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7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面介绍的这几款器件,你都认识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3 14: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瞬变抑制二极管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简称TVS,是一种二极 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当TVS 二极管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 能以10的负12次方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 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箝位于一个预定值,有效地保护电子线路中的精密元 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 m/ V  m* }% p' O

3 X! O9 h6 q; {

0 t; g! T" H; i. [
3 V) u9 l9 z2 h& w$ [5 x  M4 T特点:
+ l: e" {' q1 S* C/ W
5 O5 P, a" I+ I' D! F  o' D1、将TVS 二极管加在信号及电源线上,能防止微处理器或单片机因瞬间的脉冲,如静电放电效应、交流电源之浪涌及开关电源的噪音所导致的失灵。
) q& d* n5 c6 y5 p# {0 r
- ~( x8 ]" Z9 Z* t" H2、静电放电效应能释放超过10000V、60A 以上的脉冲,并能持续10ms;而一般的TTL 器件,遇到超过30ms 的10V脉冲时,便会导至损坏。利用TVS 二极管,可有效吸收会造成器件损坏的脉冲,并能消除由总线之间开关所引起的干扰(Crosstalk)。
# ]8 H# e+ u% k7 C2 L# o' c1 G3 C: c, d- C! {! C
3、将TVS 二极管放置在信号线及接地间,能避免数据及控制总线受到不必要的噪声影响。
4 g1 G( a5 U: q; M8 G& p/ @8 E4 o. j
- e- f) P' u) G$ ^* Y2 w) f  b
二、肖特基二极管

- O5 J$ \. h1 S1 ^* C: r+ K. V9 T+ T4 v5 P$ [
8 Y9 R" X* r7 B/ I+ l2 K

, R* n! b0 f# e1 q肖特基二极管是以其发明人肖特基博士(Schottky)命名的,SBD是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chottkyBarrierDiode,缩写成SBD)的简称。SBD不是利用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PN结原理制作的,而是利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形成的金属-半导体结原理制作的。因此,SBD也称为金属-半导体(接触)二极管或表面势垒二极管,它是一种热载流子二极管。4 Q# M. k. ^2 H  ], [
5 e' b/ Y/ x0 ^# }+ i. R/ t- ]
肖特基二极管是贵金属(金、银、铝、铂等)A为正极,以N型半导体B为负极,利用二者接触面上形成的势垒具有整流特性而制成的金属-半导体器件。因为N型半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子,贵金属中仅有极少量的自由电子,所以电子便从浓度高的B中向浓度低的A中扩散。显然,金属A中没有空穴,也就不存在空穴自A向B的扩散运动。随着电子不断从B扩散到A,B表面电子浓度逐渐降低,表面电中性被破坏,于是就形成势垒,其电场方向为B→A。但在该电场作用之下,A中的电子也会产生从A→B的漂移运动,从而消弱了由于扩散运动而形成的电场。当建立起一定宽度的空间电荷区后,电场引起的电子漂移运动和浓度不同引起的电子扩散运动达到相对的平衡,便形成了肖特基势垒。
  M7 A0 ^. P  w( l* Y
$ F8 |. f" ~/ J% a5 E) a: V( t典型的肖特基整流管的内部电路结构是以N型半导体为基片,在上面形成用砷作掺杂剂的N-外延层。阳极使用钼或铝等材料制成阻档层。用二氧化硅(SiO2)来消除边缘区域的电场,提高管子的耐压值。N型基片具有很小的通态电阻,其掺杂浓度较H-层要高100%倍。在基片下边形成N+阴极层,其作用是减小阴极的接触电阻。通过调整结构参数,N型基片和阳极金属之间便形成肖特基势垒,如图所示。当在肖特基势垒两端加上正向偏压(阳极金属接电源正极,N型基片接电源负极)时,肖特基势垒层变窄,其内阻变小;反之,若在肖特基势垒两端加上反向偏压时,肖特基势垒层则变宽,其内阻变大。% {" J2 O& l8 m# R. k0 m" ~! i7 y

" b6 z. e  [. v# x. Y综上所述,肖特基整流管的结构原理与PN结整流管有很大的区别通常将PN结整流管称作结整流管,而把金属-半导管整流管叫作肖特基整流管,采用硅平面工艺制造的铝硅肖特基二极管也已问世,这不仅可节省贵金属,大幅度降低成本,还改善了参数的一致性。, A7 `2 }" Y1 V" U1 k
+ p9 W) Y/ ~+ \. l* s" I
作用:
6 s* O( J1 ^3 P* ?. z9 y  J7 }6 d% `, {: w! K2 q# F/ S
肖特基二极管肖特基(Schottky)二极管,又称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简称 SBD),它属一种低功耗、超高速半导体器件。最显著的特点为反向恢复时间极短(可以小到几纳秒),正向导通压降仅0.4V左右。其多用作高频、低压、大电流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保护二极管,也有用在微波通信等电路中作整流二极管、小信号检波二极管使用。在通信电源、变频器等中比较常见。
" Y& x# A" Y# n; V4 M3 U7 g8 ^" v
4 C% g: ^9 W9 y' j; A$ I一个典型的应用,是在双极型晶体管 BJT 的开关电路里面,通过在 BJT 上连接 Shockley 二极管来箝位,使得晶体管在导通状态时其实处于很接近截止状态,从而提高晶体管的开关速度。这种方法是 74LS,74ALS,74AS 等典型数字 IC 的 TTL内部电路中使用的技术。
) t* w  ]1 s( {0 B( ]' r1 C- Q7 W
肖特基(Schottky)二极管的最大特点是正向压降 VF 比较小。在同样电流的情况下,它的正向压降要小许多。另外它的恢复时间短。它也有一些缺点:耐压比较低,漏电流稍大些。选用时要全面考虑。
) ]7 z7 k+ @! f! b5 m. ~& G7 ?! |  j2 T& V, \6 l2 ^; I) Y

% j. n2 e2 r3 f# }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它的正向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硅管为0.7V,锗管为0.3V)。
/ |( D4 ^8 t$ J( p2 h$ ]! V% Y6 E' |* _2 K
正向特性
5 C" I' g; j- y- E' W  w& C
3 Z4 z$ }5 Z; y8 F! |8 Q! `& y在电子电路中,将二极管的正极接在高电位端,负极接在低电位端,二极管就会导通,这种连接方式,称为正向偏置。
: I( {# S7 a( M5 i- K) Q
& ?$ w9 O: b1 j6 n* l必须说明,当加在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很小时,二极管仍然不能导通,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十分微弱。只有当正向电压达到某一数值(这一数值称为“门槛电压”,锗管约为0.2V,硅管约为0.6V)以后,二极管才能直正导通。
. E+ T9 o& m- [. a6 h: r
! I, D* t- P5 e: L导通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上保持不变(锗管约为0.3V,硅管约为0.7V),称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 O6 u5 O. g1 V, F; x- `. o反向特性. B) u* f* F' c. B+ d5 d
在电子电路中,二极管的正极接在低电位端,负极接在高电位端,此时二极管中几乎没有电流流过,此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反向偏置。
- e- Y8 t' [: ?, C" _9 C5 r' c2 n2 S# x, ^1 V% V! G/ J0 n/ W
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时,仍然会有微弱的反向电流流过二极管,称为漏电流。当二极管两端的反向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大,二极管将失去单方向导电特性,这种状态称为二极管的击穿。
& D; ^# |) ?) G5 I4 A" W
/ [& ~2 `& b8 A
  y& i9 C0 a4 }# a( M9 p3 ]6 Q8 W
* }( [6 N! a0 G- x4 k; g
扩展资料:' G& M$ m+ q: p: t
. e' z, H: |- s, y
工作原理# |2 e: _8 f0 ^6 C. `( {
1 \1 r( c- g6 `9 o6 K  ]  |
晶体二极管为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的pn结,在其界面处两侧形成空间电荷层,并建有自建电场。当不存在外加电压时,由于pn结两边载流子浓度差引起的扩散电流和自建电场引起的漂移电流相等而处于电平衡状态。
3 p% i8 r( V+ X9 Z- f# a  x0 R6 G
当外界有正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的互相抑消作用使载流子的扩散电流增加引起了正向电流。当外界有反向电压偏置时,外界电场和自建电场进一步加强,形成在一定反向电压范围内与反向偏置电压值无关的反向饱和电流I0。: R5 O5 M2 {# y8 X8 H# ?
, t9 j2 J& Q: k# t2 U
当外加的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pn结空间电荷层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临界值产生载流子的倍增过程,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对,产生了数值很大的反向击穿电流,称为二极管的击穿现象。pn结的反向击穿有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之分。
7 W8 c/ O* O  y' G1 q- d6 s3 E  P( N. |' Q
极管最大特性是具有单向导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整流电路、开关电路、保护电路等场合。所谓单向导电性,是指在二极管PN结两端接入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在PN结两端接一定值的正向电压时,二极管才能导通。
, j) N, T- [  D  _  Q- g- g) e4 }; V9 {# p; Q* b) E* Z# Y
这个一定值的正向电压,就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大学学习时常把二极管导通压降认定为0.7V,但实际上,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和二极管流过的电流、环境温度有关。1 U3 b( W; U3 X* A# Z: C

' s, M, M) m/ H4 i7 _9 C+ ^. v三、快恢复二极管- o/ }: @9 K/ T# D# j

" m8 P7 H. E9 a: m8 g3 o快恢复二极管(简称FRD)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短特点的半导体二极管,主要应用于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器、变频器等电子电路中,作为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或阻尼二极管使用。 快恢复二极管的内部结构与普通PN结二极管不同,它属于PIN结型二极管,即在P型硅材料与N型硅材料中间增加了基区I,构成PIN硅片。因基区很薄,反向恢复电荷很小,所以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较短,正向压降较低,反向击穿电压(耐压值)较高。
. ?( k4 r4 W0 Y) z1 A% i; d, A* Z7 G
肖特基二极管和快恢复二极管区别:前者的恢复时间比后者小一百倍左右,前者的反向恢复时间大约为几纳秒~!
3 m: C; l& e) {, A: F" w& }
% y/ g& p; V& N. e% T; m前者的优点还有低功耗,大电流,超高速~!电气特性当然都是二极管阿~!
2 q, D1 l. ?; J! }+ T# O2 U, Y' K5 W' v
- |) I6 @) f7 y1 ?- ?7 Y- i1 K快恢复二极管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掺金,单纯的扩散等工艺,可获得较高的开关速度,同时也能得到较高的耐压.目前快恢复二极管主要应用在逆变电源中做整流元件.) X( W* j- Q1 E* i1 u0 a- O0 k9 j
) p% b7 f" Q+ \; J
肖特基二极管:反向耐压值较低40V-50V,通态压降0.3-0.6V,小于10nS的反向恢复时间。它是具有肖特基特性的“金属半导体结”的二极管。其正向起始电压较低。其金属层除材料外,还可以采用金、钼、镍、钛等材料。其半导体材料采用硅或砷化镓,多为N型半导体。这种器件是由多数载流子导电的,所以,其反向饱和电流较以少数载流子导电的PN结大得多。由于肖特基二极管中少数载流子的存贮效应甚微,所以其频率响仅为RC时间常数限制,因而,它是高频和快速开关的理想器件。其工作频率可达100GHz。并且,MIS(金属-绝缘体-半导体)肖特基二极管可以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或发光二极管。
' A, `- |- z# G2 E) k3 K
* w9 Z. x* Q; {' u* E快恢复二极管:有0.8-1.1V的正向导通压降,35-85nS的反向恢复时间,在导通和截止之间迅速转换,提高了器件的使用频率并改善了波形。快恢复二极管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掺金,单纯的扩散等工艺,可获得较高的开关速度,同时也能得到较高的耐压.目前快恢复二极管主要应用在逆变电源中做整流元件., m/ c) S' |7 H

, ?% Y  I+ |& ]- d- M1 a5 a' w通常,5~20A的快恢复二极管采用TO-220FP塑料封装,20A以上的大功率快恢复二极管采用顶部带金属散热片的TO-3P塑料封装,5A一下的快恢复二极管则采用DO-41,DO-15,或D0-27等规格塑料封装。  ^" I+ A/ W5 h( D. g9 X2 n
0 b, Z9 @& U3 s0 n: \8 h

+ z2 W' x; I2 n9 u. H& `四、MOSFET' ?; p8 y$ u8 ~+ h& |1 T& Z+ Y
  G4 t! A6 M9 |
一般三极管是由输入的电流控制输出的电流。但对于场效应管,其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或称场电压)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 }- Y5 d- {: T! g- v! U( I6 p

/ z, G5 `4 G) \4 c+ e0 x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依照其“通道”(工作载流子)的极性不同,可分为“N型”与“P型” 的两种类型,通常又称为NMOSFET与PMOSFET,其他简称上包括NMOS、PMOS等。
$ ^. }  C; Q0 {9 m; u+ J$ q2 ?, l8 a& {& F# A1 N8 O& K& V

6 E. F) ^; Z5 z  V2 W) _" {8 D3 j4 `( Y; X4 h+ f
工作原理:" _* n# Z; {$ U

# _. x) }: @% j. }% f6 |7 t要使增强型N沟道MOSFET工作,要在G、S之间加正电压VGS及在D、S之间加正电压VDS,则产生正向工作电流ID。改变VGS的电压可控制工作电流ID。0 r+ w5 L' y: `% J
  p! G% S& A+ X2 l
9 n7 I) M+ C& \: x: x
( r+ R( N7 ]+ ?6 ~
若先不接VGS(即VGS=0),在D与S极之间加一正电压VDS,漏极D与衬底之间的PN结处于反向,因此漏源之间不能导电。如果在栅极G与源极S之间加一电压VGS。此时可以将栅极与衬底看作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而氧化物绝缘层作为电容器的介质。当加上VGS时,在绝缘层和栅极界面上感应出正电荷,而在绝缘层和P型衬底界面上感应出负电荷。这层感应的负电荷和P型衬底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的极性相反,所以称为“反型层”,这反型层有可能将漏与源的两N型区连接起来形成导电沟道。当VGS电压太低时,感应出来的负电荷较少,它将被P型衬底中的空穴中和,因此在这种情况时,漏源之间仍然无电流ID。当VGS增加到一定值时,其感应的负电荷把两个分离的N区沟通形成N沟道,这个临界电压称为开启电压(或称阈值电压、门限电压),用符号VT表示(一般规定在ID=10uA时的VGS作为VT)。当VGS继续增大,负电荷增加,导电沟道扩大,电阻降低,ID也随之增加,并且呈较好线性关系,如图3所示。此曲线称为转换特性。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改变VGS来控制漏源之间的电阻,达到控制ID的作用。1 q9 \: B5 U0 X
+ S0 m/ r% c8 k' q" w5 H" M; k

! a/ Z9 t: g3 `; I+ r- M
. m  M# m  y1 O9 i4 Z' L+ H! r# Q由于这种结构在VGS=0时,ID=0,称这种MOSFET为增强型。另一类MOSFET,在VGS=0时也有一定的ID(称为IDSS),这种MOSFET称为耗尽型。它的结构如图4所示,它的转移特性如图5所示。VP为夹断电压(ID=0)。
; e9 R3 N0 w9 J' d  Y# ?
  [( H5 c# L  O2 E6 T& U耗尽型与增强型主要区别是在制造SiO2绝缘层中有大量的正离子,使在P型衬底的界面上感应出较多的负电荷,即在两个N型区中间的P型硅内形成一N型硅薄
而形成一导电沟道,所以在VGS=0时,有VDS作用时也有一定的ID(IDSS);当VGS有电压时(可以是正电压或负电压),改变感应的负电荷数量,从而改变ID的大小。VP为ID=0时的-VGS,称为夹断电压。6 m; j$ M# w+ e. z2 v

$ F; r) I$ p4 b/ c, w
! ]1 ]- N( w" F拓展:
2 d- @; M$ O$ c
* a3 z. H& M- J0 E" A% D

9 R$ v5 i1 h* I' v1 R" |  y3 o* ]8 D9 o9 Q$ `4 E/ q
4 `, d8 J; }5 d; w% k. x7 L
五、三端稳压
$ f9 @, o$ d% o; K) e
# n" E) r% B) E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7805。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lm78 ×× 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lm79××系列。顾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它的样子像是普通的三极管,TO- 220 的标准封装,也有lm9013样子的TO-92封装。
- \* V. e- ]0 m& ~5 U9 y" a. v4 J2 X8 n
用lm78/lm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lm78或lm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lm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lm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 P' Z; E5 D' R6 D0 q- Q/ s% J
5 p* P/ @8 p+ [2 S& A8 `3 s; p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0 q; ]3 [6 _' u; y- h

( X  i% D/ L( x) q3 d& j3 ~$ i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5 @! N( q+ A/ y" k) ?
3 I5 B( l, r& ]2 Y8 ~0 N1 o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T4 G4 O+ J, z% X" u. z- K( ?. n3 f! A( J/ R' h3 V6 }" a% @
在lm78 ** 、lm79 ** 系列三端稳压器中最常应用的是TO-220 和TO-202 两种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图形以及引脚序号、引脚功能如附图所示。; b" B3 g' y: u, L) i+ p$ M( [

1 P- R6 V# l: ]" O. D/ u" w! K% O图中的引脚号标注方法是按照引脚电位从高到底的顺序标注的。这样标注便于记忆。引脚①为最高电位,③脚为最低电位,②脚居中为接地端。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正压还是负压,③脚均为输出端。对于lm78**正压系列,输入是最高电位,自然是①脚,地端为最低电位,即③脚,如附图所示。对与lm79**负压系列,输入为最低电位,自然是③脚,而地端为最高电位,即①脚,如附图所示。
7 L2 g& [/ }/ T- l$ ^, ~1 v( C+ G  k+ q  `
7805引脚正确的顺序:1脚接输入,2脚接地,3脚接输出。  D# f* f: X  T+ @8 ]/ F7 y

. {, \$ u" T$ f* q" ?. E+ Y, P
. s. Q  R; K- {# w+ {+ I六、稳压二极管(齐纳二极管)" W: ?' M9 ^: G: p9 _1 y4 g, ?

% O0 {, d" s! G$ B稳压二极管,英文名称Zener diode,又叫齐纳二极管。利用pn结反向击穿状态,其电流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电压基本不变的现象,制成的起稳压作用的二极管。 [1]  此二极管是一种直到临界反向击穿电压前都具有很高电阻的半导体器件.在这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降低到一个很小的数值,在这个低阻区中电流增加而电压则保持恒定,稳压二极管是根据击穿电压来分档的,因为这种特性,稳压管主要被作为稳压器或电压基准元件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以串联起来以便在较高的电压上使用,通过串联就可获得更高的稳定电压。
; P* h' Z6 S& g- z& g) T
) k; M& |* h1 ~- y6 j& w8 i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正向特性和普通二极管差不多,反向特性是在反向电压低于反向击穿电压时,反向电阻很大,反向漏电流极小。但是,当反向电压临近反向电压的临界值时,反向电流骤然增大,称为击穿,在这一临界击穿点上,反向电阻骤然降至很小值。尽管电流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却基本上稳定在击穿电压附近,从而实现了二极管的稳压功能。# v  N- i- w8 U) v9 K" C) q
9 t, J: u# @8 ]8 M) c1 q
1.Uz— 稳定电压; x6 ~" p. ^0 L3 a8 ^& _
( a4 w" t7 {! a9 H3 k! E' j+ Y
指稳压管通过额定电流时两端产生的稳定电压值。该值随工作电流和温度的不同而略有改变。由于制造工艺的差别,同一型号稳压管的稳压值也不完全一致。例如,2CW51型稳压管的Vzmin为3.0V, Vzmax则为3.6V。3 I- q% e; z( n3 [
% ]& e- ?$ p$ V; c9 a' F5 W
2.Iz— 额定电流
5 d  D1 k0 [- s5 ?  [6 s1 g8 N! P5 n
指稳压管产生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管的电流值。低于此值时,稳压管虽并非不能稳压,但稳压效果会变差;高于此值时,只要不超过额定功率损耗,也是允许的,而且稳压性能会好一些,但要多消耗电能。
6 s% B2 i$ o; n* l8 s$ d% V& |& J& s/ C# P: r+ x
3.Rz— 动态电阻7 l" r$ }9 L5 M4 V/ p( J: K) G
' G( E9 d9 ]$ X; `
指稳压管两端电压变化与电流变化的比值。该比值随工作电流的不同而改变,一般是工作电流愈大,动态电阻则愈小。例如,2CW7C稳压管的工作电流为 5mA时,Rz为18Ω;工作电流为1OmA时,Rz为8Ω;为20mA时,Rz为2Ω ; > 20mA则基本维持此数值。
1 E2 G0 Q4 J* _% ?4 f5 l# G9 G* n) `" C4 W
4.Pz— 额定功耗
$ ~( W( O2 ]; U, n" P; L0 X* r8 N3 J1 q2 v
由芯片允许温升决定,其数值为稳定电压Vz和允许最大电流Izm的乘积。例如2CW51稳压管的Vz为3V,Izm为20mA,则该管的Pz为60mWo0 \3 q$ J% R/ D' W! V9 h
3 U' t  p7 v, r- q- d; w
5. α---温度系数$ x# c$ O" M0 D
9 h6 w: E+ P& o0 I
如果稳压管的温度变化,它的稳定电压也会发生微小变化,温度变化1℃所引起管子两端电压的相对变化量即是温度系数(单位:﹪/℃)。一般说来稳压值低于6V属于齐纳击穿,温度系数是负的;高于6V的属雪崩击穿,温度系数是正的。温度升高时,耗尽层减小,耗尽层中,原子的价电子上升到较高的能量,较小的电场强度就可以把价电子从原子中激发出来产生齐纳击穿,因此它的温度系数是负的。雪崩击穿发生在耗尽层较宽电场强度较低时,温度增加使晶格原子振动幅度加大,阻碍了载流子的运动。这种情况下,只有增加反向电压,才能发生雪崩击穿,因此雪崩击穿的电压温度系数是正的。这就是为什么稳压值为15V的稳压管其稳压值随温度逐渐增大的,而稳压值为5V的稳压管其稳压值随温度逐渐减小的原因。例如2CW58稳压管的温度系数是+0.07%/°C,即温度每升高1°C,其稳压值将升高0.07%。" W6 E/ g( \$ p, F# {; W

& Y& s" x% \$ e$ Q4 g对电源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可以用两个温度系数相反的稳压管串联起来作为补偿。由于相互补偿,温度系数大大减小,可使温度系数达到0.0005%/℃。* f) f4 K% y2 @' y

1 F# k8 V4 {: V" R6.IR— 反向漏电流) h/ ~" [$ Q% h: F
3 T; D2 O7 M. Z" k9 R- I
指稳压二极管在规定的反向电压下产生的漏电流。例如2CW58稳压管的VR=1V时,IR=O.1uA;在VR=6V时,IR=10uA。
7 y5 H# V0 O: |& x7 K7 n8 j+ c$ K( @! h1 H

& J8 Q% D7 \( W& L5 g9 X# x: _七、晶体管4 |& M) h/ U4 m8 w# ?! n

* ?7 l4 ~4 ]9 |' j5 X% ^% ^, S
- S6 |. e/ v0 v0 R* i& c' U0 q6 b
) M( {: _. _+ H8 Y7 S
! Z7 ]0 K/ ]) q0 r5 C" D6 A
晶体管(transistor)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等,有时特指双极型器件),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电流开关,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与普通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晶体管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自身的开合,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快,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 ^* i, h" y/ j; l& B* M( Y3 x9 j

, y8 N; J  J: i$ u# s/ Q严格意义上讲,晶体管泛指一切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单一元件,包括各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二极管(二端子)、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后三者均为三端子)等。晶体管有时多指晶体三极管。
# p+ l6 |8 I1 R1 e
5 h. X  e/ B0 j0 W! Q$ p全球三端子晶体管主要分为两大类:双极性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单极性)。晶体管有三个极(端子);双极性晶体管的三个极(端子),分别是由N型、P型半导体组成的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 和集电极(Collector);场效应晶体管的三个极(端子),分别是源极(Source)、栅极(Gate,门极)和漏极(Drain)。; ?0 A+ }8 m6 A! Y# B/ ]* `
' s! T3 Y0 K8 g( |! Q
晶体管因为有三个电极,所以也有三种的使用方式,分别是发射极接地(又称共射放大、CE组态)、基极接地(又称共基放大、CB组态)和集电极接地(又称共集放大、CC组态、发射极随耦器)。
  B# n0 L: N4 u! c! q% `- H4 o* m  ~5 i- h4 x
三极管:6 g% o( f6 X, }" C2 [- I+ W7 U) u

, V" E  S  P/ ~+ E4 d9 {' h①双极性晶体管(三极管)7 O. T7 T0 F( _" n) W

! s( ^& Q; v9 G! O% k5 G双极性晶体管(英语:bipolar transistor),全称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俗称三极管,是一种具有三个终端的电子器件,由三部分掺杂程度不同的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中的电荷流动主要是由于载流子在PN结处的扩散作用和漂移运动。
2 L/ Q2 q; E# x) q, f* a4 f( z8 C
+ s8 v+ |+ t% q0 Y  ]. O这种晶体管的工作,同时涉及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的流动,因此它被称为双极性的,所以也称双极性载流子晶体管。这种工作方式与诸如场效应管的单极性晶体管不同,后者的工作方式仅涉及单一种类载流子的漂移作用。两种不同掺杂物聚集区域之间的边界由PN结形成。
1 Q/ e  L2 b6 M: G' t! e$ x8 a
# a! C3 v# I) b; T, [双极性晶体管能够放大信号,并且具有较好的功率控制、高速工作以及耐久能力,所以它常被用来构成放大器电路,或驱动扬声器、电动机等设备,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医疗器械和机器人等应用产品中。
5 C7 T5 R$ |/ j. q
/ s6 \1 [- O0 m/ S* k# ]NPN型

0 g7 p; W8 f7 r3 n$ k
) {, r; K1 b# P" E) ]" |NPN型晶体管是两种类型双极性晶体管的其中一种,由两层N型掺杂区域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一层P型掺杂半导体(基极)组成。输入到基极的微小电流将被放大,产生较大的集电极-发射极电流。当NPN型晶体管基极电压高于发射极电压,并且集电极电压高于基极电压,则晶体管处于正向放大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存在电流。被放大的电流,是发射极注入到基极区域的电子(在基极区域为少数载流子),在电场的推动下漂移到集电极的结果。由于电子迁移率比空穴迁移率更高,因此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双极性晶体管为NPN型。
5 R5 ^" ~  o0 n) w3 [, E! b5 e3 E' s
NPN型双极性晶体管的电学符号如右图,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箭头指向发射极。% g- F6 v5 D# f$ c$ ~
; G1 Z9 l5 m: I. D) g* W" ?
PNP型

! L) v6 V$ H1 u9 r( M+ A& ~, A
0 w. Q8 ]. O  Y2 X+ V双极性晶体管的另一种类型为PNP型,由两层P型掺杂区域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一层N型掺杂半导体组成。流经基极的微小电流可以在发射极端得到放大。也就是说,当PNP型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低于发射极时,集电极电压低于基极,晶体管处于正向放大区。
) C% X6 m% k9 V' z7 W
4 m( s" T9 C: A  ?# |- x* W. e在双极性晶体管电学符号中,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箭头指向电流的方向,这里的电流为电子流动的反方向。与NPN型相反,PNP型晶体管的箭头从发射极指向基极
, j3 t3 X( ?5 z, q3 F
0 I1 d' Y4 P7 K可以根据晶体管三个终端的的偏置状态,可以定义双极性晶体管几个不同的工作区。在NPN型半导体中(注意:PNP型晶体管和NPN型晶体管的电压描述恰好相反),按发射结、集电结的偏置情况,工作区可以分为为
/ \8 S  D1 }( w$ ?9 @/ X( b, ^8 u* h' c+ c
正向放大区(或简称放大区):
当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大多数双极性晶体管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在正向放大区得到最大的共射极电流增益bf。晶体管工作在这一区域时,集电极-发射极电流与基极电流近似成线性关系。由于电流增益的缘故,当基极电流发生微小的扰动时,集电极-发射极电流将产生较为显著变化。
9 ?3 S1 h6 M% p  M$ E! U+ r3 @' @) @' ^4 j3 Q, P) A
反向放大区:如果把上述处于正向放大区晶体管发射极、集电极的偏置电压互换,则双极性晶体管将工作在反向放大区。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发射极和集电极区域扮演的角色与正向放大区里正好相反,但是由于晶体管集电极的掺杂浓度低于发射极,反向放大区产生的效果与正向放大区并不相同。大多数双极性晶体管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得到最大正向放大电流增益,因此,反向放大区中的电流增益会比正向放大区中小一些(在常规的锗晶体管中大约是2-3倍)。实际上,这种工作模式几乎不被采用,但是为了防止错误接法造成器件损坏或其他危险,设计时必须予以考虑。此外,有些类型的双极性逻辑器件也会考虑反向放大区的情况。+ \9 E6 B9 b" }) j

0 Y- T: }- t+ t. Z7 M饱和区:当双极性晶体管中两个PN结均处于正向偏置时,它将处于饱和区,这时,晶体管发射极到集电极的电流达到最大值,即使增加基极电流,输出的电流也不会再增加。饱和区可以在逻辑器件中用来表示高电平。1 U% U6 E* k$ r: S5 |

. @/ L6 d& K5 |( N截止区:如果双极性晶体管两个PN结的偏置情况与饱和区恰好相反,那么晶体管将处于截止区。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输出电流非常小(小功率的硅晶体管小于1微安,锗晶体管小于即使微安),在数字逻辑中可以用来表示低电平。
" L8 ?9 p% a0 y5 S; R, J) C+ M' \# z* X  t
雪崩击穿:当施加在集电结上的反向偏置将超过集电结所能承受范围时,这个PN结将被击穿,若电流足够大会造成器件损坏。7 T# X! L1 D7 U2 E5 ]( k7 z

/ K- V+ l' e$ l0 Y8 P此外,分析、设计双极性晶体管电路时,还应当注意不能超过双极性晶体管的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Pcm。如果晶体管的工作功率小于这一数值,这些工作状态的集合称为安全工作区。如果晶体管的工作功率超过这个限度,将造成器件温度超过正常范围,器件的性能将产生较大的变化,甚至造成损坏。硅晶体管允许的结温度介于150摄氏度和200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降低内热阻、使用散热片和引入风冷、水冷、油冷等措施来提高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w  N7 l+ I7 }6 z; g

+ l0 h1 Z% ^* c; E9 r; s实际上,上述工作区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较小电压变化(小于几百毫伏)范围内,上面提到的不同区域之间可能有一定的重叠
: J4 ~4 c* u7 W$ x8 f3 Z  P9 D5 ?: G
②场效应管
- x4 X$ R9 [4 _3 n
) X- D, q. r1 q0 F! `7 n& q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结型场效应管(junction FET—JFET)和金属 -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7~1015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3 Z1 z" ^/ \1 d, Q
, E, E9 k  I( g9 n6 q场效应管(FET)是利用控制输入回路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并以此命名。
& s8 X5 p( Y2 T1 [" Q0 b
( g( ^- T" |6 X$ m  o- P由于它仅靠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导电,又称单极型晶体管。
% F( x( L' @  T5 s8 v5 g& Q
1 O2 _% I1 I7 P, e; wFET 英文为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写成FET
4 J- v9 q( K! r6 {' W5 I1 k0 S% x, l7 ~/ e+ m8 m0 L- o, q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 U4 ?" w' Z- H
" `$ Z! T- F) s
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3 D" a& E, i* y! L

8 P$ V, j4 {2 v3 Q* a, A# PMOS场效应管电源开关电路3 v' d% e0 I  [: W; q0 ^) [

+ a+ F7 R7 s6 ^5 aMOS场效应管也被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它一般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可分为NPN型PNP型。NPN型通常称为N沟道型,PNP型也叫P沟道型。对于N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同样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场效应管的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或称电场)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 i( N- m' B9 n4 \' b
( T* [# A( T# @7 r
在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P端接正极,N端接负极)时,二极管导通,其PN结有电流通过。这是因为在P型半导体端为正电压时,N型半导体内的负电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电压的P型半导体端,而P型半导体端内的正电子则朝N型半导体端运动,从而形成导通电流。同理,当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P端接负极,N端接正极)时,这时在P型半导体端为负电压,正电子被聚集在P型半导体端,负电子则聚集在N型半导体端,电子不移动,其PN结没有电流通过,二极管截止。在栅极没有电压时,由前面分析可知,在源极与漏极之间不会有电流流过,此时场效应管处与截止状态(图7a)。当有一个正电压加在N沟道的MOS场效应管栅极上时,由于电场的作用,此时N型半导体的源极和漏极的负电子被吸引出来而涌向栅极,但由于氧化膜的阻挡,使得电子聚集在两个N沟道之间的P型半导体中(见图7b),从而形成电流,使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可以想像为两个N型半导体之间为一条沟,栅极电压的建立相当于为它们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该桥的大小由栅压的大小决定。
1 O& |: t7 K# n7 E6 w- p) K4 E6 _# i: {3 k1 u
C-MOS场效应管(增强型MOS场效应管)3 g. y; |. u8 h/ l
2 c# f# [7 m$ j# a
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当输入端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MOS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输出。同时由于漏电流的影响,使得栅压在还没有到0V,通常在栅极电压小于1到2V时,MOS场效应管既被关断。不同场效应管其关断电压略有不同。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该电路不会因为两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电源短路。0 a2 i8 B0 Q8 T' u) d

4 e) i+ `9 w2 j, `3 i, p' Z③晶体闸流管
5 W: \5 H! c/ L- y$ B7 K; T2 b, C
; A9 U3 e3 F+ ]4 \' W9 S
% z0 @$ V; J1 w. F5 K! c1 |6 l

" Q3 h$ N; u2 S晶闸管一般指晶体闸流管6 d' R# Z, G. T) [# K7 Q/ ^8 V9 V

( L. Q0 m8 j3 S3 k3 h8 S( U晶闸管(Thyristor)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可称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晶闸管产品,并于1958年使其商业化;晶闸管是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它有三个极:阳极,阴极和门极;晶闸管工作条件为:加正向电压且门极有触发电流;其派生器件有:快速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它是一种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用文字符号为“V”、“VT”表示(旧标准中用字母“SCR”表示)。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调压、无触点电子开关、逆变及变频等电子电路中。2 C; H. `# }, L; c6 t$ s  c
; l: ?2 P) ?8 m8 `" T/ j! f, k
种类

5 H$ o9 B/ n( h. G( Y" X
9 \/ _, n/ K+ o(一)按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分类! J7 a* k6 N# q5 G
3 T3 s. Q* z! ?& A" x) x" @5 M
晶闸管按其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可分为普通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导晶闸管、门极关断晶闸管(GTO)、BTG晶闸管、温控晶闸管和光控晶闸管等多种。
- _, D6 t; C0 r

( H8 j' S! D+ @7 x: ?' b* B+ Z7 |

" F$ q6 Y  m5 I  u1 d( Q1 x; X / D# ]% F- I2 X% G4 r8 y- K6 t
0 R4 \8 W. J2 v
(二)按引脚和极性分类
5 C% `6 N& P  r2 [& o, f2 L  ?/ S7 U! R
晶体闸流管* y+ \3 }% w3 z- A- V
" J& [0 O# X8 r! {5 ^
晶闸管按其引脚和极性可分为二极晶闸管、三极晶闸管和四极晶闸管。0 Y% V* d8 h6 a7 M* v

( m0 ^/ ]) k/ j6 K. a& P(三)按封装形式分类
: P, R7 @% ]6 Z; n) w1 P& E6 G) ]) X
晶闸管按其封装形式可分为金属封装晶闸管、塑封晶闸管和陶瓷封装晶闸管三种类型。其中,金属封装晶闸管又分为螺栓形、平板形、圆壳形等多种;塑封晶闸管又分为带散热片型和不带散热片型两种。6 @( p! Q0 |; c4 L- ~# j
  f% D% t8 t0 F9 H6 A0 l/ W$ t9 q
(四)按电流容量分类* E& p. y* l: G, m7 \8 d6 |
5 k+ b4 H& o+ m4 O) ^4 f6 X
晶闸管按电流容量可分为大功率晶闸管、中功率晶闸管和小功率晶闸管三种。通常,大功率晶闸管多采用金属壳封装,而中、小功率晶闸管则多采用塑封或陶瓷封装。! G! n& I5 ?( q5 D8 s3 `' ?5 V8 R  T" i
+ Y' Z& R' L  V2 i
(五)按关断速度分类. n9 o4 _/ L/ ]7 Y/ B+ j8 g3 @

" p( l8 X3 _0 L4 z晶闸管按其关断速度可分为普通晶闸管和高频(快速)晶闸管。$ n* D0 O0 l, `+ ^3 v' K0 |9 i
- R: R" ~6 }+ m: H4 r
工作原理
, S2 t3 P+ @9 V8 w# @
9 I1 A. n8 y9 G* K3 M) q
晶闸管T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
" C4 E% w, W' G1 H
- r, m$ \7 R  P2 ?$ L; B工作条件

' l# G" k  ]4 w! ^/ z. w
) t: }3 X& H9 z! ]8 x晶闸管的工作条件:  L4 E, {  ~! R* {

6 i4 N& r& d& [6 |' l+ D1.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何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关断状态。
" ~. j4 m3 e! H$ Q: E5 q3 e) |
. f- i% Z6 V9 L- r2.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
  q  a7 o9 G' r& `6 v3 W: ~  d8 I+ N/ a/ `3 o  E, d" B
3.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
7 |  Z1 G+ f1 h' x8 `
7 Y2 g. Z' Y  }7 C& d4.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晶闸管关断。
! L7 ~( ?4 T# J$ A$ {6 {- D8 r+ k, o: q% G: |
工作过程
# p" C" d# W  |: e$ n4 ?" C
- G( X9 |$ R: U( k
晶闸管是四层三端器件,它有J1、J2、J3三个PN结图1,可以把它中间的NP分成两部分,构成一个PNP型三极管和一个NPN型三极管的复合管图2
- J$ m+ _( H% F, A, m( d2 I$ k9 s0 s% B9 E/ l* g* ?( [2 ?8 i6 B
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为使晶闸管导通,必须使承受反向电压的PN结J2失去阻挡作用。图2中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同时就是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因此,两个互相复合的晶体管电路,当有足够的门机电流Ig流入时,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造成两晶体管饱和导通,晶体管饱和导通。
6 G: X; r$ M5 W4 D7 R1 X. I4 u! s$ e2 V; L( Z; @- `- v1 R. I' }
设PNP管和NPN管的集电极电流相应为Ic1和Ic2;发射极电流相应为Ia和Ik;电流放大系数相应为a1=Ic1/Ia和a2=Ic2/Ik,设流过J2结的反相漏电电流为Ic0,' U2 `3 d0 _+ c# z2 J

( b6 \0 ?6 [& `晶闸管的阳极电流等于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和漏电流的总和:
6 A; x9 s1 j% b
  h& _1 [. M6 Y/ {Ia=Ic1+Ic2+Ic0或Ia=a1Ia+a2Ik+Ic0, m1 \5 W5 H5 R; R6 ?

3 V1 ^1 Y  A3 d4 ]6 k若门极电流为Ig,则晶闸管阴极电流为Ik=Ia+Ig
, n$ ]1 u* R7 P1 m! u& p* W1 y0 y4 O, f
从而可以得出晶闸管阳极电流为:I=(Ic0+Iga2)/(1-(a1+a2))(1—1)式$ P( h) f- T4 F, Y" z

1 N% F- K4 I: X! X. r硅PNP管和硅NPN管相应的电流放大系数a1和a2随其发射极电流的改变而急剧变化如图3所示。
0 ]6 z9 p5 a4 A' e
7 S* Y  ~4 _* J# a+ f9 G' g8 O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而门极未受电压的情况下,式(1—1)中,Ig=0,(a1+a2)很小,故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Ic0晶闸关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当晶闸管在正向阳极电压下,从门极G流入电流Ig,由于足够大的Ig流经NPN管的发射结,从而提高起点流放大系数a2,产生足够大的极电极电流Ic2流过PNP管的发射结,并提高了PNP管的电流放大系数a1,产生更大的极电极电流Ic1流经NPN管的发射结。这样强烈的正反馈过程迅速进行。从图3,当a1和a2随发射极电流增加而(a1+a2)≈1时,式(1—1)中的分母1-(a1+a2)≈0,因此提高了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这时,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完全由主回路的电压和回路电阻决定。晶闸管已处于正向导通状态。2 o5 N( t( Y4 t/ o$ p* \4 \
  v( X% q0 ~- t6 e& L4 a3 k" a- A
式(1—1)中,在晶闸管导通后,1-(a1+a2)≈0,即使此时门极电流Ig=0,晶闸管仍能保持原来的阳极电流Ia而继续导通。晶闸管在导通后,门极已失去作用。
% V* i- r1 _8 p" D+ }
3 C( A6 E; m# W' L& g在晶闸管导通后,如果不断的减小电源电压或增大回路电阻,使阳极电流Ia减小到维持电流IH以下时,由于a1和a1迅速下降,当1-(a1+a2)≈0时,晶闸管恢复阻断状态。
& Z# W5 W7 f6 Z6 z8 I* f
5 T7 L" f! h9 g" V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Turn-OffThyristor)亦称门控晶闸管。其主要特点为,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4 l+ c" C6 X( ?

  @( i- ]) B4 ~9 e" W4 Z3 x4 u前已述及,普通晶闸管(SCR)靠门极正信号触发之后,撤掉信号亦能维持通态。欲使之关断,必须切断电源,使正向电流低于维持电流IH,或施以反向电压强近关断。这就需要增加换向电路,不仅使设备的体积重量增大,而且会降低效率,产生波形失真和噪声。可关断晶闸管克服了上述缺陷,它既保留了普通晶闸管耐压高、电流大等优点,以具有自关断能力,使用方便,是理想的高压、大电流开关器件。GTO的容量及使用寿命均超过巨型晶体管(GTR),只是工作频纺比GTR低。GTO已达到3000A、4500V的容量。大功率可关断晶闸管已广泛用于斩波调速、变频调速、逆变电源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Z8 O4 i  J* m# i& b% g
6 t) a/ ~, y% v9 R& G8 F- i( t可关断晶闸管也属于PNPN四层三端器件,其结构及等效电路和普通晶闸管相同,因此图1仅绘出GTO典型产品的外形及符号。大功率GTO大都制成模块形式。
9 M& R$ d: Q& |! o$ a. {
  {2 C: }& E& t! c8 ?5 u. e1 C; W尽管GTO与SCR的触发导通原理相同,但二者的关断原理及关断方式截然不同。这是由于普通晶闸管在导通之后即外于深度饱和状态,而GTO在导通后只能达到临界饱和,所以GTO门极上加负向触发信号即可关断。GTO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关断增益,βoff,它等于阳极最大可关断电流IATM与门极最大负向电流IGM之比,有公式0 Z; L+ O& `6 U3 E" J& p  ^

2 _; B& [7 s- i# cβoff=IATM/IGM
* I; k' w; w3 L8 L7 g/ s! f. L( @
+ k  ?' g) {5 P# U6 q# Qβoff一般为几倍至几十倍。βoff值愈大,说明门极电流对阳极电流的控制能力愈强。很显然,βoff与昌盛的hFE参数颇有相似之处。
7 E0 }. E- g) P: u
9 n3 D1 G3 W; v- ~, ^1 [  {下面分别介绍利用万用表判定GTO电极、检查GTO的触发能力和关断能力、估测关断增益βoff的方法。
' L4 h) H  p+ x& M+ S; J

! U/ f+ L2 z: Y# n& y) Y1.判定GTO的电极0 N0 V" y% D, k/ }1 g; R- T
' Z- G- v$ I3 p
将万用表拨至R×1档,测量任意两脚间的电阻,仅当黑表笔接G极,红表笔接K极时,电阻呈低阻值,对其它情况电阻值均为无穷大。由此可迅速判定G、K极,剩下的就是A极。! ^2 Y) L+ q& Q) i
- T, d9 _) f; u0 a! U
2.检查触发能力
" g8 S0 X/ \9 e' @4 s% t2 R& F4 [; t4 |0 v6 S5 ~
如图2(a)所示,首先将表Ⅰ的黑表笔接A极,红表笔接K极,电阻为无穷大;然后用黑表笔尖也同时接触G极,加上正向触发信号,表针向右偏转到低阻值即表明GTO已经导通;最后脱开G极,只要GTO维持通态,就说明被测管具有触发能力。' F& R  |5 [. d, ~- ?( f6 G+ ?
$ R% k! N8 x; R9 C8 e8 U$ ]& U
3.检查关断能力, o: L9 }) y( g

: I! R- f5 {- [4 S1 F现采用双表法检查GTO的关断能力,如图2(b)所示,表Ⅰ的档位及接法保持不变。将表Ⅱ拨于R×10档,红表笔接G极,黑表笔接K极,施以负向触发信号,如果表Ⅰ的指针向左摆到无穷大位置,证明GTO具有关断能力。% a- ?$ g5 J0 S$ r" L5 j% e0 ]' H0 d5 T! K
: y/ v$ r+ F' `( Q1 v! o+ n
4.估测关断增益βoff
: F, M* u( u2 @# l) N

3 K9 P. T/ L! x' ]7 p1 T* J进行到第3步时,先不接入表Ⅱ,记下在GTO导通时表Ⅰ的正向偏转格数n1;再接上表Ⅱ强迫GTO关断,记下表Ⅱ的正向偏转格数n2。最后根据读取电流法按下式估算关断增益:0 V8 k. k7 s! Y
6 l( {9 J* v5 e% O+ _
βoff=IATM/IGM≈IAT/IG=K1n1/K2n2
% B% S4 Y- C1 _2 `" h! C
, }) G+ `& @2 q9 T  z& |7 e式中K1—表Ⅰ在R×1档的电流比例系数;
/ J  x4 P( B  M" _7 ~
3 c/ I  y6 W* M: UK2—表Ⅱ在R×10档的电流比例系数。: M7 {; ^2 b! g6 Y4 g) ^2 p6 L

) S7 B) F- G+ b. D- ~% N  ?8 Zβoff≈10×n1/n2
, R3 d% M$ C7 g" R, {! g
/ l, O- p: _" z0 K; `/ Y此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具体计算IAT、IG之值,只要读出二者所对应的表针正向偏转格数,即可迅速估测关断增益值。
6 c% D, h- h& ?5 P  m) O1 `6 g% {' I0 X) D; ^! m
3 q1 w; q) Z/ R9 r! O
八、TC4427AEOA713  MOSFET驱动器& I7 ]: e+ |8 W- Y/ l7 A3 T! {8 G
2 t' j4 T( c0 }8 `/ x( l3 P
TC4426/TC4427/TC4428 器件是早先TC426/TC427/TC428 系列MOSFET 驱动器的改进型。在MOSFET 的门极充放电时,TC4426/TC4427/TC4428 器件具有匹配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范围内的任何条件下,器具有很好的锁定阻抗。即便接地引脚上出现高达5V 的干扰峰值(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器件也不会损坏。器件能够接受强行返回至输出的高达500 mA 的反向电流(无论极性如何),不会造成器件损坏或逻辑混乱。全部引脚都是完全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保护的,能够承受至多4 kV 的静电。TC4426/TC4427/TC4428 MOSFET 驱动器,能够在30ns之内,轻松地对1000 pF的门极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在开、关状态下,器件都具有足够低的阻抗,确保MOSFET的期望状态不受影响,即便发生大的暂态也不会影响期望状态。其他兼容的驱动器是TC4426A/TC4427A/TC4428A 系列器件。TC4426A/TC4427A/TC4428A 器件,除了具有与TC4426/TC4427/TC4428 器件类似的匹配上升和下降时间之外,还具有匹配的输入到输出的上升和下降延时时间。

2 ]6 d3 z$ g8 A! Z- R; P" k
3 N3 r8 Z2 K) B# k5 Q$ o8 ^
# y& t' H7 U8 ?  q

7 e9 y  E( K4 Q3 m( v1 S" Y6 a& ?

: d3 z* z8 l+ L/ S5 Z5 E
( R5 ?* `: A. ~; Y3 ^
  A: O1 Z  v4 M, T3 X
4 k( ]0 d& \( N4 A  b; N% V. L
# z! ~% l6 |' i% w' w9 J# X
9 A! P# \# d2 o% P6 \6 e8 J

  Z4 I5 D3 [* s
& o5 `  d5 R- \. ^0 C9 G( p+ W
3 N, K  R% k' m# Z5 r2 }! 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CE_Manager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2-7 15:16
  • 签到天数: 61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发表于 2019-11-13 15:39 | 只看该作者
    该贴对常用的二极管、三极管、Mos管讲解的很全面,对电力电子领域的晶闸管也有涉及,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 W0 |" q" i+ c' u后面也会考虑对于能源方面的心的SCR、GTO封装等信息补充进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4 13:5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