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9-28 15:02 |
---|
签到天数: 84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发,如果有不妥之处,联系删除。% S4 H9 C: @ S' `
接地是电路设计中最基础的内容,但又是几乎没人说得清的,几乎每次的培训和交流都会有人问到“老师,有没有一种通用的接地方法可以参考啊?”如果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请继续耐着性子读下去。8 _* ^8 e F2 g. A
0 ` H: j8 o$ N9 a# r4 h" O
我先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没有”。那咋办呢,我们总不能像中国的厨师一样,教徒弟炒菜时,用到的配料都是“少许”“颜色微黄”“微焦”等感觉性词语吧,当然不是。为了更好的明了接地的技巧方法,下文中将不再讲究任何的文字技巧,而是一针见血的道出接地问题的本质来。
0 i4 w$ `$ Y9 u! x& k+ O+ f( V$ I6 C7 y D5 b
接地方式←接地目的←接地的功能,所以采取哪种接地方式,要看地是哪类地,这类地的作用目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接地方式则可水到渠成。" G7 ]1 L2 Y: n# d$ U1 X
+ e5 g+ E4 o! b7 w& f/ [0 x) ^! x接地的目的决定了接地方式。同样的电路,不同的目的,可能都要采取不同的接地方式。这个观点一定记住。比如同样的电路,用在便携设备上,静电累积泄放不掉,接地的目的是地电位均衡;用在不可移动的设备上,一般会有安全接地措施,对静电泄放的接地目的是导通阻抗足够低,尤其是对于尖峰脉冲的高频导通阻抗。$ H+ ]% `1 w& u- G, i# }
* q+ k% {, [! ^
一下讲解地的注意事项分成几个独立的观点分别介绍,每一条的内容虽然简单,建议一定反复读上N遍,象面对一杯好茶,让心跳在60bpm以下的状态,细细的品,感觉其中的美感和内涵。然后才可能从简单的词语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来。" t$ u' Y4 }2 N
: B2 Z, M w H5 z5 H" f1、 从性能分,接地分成四类:6 E& Q) m$ T5 D1 E# G! K
3 s% K2 o; j& ~- i( ]+ O安全接地、工作接地(数字地、模拟地、功率器件地)、防浪涌接地(雷击浪涌、上电浪涌)、防静电接地。
8 U* F' S* F: [& }' ~, I; F. U, ~$ z8 R' ?4 t, Y4 W* P) J( G% d
前文书中讲过,“接地的目的决定了接地方式”,目的即指其实现的功能。基本上所有的接地都可以归结到这四类里面来。每个接地前都要先明确该接地属于哪一种。/ {8 c9 d2 ~! H1 [3 Q5 x/ T
) h( P1 |1 U$ r) S7 c9 X2、 接地追求的目标是地阻抗低、地稳定、地均衡。
& f, M9 m- X" Y, @7 }
& f2 {( |7 c1 E8 V地阻抗低很好理解,用粗的线缆即可,但有一个问题一定不能忽视,比如我通过一个大电感接地了,如果地线上跑的地电流的波动频率是0.00000001Hz,这个大电感的感性效应表现得就很不明显,等同于直接接地了,但如果波动电流是1000000Hz的话,感抗=j ω L=j 2 π f L,就显得很大了,这种情况下,相当于高频接地很差。各位看官可能会说了,你胡来吧你,谁会用个大电感接地呢,第一是在某种状态下会有这种方式的,第二是即使不这样接个电感,普通电缆的走线电感在高频下也是不容忽视的。总结为一句话,低频接地 ≠ 高频接地。即低阻抗的接地要分析是属于高频还是低频的接地。
- i8 _" g J3 u5 c/ ~" H9 Q' U7 B+ z+ {8 t7 o! R+ L# B: _( h! U
地稳定是比较好理解的,一般来说,接地阻抗足够低的话,地电流泻放容易,且不会在底线上产生啥子压降,就如一个超大的电容,电荷的海洋,具有无限宽广的胸怀,多少进来都波澜不惊。
- d7 T' b# J/ S. O5 G; `# f, d2 X
9 t2 H. v! G' b地均衡比较容易被忽视,对于一个信号来说,有用部分是两条线上的压差,如果地线漂移了,两条线上对地线的压差同等的上升或下降,即差模电压值维持不变,共模电压发生变化,其实电路功能是照常实现的。就像水涨船高,您比我高3cm,站在船上,船上浮了,您依然还是高我3cm。这种情况在静电防护的时候常用到,一个静电脉冲通过空气打到电路板上,针对局部的电路,距离远近的不同,肯定会导致产生静电感应的压差。这时候用一块金属板隔一下的话,即使该金属板浮空,对金属板后面的电路板来说,感应的将是均匀的电场,虽然感应干扰仍然存在,但起码电路上是基本均衡的。当然如果此金属板接地更好啦。当然共模电压一般不会维持住,因为传输线的阻抗不均匀,往往会转成差模电压干扰,地均衡的问题最好不要让我们面对,但没办法的时候,如浮地设备,不得不受到静电冲击的电路板,防护时候要考虑地均衡问题。+ Z. C" J$ y7 @$ Y& K% y' R, f+ J# R
; r2 {$ ?1 }* ?* }3、 共地阻抗耦合干扰' e% q- }8 h; ]
+ r* ]! e$ s" t! X7 t6 ]共地阻抗耦合干扰是接地里面每天都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并且几乎逃避不开。就像电影院里散场的时候,你从最里头的一号厅出来,没几个人,走来很通畅,突然二号厅也散场了,一下子通道就拥挤了,再继续前行,坏了,三号厅正在放观众入场,一下子,人流就波动起来了。这和共地阻抗是一个原理,通道相当于地线,人相当于电流。如果一、二、三号厅流动的人差不多,相互之间影响不太大,但如果3号厅是大厅,人员是一、二号厅的好多倍,那进出三号厅的人员将会对一、二号厅人员流动速度的影响很大。一、二、三号艇的客人都要走过的这段路就成了共地阻抗。) h/ C. p2 K! g6 l
0 j& {: V2 u1 e6 G% ^6 f" D
以下图为例,图1中,RAB段的电阻就是共地阻抗部分,流过这段的地电流Io、Ia、Id三部分在这段会相互影响;如果这三个电流差别较大,差出了1-2个数量级的话,相互之间的影响就不可以忽视了,尤其是某个弱地电流支路是用于定量测量、放大或AD转换电路的时候;图2则把Id对另外两个之路的影响隔离掉了;图3则是三个地电流全部分别隔离了。
" t- Q6 e0 a8 d* H" U8 Q8 D
1 H, R1 U+ S {! H$ ~4、较通用型的接地方法* D5 f: O/ ^/ K
/ U3 `. J& L& e- @2 M
这个标题用了个“较”字,是有原因的,因为通用的接地方法根本不存在,这只是个基础的模型,真正使用中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处理,就像语言,同样一句话“你讨厌”,用不同语气讲出的时候,传递的信息可是千差万别。 基本思路是,在设计上,把安全保护地、工作数字地、工作模拟地、工作功率地、雷击浪涌地、屏蔽地先确保各自独立的单独连接,最后在系统联调的时候,再根据各地之间要解决的问题,即根据接地的目的,将这几个地按照下列的之间的联接方式处理下,连接方式包括:+ Q6 Y" u! I7 C7 [: f
+ w% u% W3 M" f7 U$ Ma地——地间黄绿导线直联. R) L6 N# `9 E4 Q2 x0 k
! V4 K6 W3 J2 j; k& ]2 w+ b
这种接法最好理解,就是简单的使两个地可靠的低阻抗导通。但切记,此种接法仅限于中低频信号电路地之间的接法。因为这类导线上有一定的走线电感和走线电阻,对高频波动地电流,在电感作用下,电缆起到的是大阻抗的作用,相当于低频接地,高频下大阻抗接地了,基本不能实现高频下的可靠导通。, P3 o/ O5 z( b
1 k; N, S0 d- z8 A
b地——地间宽扁平电缆直联+ w2 Z, ]' }0 M- b$ X5 {% p
( Z W( R/ O. ^! b3 |: {% _9 W
扁平电缆主要是解决上面导线直联不能解决的问题,静电测试工作台的接地电缆不用直线就是这个道理,它在高频下可以实现地阻抗对地导通。2 H" X) y3 C, k! ]7 @: O* m6 M/ Q1 }
8 t7 Z1 @8 {' r% [c地——地间大电阻连接
: m4 H( H5 @: R& |# U
1 t7 V( G/ l5 p% G* F8 Y大电阻的特点是一旦电阻两端出现压差,就会产生很弱的导通电流,把地线上电荷泻放掉之后,最终实现两端的压差=0V,这个特点在希望电荷泻放,但又不希望快速泻放的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生产工作现场的防静电台垫,导通电阻一般是106-109欧,就是这个目的。防静电台垫相当于是工作电路板的地与保护大地间的大电阻。 c地——地间电容连接 电容的特性是直流截止,交流导通,对希望实现这类功能的场合可以考虑采取此方法。比如一个开关电源供电的产品,外壳和保护接地连接,里面的电路板上的地有杂乱波动干扰,但又无处泻放的话,在24V、12V、5V等的直流电源地与保护接地间跨接大电容,波动可以被泻放掉,但直流成分能保证是较稳的;注意,这种情况下,保护地和外壳地的稳定不能保证的话,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欧。
/ n v }7 E. j0 `% G" l9 Z( A2 v2 [
d地——地间磁珠连接' N+ a+ v/ U" D3 w
0 a: H. M ]3 \# u
在这里,磁珠的特性需要明确一下,很多工程师经常把磁珠与电感划等号,这是根本性错误。磁珠等同于一个随频率变化的电阻,它表现的是电阻特性,是耗损性质的;电感则是储能性质的,相当于销峰填谷。所以跨接磁珠的地之间一般是有快速小电流波动的状态,因为磁珠会饱和,电流太大了,它消耗不了。一般用在弱信号的地——地之间。
# n* o: N& s, S% K
' H+ m0 H/ t. }! Ve地——地间电感连接
5 f$ L# ?0 h0 K+ J
- a4 x1 Z" F { G% X电感具有抑制电路状态变化的特性,通过电感的连接,可以销峰填谷,对于有较大电流波动的地——地,跨接电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r# n) C9 @; l' V( o' o, m+ S3 q3 x- X4 d# _. |
f地——地间小电阻连接1 i; D! _, l- x' l! p9 P! K: |
0 R& b, A# y2 k小电阻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了一个阻尼,阻碍地电流快速变化的过冲,在电流变化时候,使冲击电流上升沿变缓,相当于晶振输出端、总线输出端为减少过冲振铃的匹配电阻。$ _: w7 Q8 R1 [# [. S1 K
& d4 N/ f; |+ N) x, Q, R5 O: Q5、 安全地、防雷击浪涌接地的接法- ] ^1 T' ~0 A3 M9 U) r' D; o
/ } u. w% u% g- S1 b1 G9 G2 W因为雷击浪涌、安全地的电流一般会远大于信号电流对人的危害,这两个接地建议分别单独接到大地,在真正的大地处单点相接,尤其是防雷击接地。$ O- e5 g5 Z3 h% s g$ X2 t# V
! [( m: F6 x# X# k4 d4 E+ q
这篇文章耗时大约月余,各种思路一直盘旋于心,却有无从做起,在我的身上,也印证了接地这个问题与我们的关系,最熟悉又最陌生,最简单又最复杂,最易上路又最难达到终点。希望通过粗浅的总结,为我们浮在云里雾端的接地设计提供一个落地的云梯,使接地的设计真正能接到地气上来。$ l4 _6 R: |, V; z2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