且接插件上的接线是可以做屏蔽处理的,总比十几根高速线引出去好吧(个人感觉),5 I0 V: ~( G' p' ?! J3 |4 A
    但是现在好多事说第2种好点,这样网口变压器离PHY芯片近点。但是接插件引出线大概在20根左右 (加地线),接插件压力好大感觉. E# G3 E  g  Y3 O' n) @% M7 Q) C7 O. F
    ' r, e# K1 X( O/ o; i

    点评

    [attachimg]102764[/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5 13:32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8-10 15:36
  •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3:32 | 只看该作者
    liuxiang5119 发表于 2015-9-25 13:310 L: n8 W" m2 w- J- S4 x0 d: D& `
    理解这个现象   但是实际应用是差分线在PCB上走线大概在2cm左右,然后经过接插件到接口板上,而且接插件 ...

    : D7 D: _& l& ~, o) _
    7 F  B+ K% q- c! [2 ]/ Z+ w8 u

    点评

    单从网络的布局看,那么肯定是第二种好~~~但是从整个设备或者系统的话就需要去衡量了~~~ 首先如果楼主选择第一种方案,那么楼主需要考虑到网络的性能,要尽量缩短PHY与网络变压器的距离,以及所使用的连接器,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28 08: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5-9-28 08:48 | 只看该作者

    3 u" _6 z9 V' K" r) B' l单从网络的布局看,那么肯定是第二种好~~~但是从整个设备或者系统的话就需要去衡量了~~~
    0 m9 c; v0 n  c. {, Z# \) s, \
    5 t5 L' F5 ^* J/ Q, z' C" B首先如果楼主选择第一种方案,那么楼主需要考虑到网络的性能,要尽量缩短PHY与网络变压器的距离,以及所使用的连接器,线缆是否满足要求。" w5 L$ H( o1 S( T! n

    ( Z0 F! ]% `5 ]# ]  H- R4 _另外对于内存影响,那就尽量避开吧。可以采用屏蔽手段什么的。
    . _" Y" o# I1 P5 o- o: m6 u2 H9 W; K2 c4 P+ q% ?! S
    整个系统还是需要楼主好好做一个方案评估,以及EMC评估。EMC如果过不来那是致命伤~>_<!!!
    0 \( ?) b# L  z. B1 |. K1 Q' E+ |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5-9-28 20:09 | 只看该作者
    总的感觉,RMII或者MII线长点比PHY到变压器的模拟线长好点。楼上各位高手已经分析得差不多啊,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5-10-17 16:25 | 只看该作者
    没这样弄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5-10-19 16: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种方法好。第一种方案,UDP不能走长线,一般都要求不超过2cm!而第二种方案的MII走线就可以较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5-11-15 01:11 | 只看该作者
    ATERHOS的嗎?我沒記錯,這一個EMI很強,建議選一,LOM的MDI DIFF應該沒哪麼差,我記得INTEL LOM的MDI 長度,好像也不短,INTEL BROADCOM 有建議,CHIPSET遠離TR,你可參考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4 21: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