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09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MA 连接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4 09: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tupid 于 2010-8-24 09:34 编辑
# c& ^6 G% G2 @. G9 S8 `  |$ K# B' l0 d

1. 创意电子,11.3Gbps SerDes 使用Southwest 的SMA,

2. FCI Airmax测试夹具

3. FCI Airmax 采用Johnson SMA P/N: 142-0711-201

Johnson SMA 安装方式

4. 冷压,扣锁的SMA

5. 半刚性SMA


$ k% j4 ?1 |0 ^0 o+ T

你还知道哪些,欢迎贴图。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shark4685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9:35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测试一SMA线缆的时候,发现接头拧松和拧紧,阻抗表现很不一样,浅蓝色为松,深蓝色为紧,谁解释一下。
$ a7 a; x# _; N4 _& G. P; ^+ q; r& o8 U& j0 g+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0-8-25 08:03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贴一张总图,余下的事情交给stupid
- B! t3 h1 R; Y5 h# O' [- `
! A1 D6 R8 v$ A# e0 V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shark4685 + 10 强烈建议文件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upid 于 2010-8-25 10:31 编辑 8 E- V$ J! p7 A8 W4 D! S6 }- S( a
我来贴一张总图,余下的事情交给stupid
% K* W$ U  ]& T, J5 egiga 发表于 2010-8-25 08:03
1 g6 [2 ~, r3 G4 t- z! P

  r% O; s# G6 Y' j& t
7 d+ ~) o1 T0 _" ^; g* y) K! Y1 c   giga,就是不一般,不过最常用的还是SMA。与SMA兼容的有3.5mm,2.92mm。
, C1 y% h5 b: r6 B& c, e0 v7 ]9 L
HP确实牛,扩展了N 型的频率范围到18GHz,并先后发明了2.4,1.85,1mm连接器。Amphenol也不错,先后发明了TNC,APC-7,而且APC-7在18GHz以下的频段内拥有最低的VSWR,一般不超过1.2;Wiltron(今Anritsu)也先后发明了K,V接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0-8-25 08:49 | 只看该作者
在10G时代,SMA没有问题。但在即将到来的25G时代,SMA的性能瓶颈凸现,GPO/SMP会成为主角。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0-8-25 18:2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贴,部分连接器有对应的标准,多数是美军标。8 W* A% [! X1 B0 Q" ?. N/ x

5 R! J$ h( p+ n, o, P5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6-12 16: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关于SMA连接器焊接方面的资料吗
( J0 V1 T2 }1 y  x7 K* k# s+ t% A! a* j3 y: _' X4 D
如何降低焊接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5 09:18 | 只看该作者
好专业  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8-28 15:46 | 只看该作者
stupid 发表于 2010-8-25 09:35
, u, `, t6 m( j( M昨天在测试一SMA线缆的时候,发现接头拧松和拧紧,阻抗表现很不一样,浅蓝色为松,深蓝色为紧,谁解释一下。 ...

" _! f2 W5 i0 Q今天一老外来公司推10G PPG+ED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都会用一个小扳手将SMA接头拧紧。$ V6 n9 K* A' J6 c
我们自己平时测试时,都是用手直接拧上。! M% r! G* ~  e* n; b; r
是否拧紧更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8:42 | 只看该作者
signory 发表于 2012-8-28 15:46
9 t; I9 p3 L7 i8 i% q0 y, h8 h今天一老外来公司推10G PPG+ED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都会用一个小扳手将SMA接头拧紧。
$ h# n; m" Q$ e! H9 e我们自己平时测试时, ...
4 D5 E0 B, d" T: F; o0 `
这么说,对于比较柔软的线,手拧就能拧紧。
/ T  Y& a% j& _' S) Q  X- Z. y2 Q3 n4 v* C, K& g4 t$ {+ g
但是对于一些铠装或比较硬的线,手是拧不紧的,因为这种线有很强的矫顽力。就算你感觉用手拧紧啦,也会慢慢变松,这时对测试就有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取决于SMA 公母头之间参考面和芯线的接触。
0 v& S6 h& n5 c& j% ?0 U) ^# y2 |( _0 [4 ?8 N: S
对于非常精密和高频的测试来说,扭矩扳手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可以在比较简单的条件下达到可靠连接的保证。有条件的话还应该用深度尺检测一下连接器参考面的深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9-4 10:22 | 只看该作者
stupid 发表于 2012-8-31 08:42
% Y2 C& Y1 M! g0 t这么说,对于比较柔软的线,手拧就能拧紧。# A' Q" o, ?4 G" F9 I4 K. ?& B

- @) _: D8 C# }/ ?2 f但是对于一些铠装或比较硬的线,手是拧不紧的,因为这种线 ...
* N1 g) H2 v! ]0 L/ `/ F8 S4 Z
参考面和芯线的接触深度有标准可查,但不同厂家在制作公母头时会存在差异,不同的连接深度自然造成阻抗的变化;另扭力扳手属于需校准的工具,原来大家基本都使用Agilent的黄金扳手,但现在市面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价格便宜很多的扭力扳手,个人使用过至少两家,和Agilent的相比,虽然扭力标称一样,但实际应该还是有差距的。如Stupid所讲,半钢线缆之类的最好还是使用扭力扳手,不然差别太大了,如果有条件,我们之前的做法是在测试前使用将线缆和治具连接好,使用TDR或网分先对链路阻抗进行确认,然后在测试,可尽量减小因连接而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6-3-7 09:4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要做几片pcb板来测试走线损耗,用哪个型号的sma接头会比较方便和准确?7 J0 p5 H+ B/ M' \/ E" H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4-4 15:3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4#
    发表于 2020-3-16 22:19 | 只看该作者
    stupid 发表于 2010-08-25 09:35:39
    / k/ i+ W" c' a+ [! t昨天在测试一SMA线缆的时候,发现接头拧松和拧紧,阻抗表现很不一样,浅蓝色为松,深蓝色为紧,谁解释一下。# a% Q6 j% g+ h/ i9 q$ O
    6 \/ e0 G( C* s! Q- C  ~$ }1 x$ |

    ' ^! k- D6 ?8 f% x- ?8 b2 Z0 S* @
    1 M& d8 X" m3 `# f4 n9 L& [这个网分阻抗模式怎么进入啊,求大神解惑。! }1 C  ]7 ]% i  i) g5 ?7 K/ E1 M) o

    “来自电巢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1-4 06:2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