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93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晶振电容在PCB的摆放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23 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偶平时设计过电容再到晶振,周围包地,晶振下保持干净完整平面。, `, H: z6 ]5 R; `
在一些硬件指导或者DEMO上有这两种做法:  x. W1 H7 e3 g1 z; d
1、有先过电容再到晶振;  d( ?4 R# a+ `& O
2、有先过晶振再到电容(以前听老工程师说这会产生STUB效应);1 K  b- o( E5 C- _7 b
有些DEMO参考板客户强烈要求按DEMO板布局布线,毕竟这是调试没有问题。5 y% Z  S- O5 {# s
平时没有机会调试,请大神解释下这两种处理方式。
2 l7 M4 |. c% A  D' V+ P) ^0 Q! ?# e
& o0 U- A, I# }8 M: {( \2 |

1.png (56.15 KB, 下载次数: 2)

1.png

2.png (51.36 KB, 下载次数: 1)

2.png

3.png (72.73 KB, 下载次数: 1)

3.png

4.png (253.32 KB, 下载次数: 1)

4.png

5.jpg (45.19 KB, 下载次数: 1)

5.jpg

6.png (137.12 KB, 下载次数: 4)

6.png

7.png (20.73 KB, 下载次数: 1)

7.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7-20 19:2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频率的晶振对于电容的摆放位置要求不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超級狗 + 5 也對!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4-9 15:05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推荐
    发表于 2020-6-24 15:15 | 只看该作者
    靠近MCU越近越好,即引线越短越好;
    8 y9 n0 V. Y8 x8 V  X-----一般是这样,但是有时候主芯片发热比较严重的话,要考虑温度对晶振稳定性的影响,可能还要考虑适当地拉远一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0:11 | 只看该作者
    fisheryzh 发表于 2020-6-24 09:41
    / t, G! _* M( V7 y1 P到底是先过电容,还是先过晶体(晶振)这个不是原则。* Z: ]6 z* q' M
    布局布线原则:8 [& a( ^/ p# x+ w5 L" S
    1、减小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晶体 ...

    7 ~+ G9 e, P9 f* U7 R1、靠近MCU越近越好,即引线越短越好;) b0 K9 C1 O- n1 r1 z7 `
    2、等长倒是没有做过,一般加粗类差分处理,周围包地打孔;
    & F* y/ k' W+ w% o3、远离高频,敏感信号,热源,DCDC,继电器等干扰源;
    ; [  h! I, W: F0 Q, F+ \4、基于结构所限有时也考虑放在晶体两边;
    ) V5 i8 V3 g( v/ B( F& r# p+ v) f
    3 I' X8 U# A1 WPS:1.基于以上设计,两种是否都OK,有仿真或者实操的帮解释下。9 b; U' N+ S; R  k# M# J3 D" {. T
          2.有时做不到以上第三点,但是相邻或接近(如1-2MM内),晶体下还是保持干净,是否也是OK?" Q3 P. H, B5 M6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6-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情况我都是第一种 后面几种有些参考板也遇到过 主要还是第一种 目前没遇到任何问题

    点评

    也是和你一样方式处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4 09: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9:11 | 只看该作者
    xxxxc 发表于 2020-6-23 17:55
    ; t  n$ N6 v* g一般情况我都是第一种 后面几种有些参考板也遇到过 主要还是第一种 目前没遇到任何问题

    " n$ O; S3 r6 d. o& j也是和你一样方式处理。
    . \. m- v) |3 e! J5 r0 Y( R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16 15:23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4#
    发表于 2020-6-24 09:41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先过电容,还是先过晶体(晶振)这个不是原则。3 _$ z2 S" J  @& Z$ [& \
    布局布线原则:) |! R8 {4 r3 P1 U+ O4 l
    1、减小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晶体到MCU的引线等长,走线长度足够短,避免分叉;
    " S# D1 m' l- q2、MCU的电源要有足够的滤波电容,保证高频干扰串入晶体电路;% r! }, y$ {. a% Z
    3、晶体电路需要包地,包地的地线需要打过孔到gnd layer;
    ; z4 B7 h/ a( G3 D: d0 z4、晶体电路远离高频信号;* K5 `$ A: H: F4 J
    5、电容是放在晶体和MCU的中间,还是外面,依然实际器件尺寸和布局布线情况选定;

    点评

    1、靠近MCU越近越好,即引线越短越好; 2、等长倒是没有做过,一般加粗类差分处理,周围包地打孔; 3、远离高频,敏感信号,热源,DCDC,继电器等干扰源; 4、基于结构所限有时也考虑放在晶体两边; PS:1.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6-24 10:1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dmin + 10 EDA365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5-7-9 15:16
  •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7#
    发表于 2020-6-26 08:52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20-6-30 19:26 | 只看该作者
    没啥区别,这里的电容不是滤波用,是震荡电路。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23 15:12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9#
    发表于 2020-6-30 22:50 | 只看该作者
    我常用的都是第一种,没出现过问题!

    “来自电巢APP”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4-26 15:1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发表于 2020-7-1 08:4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先过晶振,后过电容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20-7-1 10:34 | 只看该作者
    这电容不属于滤波,所以位置只要就近晶振即可,振荡作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20-7-1 10: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电容应该是滤波的作用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20-7-2 08:41 | 只看该作者
    我都是先过电容再到晶振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20-7-20 07: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情况基本没考虑过,因为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第一种,所以习惯性的就喜欢用第一种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20-7-20 09:31 | 只看该作者
    ST官方关于晶振的处理分析文档的。

    AN2867 Oscillator design guide for STM8AFALS, STM32 MCUs and MPUs.pdf

    2.9 MB, 下载次数: 30, 下载积分: 威望 -5

    点评

    对,有些官方手册会有布局布线的指导说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4 14: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3 00:1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