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个人知识管理流程中,知识结构化是知识提炼环节的一个要点。 简单的收藏,并不代表拥有了知识;快速阅读一遍,内化的知识只怕也有限。 $ o3 _6 o* |3 Q+ V
只有掌握了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而与已有的知识网络发生联系,才是有效的学习。 本文讨论的范围广义上,知识包括数据、信息、知识。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对数据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这通常是专业分析和计算机处理才要考虑的问题。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认为:“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也就是说,信息依附于决策模型之后,作为方法论与现实世界问题的连接。因此,只要确定好方法论与规律的结构,信息的存放位置也就能够确定。 这些规律与方法论就是我们所称的狭义的知识。由于它们会被重复使用,因此结构化若能提升学习、运用知识的效率,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收益。 9 ~$ Z: u/ Z* u5 F3 `) X! \; K
信息是这里有一瓶水,现在是七度,是外部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一个信息。
* d# d6 P1 w9 Y$ z5 ]7 k, {$ b+ W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这是一个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 F9 R( t5 @7 A! `# z5 K1 }在未来的时间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道的水变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叫做智慧和能力,它是指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 T8 u7 W2 ^5 T9 W' B: S本文重点探讨这些能揭示规律、指导行为的知识的结构化。 为什么要结构化● 我们依赖分类和结构认知世界人类有两种知觉形式,一种是自下而上,一种是自上而下。 1. 自下而上
6 ?* g# z4 x2 n: Y3 s9 F9 E- {, ^* Z$ Q 自下而上的知觉是基于具体的、细节的感知,采用分类的认知方法——将事物拆解为一些基本的概念。 我们来做个实验,看下图,然后思考你是如何辨认图中生物的: - V8 p; B( I1 Q% l
6 G& N/ x* W. s由于一眼看上去不像是熟知的物种,于是你仔细辨认:兽类的嘴,覆盖身上的羽毛,鸟类的尾巴和双脚。 要认识没见过的事物,我们不得不把它拆解为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比如兽嘴、羽毛、鸟尾。我们称这些基本概念为“几何子”。吉利汽车李书福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轿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加上一个铁壳吗?”这番言论很形象地反映了这类知觉的特点。 2. 自上而下& n3 w- c& }9 P! ]" J8 a; S p
但是当我们观察熟悉的事物时,却不需要分析成分,而依赖如同预制模块般的先验知识。比如我们可能不知道轿车,但是我们太熟悉轮子了,当我们看待轮子时,就不会将它进一步分解为轮胎、轮毂、辐条、中心轴这些更基本的构件,而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种整体性而不是分析性的认知模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认知效率。这就是自上而下,一种“模块化”的知觉形式。 ● 语言有内在结构除了通过直接经验学习,人类还通过语言文字继承知识。 语言自有其内在结构。一篇长文,我们知道如何区分起、承、转、合,知道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证据。一个句子,我们可以分出来主、谓、宾、定、状、补。语义和排列方式共同决定了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在线性文本中读出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 W/ v/ b$ k6 s$ H3 v
# k& s& Z5 _: k3 O
认知科学家把人类的记忆建模成由许多节点结合而成的网络。而斯蒂芬·平克认为,人类输出语言是运用句法树将大脑中的思维网转换为词语串的过程。输入语言则相反。 6 C+ b9 M& a. y' @/ `3 ^
: I) B( y1 y6 {. U' m' H6 i
那么,如果能够舍去词语串,不就可以节省一个环节吗?当用口语表达时,由于只能在时间线上铺开,采用线性的词语串不可避免。但若是用于书面展示,何不考虑直接以“句法树”、“篇章结构树”的形态呈现?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展示清晰的语言结构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思考。 逻辑评价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将论证改写成“良构论证”的标准形式,让重要的逻辑特征得到明确陈述:前提是什么,子结论是什么,最终结论又是什么。更进一步,还要求消除冗词、使用一致的语言。因为语言的模糊和混乱会干扰思维,增加评价的难度。良构论证,本质就是一种标准化的语言结构。 综上所述,认知未见过的事物时,我们需要借助分类;认知已知的事物时,模块化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认知负载。书面文字如果保留在理解过程的中间状态——“语法树”,将有助于增加理解的流畅性。 如果一种书面结构,能让知识的呈现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将会提升阅读和学习的效率。
' i& I c9 Q; A* K& B( ]) d4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