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GHz毫米波雷达优势明显,设计的挑战同样显而易见。
7 v% L. A1 {7 [, o1 P$ k" z. T' w7 @3 r# V比如天线,传统24GHz的天线只需要250MHz带宽,当前这一代77GHz天线大多数都有600MHz左右带宽,下一代79GHz有4GHz带宽。宽带天线设计难度更大。* Q, H) Z3 C8 d# Z% {0 i; D4 ~" c
另外77GHz频率更高,波长更短,对于射频走线,天线馈线都要求更高。) R9 e! p `9 Y5 D" U3 x- f; |
另外24GHz的PCB走线还能打孔,77GHz就不行了。3 t3 G: ^. H H& {5 {8 e- q
PCB制版对于厂家工艺控制能力,比如铜厚、线宽的容差要求都更高。7 s" |& H( M% ~' E9 Q% A" e
数字方面,77GHz普遍使用更复杂的处理算法,比如MIMO、多维FFT算法,也和24GHz不一样。
8 [0 e- j, R& _' x, _: ~+ P1 q( C7 K) q, G0 Z
77GHz想要替代24GHz做中短距离雷达的挑战在于波束宽度小,在短距离内覆盖范围不如24GHz雷达广,需要技术突破或者增加雷达数量。. q6 ~+ | f) g% `6 e/ `
% e+ C- @! v& ]* z# {要突破77GHz毫米波雷达面临可靠性、高精度和性能三方面的挑战。可靠性要求雷达极致可靠,能过做到不误报、不漏报、无虚警。高精度要求角精度误差在1度以内,距离精度1米以内并具有高分辨力。
/ j( e/ |, O; [( i$ q
2 |' m4 v a) y) |+ y3 W8 u9 ?应用方面的挑战不仅要满足无人系统应用、目标输出多种类型,还要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其中应用是突破77GHz的关键。国内77GHz关键硬件设计已经基本掌握,可以满足产品的基本应用。
. f8 e8 ?4 R0 [/ \, _关键的是软实力还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号处理、数据梳理、关键策略。想要做出77GHz的雷达样机不难,但距离、精度等与国际先进厂商的指标相比仍有差距。
, M# s( }6 q7 A$ g$ s; v4 r3 i
! n0 [ Q0 t- `+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