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知识管理发展20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4 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ichishia 于 2021-3-24 16:44 编辑
% w1 @4 N9 @; k/ ~1 `* Q' Q7 U3 y7 V4 q& Z0 F7 ?
摘要:中国知识管理界曾发生过哪些重要事件?其中有怎样的规律?对未来又有怎样的启示?一张图告诉你中国20年的知识管理之旅。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全球化竞争,企业愈加发现知识积累、知识创造、知识传承等的重要性,这就让更多的组织思考如何导入知识管理。随着新的知识管理从业者(KMer)入行,他们经常会询问过去中国知识管理界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事件?其中有怎样的规律?对未来又有怎样的启示?
下面,我们就用一张图告诉你中国20年的知识管理之旅。当我们回顾、整理、分析过去所在中国所发生的重要知识管理里程碑事件,就会发现每隔六、七年,中国知识管理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蜕变。总结一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KM1.0期、KM2.0期、KM3.0期等几个阶段。
: V' f: N7 C$ P1 t9 s) l- n
一、萌芽期(1998年~2004年)
国外许多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知识管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发布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重要报告,定义了知识经济即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8年之后,许多公开媒体、杂志、期刊频现“知识经济”一词,许多高校的学者,例如北大董小英老师,人大左美云老师、张斌老师、浙大顾新建老师,香港理工大学李荣斌老师等,纷纷开始研究知识管理,中国知识管理进入萌芽期。
同时,中国知识管理网、中国CKO学习型组织网、中国知网CNKI等网站开始创办,王德禄撰写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知识管理的IT实现》、夏敬华等撰写的《知识管理》、董小英等译的《知识管理十步走》、杨开峰等译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知识管理》等书籍陆续出版,对知识管理相关资讯、方法、理论、案例的传播、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些国际知名的IT厂商(例如IBM、微软等)、管理咨询公司(例如麦肯锡、贝恩、埃森哲等)源于自身知识型服务的朴素认知和实践,洞察到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为布道者大力倡导知识管理。惠普还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首席知识官CKO高建华,国内的一些领头羊企业(例如联想、海尔、TCL、三九、东软等)在这个时间开始纷纷试水。
一些本土知识管理服务厂商也开始成立出现,诸如长城战略研究所、AMT、蓝凌、中国知识管理中心、CKO网站等,他们开始在国内提供知识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咨询辅导、软件实施等服务。同时,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开始于2003年在北京举办,人们对于如何把知识管理理论导入到企业实践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 \- G( i( E9 I/ p2 M

# ?* _2 ^6 @1 w8 a3 B  {
二、KM1.0期(2005年~2011年)
大约从2005年开始,更多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丽珠医药、金地集团、招商证券、青岛啤酒、首都机场、西门子中国、华为等)开始进一步探索、摸索、践行知识管理,中国知识管理的各种论坛、沙龙纷纷在各地举办,中国知识管理发展进入KM1.0“探索阶段”,一时间知识管理的热潮蔚然成风。
这一阶段,企业多以建设知识库IT系统为主,重点以文档管理、知识分类、权限设置、知识搜索、知识门户等为突破点,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多强调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一体化管理。不同组织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都在探索如果把知识管理更好地进行落地实施,一时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之上,我曾与夏敬华博士联袂写作、出版了《知识化生存——知识管理方法论》、《好好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从认知到实践》等书籍,试图将中国本土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一些方法,进行初步提炼和总结。虽然这些书比较“土”,但后来与许多知识管理从业者KMer见面时,他们会提及这本书,认为对工作落地推动还是有帮助,是他们从事知识管理的开门砖。
伴随着不同企业探索知识管理模式的同时,希望行业有通用的知识管理术语、框架和模型可循,也成为圈内许多知识管理从业者的强烈诉求。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推动之下,第一个国家知识管理标准GB/T 23703.1-2009,集合众多知识管理实践者及研究者的智慧,于2009年正式颁布发行。之后,其它知识管理标准也陆续被开发了出来,至今已发布了10个知识管理相关标准。
此外,畅想网于2006年成立发布,成为中国管理人的交流平台,许多知识管理者也在上面写博客分享经验。之后随着互联网Web2.0的兴起,基于社交网络的平台和应用纷纷出现,例如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Wiki百科、微信等,实践社区COP开始大热,这些新鲜的思想和技术,为下一阶段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 D; t& F! R( J3 |
三、KM2.0期(2012年~2018年)
受互联网Web2.0的冲击和影响,移动互联网应用方兴未艾,全面深入影响社会企业。更多的企业开始入场(例如中粮研究院、新东方、中国航天、宝钢股份、越秀集团、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以知识社区、员工网络、专家黄页、团队空间、百科词条等新的方式,继续实践并探索知识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纷纷进入KM2.0“提升阶段”。
做为国际范围内最具权威的知识管理奖项,被称为知识型组织的“奥斯卡”——“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MAKE大奖于2011年引入中国,对国内企业组织知识管理实践对标起到了积极作用。首次评奖,中国内地共有宝钢股份、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福建网龙、西门子中国、青岛啤酒、用友软件等7家企业获得了2011中国MAKE奖,其中招商银行、福建网龙、西门子中国等3家企业当年还获得了2011亚洲MAKE奖。
随着各个公司之间对标学习,中国知识管理实践者开始自发形成联盟。从2014年开始,通过众筹、众包等方式,先后在中粮、腾讯、中科院等地举办了知识管理实践者论坛。来自企业一线的KMer欢聚一堂,彼此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共同学习提升。后来,中国知识管理联盟CKMA成立,并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大红门成功举办首届大会;创新与知识管理联盟IKMA筹备成立,MAKE奖升级为“最创新的知识型组织”MIKE奖,首届大会携手第9届亚太IKMAP峰会于2018年11月在杭州成功举办。
在此期间,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知标委”)于2015年2月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届大会。知标委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秘书处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秘书处挂靠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此外,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的纯网络学术期刊《知识管理论坛》(ISSN 2095-5472,CN11-6036/C),也于2016年全新改版并组建全新编委会。
知识管理最佳案例集《知识+实践的秘密》经过系统策划、众包写作、评审修订,分别于2015年、2017年推出第一辑、第二辑。其中,中国航天一院、中粮研究院、华为、新东方、招商证券、阿里巴巴、越秀集团、东软、奥雅纳、百度、宝钢、悉地国际、远东控股、西门子、用友大学等国内优秀的知识管理案例,新鲜出炉呈现给了读者。这些鲜活而真实的一手珍贵材料,读者在不同时期反复阅读,都会引发不同的思考和联想,一时成为KMer案头必备书籍。

! s3 W2 c! T5 g- g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知识管理「四季」研修班于2017年正式设计推出。以提升用户在组织内实施知识管理成功率为目标,「四季」研修班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邀请一线大咖为导师,口传心授核心秘笈方法,现场赴标杆企业游学,通过案例、对话、模拟、演练等方式,让KMer学员一起在营造能量场域,领会知识管理的精髓和智慧。迄今为止已培养超过200多名专业的知识管理人才,是真正能够让学员浸润心灵的知识管理道场。
四、KM3.0期(2019年~)
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积累沉淀,中国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从优秀迈向卓越。在不断向行业价值高端挺进的过程之中,许多企业也开始走入无人区、进入深水区。2019年,国际上各种势力角逐愈加激烈,中国更是身处世界格局变革的漩涡之中。国家竞争态势一再升级,知识原创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我们身处波澜壮阔的时代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和定位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2007年全球语义大会上曾提出,通过以社交连接、知识推理为两个维度,可以把Web发展分四个象限,分别为Web1.0、Web2.0、Web3.0以及Web4.0(如上图所示)。Web3.0即“语义网(The Semantic Web)”,就是要在知识推理的维度上提升,强调知识与知识的连接,强调语义(Semantic),强调本体(Ontology),而这恰恰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范畴。因此KM3.0一定要借人工智能的风口,再次需要全面升级。
KM3.0期,人工智能、工业4.0、知识工作自动化等应用将愈演愈烈。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说:“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一方面,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代替人类的许多工作。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本身却需要更多的人来训练自己,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知识表示、知识获得以及知识使用。
对于那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类桥梁的角色,例如各行各业的老师、专家、模型构建者、算法设计师等,无疑更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于知识管理从业者KMer,无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正是KMer通过经营和管理知识,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把显性知识标准化,做的其实就是这中间翻译、转化的桥梁型工作。
我们看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创新与突破会不断加速,各个行业类似的应用场景会逐步增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规则被标准化编码,那些机械性的、可重复的工作都逐步会被机器智能所代替,会逐步把人类的生产力解放出来。那么,另外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例如做为人类,我们该将何去何从?如果善意的人工智能创造出丰盛的物质世界,那么人类空闲的时间和精力该如何打发?人类自身还会剩下什么是独一无二、无法被人工智能模仿超越的?是人类的直觉、创意和智慧吗?该如何提升人类这方面的意识、精神能量层级?未来是否会进化诞生出新人类?
有人会不寒而栗,有人会平静喜乐,也有人会热血沸腾。
- @, B$ y# y1 f  i( [2 k- V&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3-24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有人会不寒而栗,有人会平静喜乐,也有人会热血沸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0 09:4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