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风云榜#硬件那些事儿——什么是硬件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7 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般来说硬件设计指的是电路设计,这样说是没问题的,因为你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电路设计,最终的目标也是产出一个优秀的电路,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经历各种考验。但实际上我们要求的是产品,而不是单板。

关于硬件设计的描述,网上还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硬件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经理的需求PRS(Product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在COGS(Cost of Goods Sale)的要求下,利用目前业界成熟的芯片方案或者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以下要求的硬件产品(注意:是产品不是开发板)。”具体要求如下:

● PRS功能(Function)

● 性能(perRFormance)

● 电源设计(power Supply)

● 功耗(power Consumption)

● 散热(Thermal/Cooling)

● 噪音(Noise)

●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 电磁辐射(EMC/EMI)

安规(Safet)

● 器件采购(Component Sourcing)

● 可靠性(Reliability)

● 可测试性(DFT: design for test)

● 可生产性(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

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硬件设计,主要功能的实现只是所有环节中的一小部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板子电路设计完就完成了50%工作,PCB回板主要功能都能实现了,那就完成了80%的工作。实际上不是的,PCB回板主要功能都实现了,连30%工作都没有。所以不管是时间上,还是阶段上,产品的硬件设计时一个漫长过程。

而且你在一个公司做产品硬件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参考成熟的方案,主芯片CPU主要功能的实现最终还是依靠芯片厂商提供的套片方案,一般来说为了降低风险,主要是参考套片方案的参考设计完成,芯片厂商也会提供包括器件封装,参考设计,仿真模型,PCB参考等等全部资料,在芯片功能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一个片子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个PIN,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说,是没有时间一页页去吃透每个PIN,每个输入输出的具体功能,电气参数的,尤其是对于高速设计,比如DDR3接口,XAUI接口等等。

一般来说,芯片厂商提供的参考设计就是他们经过开发,验证,测试的最佳方案了,很多情况就是你必须按照参考设计来做,否则硬件可能就有问题,一般来说就是信号完整性问题或者EMC问题。

那有的人就说了,硬件电路设计谈不上设计,都是copy成熟电路。芯片厂商提供越来越周到的服务,再加上公司沉淀的技术积累,硬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完全不动脑子进行电路设计。

这样一来,硬件工程师的价值似乎越来越低了,毕竟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或者技术一般都在IC或者FPGA里面了,硬件工程师一般没有能力进行核心逻辑设计IC design。

那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软件设计也谈不上设计,都是copy成熟代码。试问有几个软件开发人员不移植别人的代码?再深入点,有几个软件工程师能随意更改uboot、kernel,不百度C语言语法,不移植业务程序,不去问芯片厂商的技术支持?

即使都是成熟的东西,实际上工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发现哪个项目做得很快,同样一套电路和代码,成熟产品没问题,新产品为什么就有问题?最后还是是硬件设计去解决。

对于这上述问题,笔者也曾经困惑过,总是感觉硬件设计没有什么好搞的了,不就是抄抄参考设计,就跟组装一台电脑一样组装一个单板嘛。当然随着项目经验的增多,尤其从事现在硬件系统级设计的角色,感觉原来自己考虑更多是从一名原理图设计工程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看问题总是很片面。

就像开始说的,一个成功的硬件设计,功能Function只是一小部分,至于其他的因素和能力,一个硬件工程师的能力取决于能考虑因素越多,越深入,就越是一个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所以硬件工程师是吃经验的,对公司来说培养一个硬件工程师成本很高,硬件不会像软件一样代码错了修改一下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硬件设计错了,那有可能全部都要重来,整个项目周期可能就要延迟3周甚至一个月以上。

有个观点需要说明一下,啥都不懂也可以做出事情,但对个人来说会有发展天花板。硬件方面就像参考电路一样,你不知道电路怎么工作的也能把它用起来,软件方面就像uboot和kernel一样你看不懂也能用起来,但一旦你懂,那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谈到硬件设计,大家都认为是电路设计,好简单,没什么难度,但实际上不是的,越到底层越难,责任越大,部门交流越多。懂得越多,学得越容易,就能够走得越远。


5 T# W# _- \' F8 u7 K& e  z$ }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11-17 14:37 | 只看该作者
芯片厂商提供的参考设计就是他们经过开发,验证,测试的最佳方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2 16:5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