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1-21 15:51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20年是中国的战略大年,国家“十三五”战略收官和“十四五”的筹划布局之年,无论国企还是非国企,都在根据国家的五年战略周期,筹谋下一个五年。每一轮更具挑战发展目标的超越,成就国家和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我们目睹众多成功商业故事和骄人业绩突破,而那些战略达成背后的“痛”,成为成功者的“自知”,被大家忽略。成功战略达成,为什么很“痛”?/ }2 F# ]6 D0 K _. G3 M7 l
# J- \7 V7 ?4 o6 ~) V Q t L
战略之“痛”, X( a# ?. ~* V( T3 ~
, B) \% `! N+ ?6 `
战略的根本是取得突破性业绩增长,认识现在与未来的业绩差距,深度洞察弥补差距的重大机遇,从机遇中优选新的业绩驱动,形成策略组合并高效执行。这些由战略所带来“新”的目标、差距、机遇、驱动、策略与执行,无不是在对组织现状提出全新挑战,我们称之为“变革”,由新的企业战略所引发的战略变革。战略变革是基于新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竞争策略、组织架构、运营模式、核心流程、企业文化等领域的重新审视与策略性调整,“伤筋动骨”哪有不痛之理。成功企业正是不畏战略之“痛”,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反观竞争落败的企业,往往输在怕“痛”。企业为什么都会怕“痛”?原因归结如下:5 F0 _* G4 `6 I: L7 O/ |) X4 B
$ {) \8 T, Z! i3 u4 I( r原因一:未来的不确定。战略是对未来预判和布局,战略进程和结果谁都不能百分百预测,那么由战略所引发的变革,更变得难以预测,引发组织对变革结果不确定性的“隐忧”,对变革所带来“疼痛”的畏惧。4 e! E8 _3 x4 y1 }0 c) D
8 h3 `; e9 E& ?2 G原因二:“责权利”失衡。战略目标及变革目标的不清晰,导致战略执行责任上的认知偏差,不知道“为什么”要变革;战略变革缺乏在授权和资源体系上的合理配置,变革成为“无米之炊”,导致突破变革障碍的持续动力缺失;战略变革收益上模糊认识,导致战略变革结果的利益吸引力不足。既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那么痛,也没有资源能“化解”疼痛,更不知道“痛”会带来什么好处?当然大家不愿意接受这“无妄之痛”了。
: O$ i' ~( t. B. V7 _
. m( N# j! V% W2 c* S1 _0 D3 _原因三:动了谁的“奶酪”。战略调整所带来的变革,会重新划定经营边界,调整运作模式和配套流程,形成新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不可避免地会动了某些组织、团队和人员的“奶酪”,这种失去“奶酪”的心“痛”的确令人抗拒。1 h, K! X6 I# k: L
4 _, _, R1 @# @# q) C; A原因四:变革冲突。战略变革所带来的新旧模式转换,引发团队在理念、思维、观点,及经营惯性上的强力冲突,没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冲突中的“痛”不能得到有效化解,最终自然不可忍受。
; T& l6 d# D0 U! L- [0 o6 u! N, Z# z( S$ a- b7 ]. o
原因五:主人翁意识。战略变革的主角不明晰,不能将组织的“集体责任”有效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动机”,事不关己,谁又愿意承受这“不关己”之“痛”?( T* {+ Z" {" K4 T; F
/ X4 G- G8 [9 Y, U
变革“得法”
! ^+ y, ~7 f& [0 n$ X
9 x( B+ X7 k* S, s- Z, Q3 t' O成功企业的不畏战略变革之“痛”,本质是应对战略变革的“得法”。总结应对之策如下:
8 q; v/ m# B2 f( R" U3 @
2 |0 g2 ?+ V# L" R. a2 v第一,战略与变革目标的明晰、沟通与共识。
% g5 I- y& H& K) _8 r: k& v* G3 V: T. q0 x7 q' t; R" y L
首先,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与变革目标的核心路径及内在关联,加强战略与变革实施路径的可行性检验,让战略变革的行动方向更为明晰,让战略变革路径设计经得起执行的检验;其次,针对战略及变革,组织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层级团队的充分沟通与研讨,不仅关注对宏观战略和变革目标的结论解读,更应强化对战略目标及配套变革细节的沟通、理解与共识,这将极大提升团队在战略达成及配套变革举措上的参与度、认知度和认可度,这是推动战略变革最根本的动力保障。' i; R* U* y, B2 N
. o- W8 t) ^5 h5 y
第二,建立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强力联系。
K. W2 x( l- _* v0 j8 p% J* s
! ^, d. |$ \! f* f! a在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不同类型单位和部门的同时,将战略变革目标和任务也同步分解,形成战略变革目标和举措的上下一致,横向协同;同时,将部门层级的战略目标和变革目标,分解到核心岗位和员工,明确岗位目标与组织策略、变革目标的关联,明确新的企业战略与变革目标所带来的岗位目标、行动上的改变,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目标的岗位“变革日程”。
7 n* W+ ^+ y ?6 F* s$ y* i5 l1 _: A3 K4 \! y* l5 z
第三,战略变革中的“责权利”平衡。9 l6 a/ M: i& H" c
* X/ h _( c* j) s% \, |
首先,在明晰公司各管理层级战略和变革目标的同时,建立各管理层级的战略与变革管理责任制,实现对战略与变革目标、路径、任务的分层级管理,从目标的“命令与控制”,转化为合理分配“权责”,建立关键控制环节,重新界定管理边界;其次,重新评估企业的起源配置计划,为战略目标与变革的推动执行,合理配置能力和资源,确保任务目标的达成;最后,不仅明确战略和变革目标达成所创造的客户和企业价值,更应关注它们所带来的员工价值,让员工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将对战略目标和变革执行带来贡献,并能共同分享客户和企业价值创造所来的利益。# z- P! L- l% F' B
5 p* e. j8 ]5 L9 t) J2 T第四,重塑战略变革领导力。
1 w( p5 U/ X" X: D: R0 q% _
& S. x- C0 q1 L• 目标共识:明确战略变革目标,可信论证,坚定信念,广泛共识;
a5 `& p( Q. H- g- x, o, u5 j8 d4 t3 q9 g7 V. }
• 以身作则:成为战略变革的先行者与行为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人,建立并坚定团队克服变革障碍的决心;
! {6 x+ X6 G$ A5 W1 t6 B% X; B+ w3 M/ L; L# \
• 优配资源:为战略变革提供授权和资源上的承诺与支持;8 k3 y+ [2 O y) B% L$ {
5 C, f" a7 z" @• 驾驭冲突:对战略变革所引发的理念、模式、组织、经营、资源、文化等领域的冲突,有良好的预判,并应对有方;
& e: q D8 Q' Z
! d7 d6 ^' }# f! ^! a+ U9 X• 激励人心:塑造集体责任感,激发团队潜能,链接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内在动机,建立组织与个人,工作与生活的情感联系,激发团队和个人潜力,共克战略变革阻碍。
( b+ r* S" R. N0 e2 G# x, B
; |- F# T5 b+ m ]0 r0 K( H第五,构建战略变革的系统全景图。
( ~9 h) q$ |0 H+ Q: \3 E6 r
& D; v1 H4 o' K从战略变革目标、价值、行动、参与、共创、过程等环节构建战略变革的全景图,形成适合企业自己的配套战略变革模式、体系和方法。同时,依照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变革路径等,结合不同战略变革方法和工具特点,定制开发企业自身的战略变革管理工具箱。如:行动学习、平衡计分卡、AAR行动回顾、协同机会洞察、情景规划、RTSC战略变革、SOAR创新等,都是不错的战略变革配套工具组合。. s2 }+ ]+ I) V3 {3 n- j0 D
5 p/ J) K# r. R. H0 q
攻坚战略变革之“痛”,成就企业战略突破将为时不远。! m" I4 d3 o$ U3 T6 r
- i7 z' ]3 N3 g0 p; f8 m!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