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不了解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0 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你不了解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 T" }) f1 }4 T. J0 R6 G
5 c4 A2 j" e$ a- [+ W. y, U0 |1 h# M

: {- l: C1 G1 q. q8 P, A' ?
0 v/ _/ C1 b, u1 y0 h8 e3 B
驾驶,最怕行驶途中车子没电了,但是呢,给电动汽车充电一直都是个难题,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关于电动车的相关知识吧。
1. 当前主要充电技术方案:
- 接触式:单相交流,三相交流,直流
- 非接触式:无线充电
不同的续驶里程对应的充电器功率一般如下:
2. 充电技术的行业发展趋势:
单相充电技术向三相充电技术发展;
单向充电技术向双向充、放电技术发展;
充电方式从有人手动向无人自动发展;
充电系统的扩展功能和增值服务不断丰富;
3. 车载充电机(OBC)技术
车载充电机主要功能是将交流AC220V市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如DC400V)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保证车辆正常行驶,该设备为AC/DC电源转换设备。
车载充电机与市面桩进行通讯对配,按国标要求完成通讯、功率调节等,实施国标为:GB/T20234。
现有充电机开发电路拓扑:
1) 非隔离型
代表:比亚迪E6 (逆变充电系统)
优点:电路控制简单,可以和电机控制器共用电路结构;
缺点:安全性相对较低。
2) 隔离型
- 整流桥+PFC+移相全桥---代表:聆风LEAF,90%
- 整流桥+PFC+LLC---代表:特斯拉,93%
优点:隔离安全性较高。LLC相比移相全桥的效率更高,电磁兼容性更好;
缺点:元器件较多,控制算法复杂。
4. 未来充电技术
智能充电系统:以用户充电感受为设计原点,结合车辆辅助驾驶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与充电系统相结合。
- 提供在任何地点、任何供电状态、任何使用情景下的充电支持
- 兼容即时、预约、自适应的车辆充电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家车企都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发力,相信充电难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或者比汽油车加油还要方便。

3 D) I  t  v$ J8 E6 H! s*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3 20:3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