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何在PCB的设计过程中,权衡利弊寻求一个合适的折中点,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干扰,甚至能够避免部分电路的干涉,是射频电路PCB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从PCB的LAYOUT角度,提供了一些处理的技巧,对提高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有较大的用处。 + w* s3 F4 h7 Q
由于射频(RF)电路为分布参数电路,在电路的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趋肤效应和耦合效应,所以在实际的PCB设计中,会发现电路中的干扰辐射难以控制,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间相互干扰、供电电源的噪声干扰、地线不合理带来的干扰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如何在PCB的设计过程中,权衡利弊寻求一个合适的折中点,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干扰,甚至能够避免部分电路的干涉,是射频电路PCB设计成败的关键。文中从PCB的LAYOUT角度,提供了一些处理的技巧,对提高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有较大的用处。 , k4 ?! }4 b6 s' y R
1、RF布局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多层板的元器件位置布局。元器件位置布局的关键是固定位于RF路径上的元器件,通过调整其方向,使RF路径的长度最小,并使输入远离输出,尽可能远地分离高功率电路和低功率电路,敏感的模拟信号远离高速数字信号和RF信号。
9 R1 Q5 g$ [) c* M+ J
. b$ z) t( ?3 e0 a( p* x在布局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4 m* h9 C9 P+ C- V& h1.1 一字形布局 RF主信号的元器件尽可能采用一字形布局,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PCB板和腔体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不能布成一字形,这时候可采用L形,最好不要采用U字形布局(如图2所示),有时候实在避免不了的情况下,尽可能拉大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距离,至少1.5cm以上。 5 ?4 d$ {% _' C
图1 一字形布局
( a) f4 A, K3 T8 G9 C图2 L形和U字形布局
7 K8 y9 j. D$ U4 d$ b4 y n/ W1 H1 d另外在采用L形或U字形布局时,转折点最好不要刚进入接口就转,如图3左所示,而是在稍微有段直线以后再转,如图3右图所示。
( x8 `( }# i* I图3 两种方案
, C$ ^& p |- Z: F8 n; r7 q1.2 相同或对称布局 相同的模块尽可能做成相同的布局或对称的布局,如图4、图5所示。
; Z6 ]* v- O" r; p& m7 S- }图4 相同布局
0 e0 Q4 q, ?2 A3 f% I3 l* A8 C; B图5 对称布局
7 p2 N( X" F; m" F: E4 S1.3 十字形布局 偏置电路的馈电电感与RF通道垂直放置,如图6所示,主要是为了避免感性器件之间的互感。
6 @. a; D/ H- t+ F, G图6 十字形布局
8 j8 d$ D) X. x9 P- W: e a1.4 45度布局 为合理的利用空间,可以将器件45度方向布局,使射频线尽可能短,如图7所示。
1 `4 S) K \* M: z' B1 t. C: a
. F2 z8 Y0 H: n6 z( O+ o图7 45度布局 2、RF布线布线的总体要求是:RF信号走线短且直,减少线的突变,少打过孔,不与其它信号线相交,RF信号线周边尽量多加地过孔。 2 V5 n6 v W+ g+ f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方式: ! \7 Z) p9 z$ ^" R0 [4 w
% q7 Y7 |4 J5 [, o* \4 W3 m
图8 渐变线
9 O( U! g3 W! j' X3 Z1 N1 w3 m! o2.2 圆弧线处理 射频线不能直的情况下,作圆弧线处理,这样可以减少RF信号对外的辐射和相互问的耦合。有实验证明,传输线的拐角采用变曲的直角,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回损。如图9所示。 Z' y& X7 v# w" ~# C/ T
图9 圆弧线 - C) F: I6 d' r+ [' H
2.3 地线和电源 地线尽可能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PCB的每一层都尽可能的铺地,并使地连到主地上,多打地过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
' p8 A' k, W7 g9 e% mRF电路的电源尽量不要采用平面分割,整块的电源平面不但增加了电源平面对RF信号的辐射,而且也容易被RF信号的干扰。所以电源线或平面一般采用长条形状,根据电流的大小进行处理,在满足电流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粗,但是又不能无限制的增宽。在处理电源线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形成环路。
- g3 ]6 o) H, A% O8 J- z电源线和地线的方向要与RF信号的方向保持平行但不能重叠,在有交叉的地方最好采用垂直十字交叉的方式。
7 M; _. t) N9 W& r2.4 十字交叉处理 RF信号与IF信号走线十字交叉,并尽可能在他们之间隔一块地。 , R: l3 u0 x2 j/ g, l
RF信号与其他信号走线交叉时,尽量在它们之间沿着RF走线布置一层与主地相连的地。如果不可能,一定要保证它们是十字交叉的。这里的其他信号走线也包括电源线。
2 }8 e5 ] V n$ A2.5 包地处理 对射频信号、干扰源、敏感信号及其他重要信号进行包地处理,这样既可以提高该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也可以减少该信号对其他信号的干扰。如图10所示。 4 P5 b. b5 c* G! t* M4 a
图10 包地处理
& q4 D1 B5 S8 J/ T* f2.6 铜箔处理 铜箔处理要求圆滑平整,不允许有长线或尖角,若不能避免,则在尖角、细长铜箔或铜箔的边缘处补几个地过孔。 9 \$ [/ M0 T8 T
2.7 间距处理 射频线离相邻地平面边缘至少要有3W的宽度,且3W范围内不得有非接地过孔。 图11 间距
: e \- A9 P# g同层的射频线要作包地处理,并在地铜皮上加地过孔,孔间距应小于信号频率所对应波长(λ)的1/20,均匀排列整齐。包地铜皮边缘离射频线2W的宽度或3H的高度,H表示相邻介质层的总厚度。 3、腔体处理对整个RF电路,应把不同模块的射频单元用腔体隔离,特别是敏感电路和强烈辐射源之间,在大功率的多级放大器中,也应保证级与级之间的隔离。整个电路支流放置好后,就是对屏蔽腔的处理,屏蔽腔体的处理有以下注意事项: & M% y5 C& q9 s6 \! k9 F
整个屏蔽腔体尽量做成规则形状,便于铸模。对于每一个屏蔽腔尽量做成长方形,避免正方形的屏蔽腔。 ! Q! h% _+ T6 X" U6 F
屏蔽腔的转角采用弧形,屏蔽金属腔体一般采用铸造成型,弧形的拐角便于铸造成型时候拔模。如图12所示。 * M5 t# u+ H& {" D. B+ X4 M* ~
图12 腔体 # V* ~& u9 o* \' Q
屏蔽腔体的周边是密封的,接口的线引入腔体一般采用带状线或微带线,而腔体内部不同模块采用微带线,不同腔体相连处采用开槽处理,开槽的宽度为3mm,微带线走在正中间。 0 {: y# d* C; U/ D2 O3 A
腔体的拐角放置3mm的金属化孔,用来固定屏蔽壳,在每支长的腔体上也要均匀放置同等的金属化孔,用来加固支撑作用。 ( e r3 u2 V! I6 Y& _
腔体一般做开窗处理,便于焊接屏蔽壳,腔体上一般厚2 mm以上,腔体上加2排开窗过孔屏,过孔相互错开,同一排过孔之间间距150MIL。
: G! H7 q6 Q7 m# ~4、结束语射频电路PCB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电路辐射,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布局与布线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是相冲突的,因此如何寻求一个折中点,使整个射频电路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程设计能力,但是要具备这些能力,每一个设计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借鉴经验,加上自己的不停摸索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本文总结工作中的一些设计经验,有利于提高射频电路PCB的抗干扰能力,帮助射频电路设计初学者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声明:本公众号刊载文章由EDA365整理或原创,媒体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谢谢!
7 s! G8 @+ m' {1 B9 F- _/ ]1 A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