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常常由于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催生出很多不良行为,这其中就包括“管理团队的和谐”。直接表现是:管理者缺乏信任、相互间缺少挑战、开会没有效率、关键决策一拖再拖,各说各话、避重就轻。很多时候,管理会议退化成一种仪式,每个人坐在固定的位子上,扮演固定的角色。人们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而不愿意触碰更深层次的东西。3 C# G/ c2 {, t3 @" L
S+ A" k! H. a7 ` q: u# Y0 I8 _看下面这个例子:* D* _$ R/ _$ [ d
0 Z& \; t+ R) s9 z3 l赵老师,我们公司管理团队背景差异很大,但大家相互之间都特别客气,很少为了工作争吵。即便出了问题,明明知道是谁的责任,也没人主动指出来,也没人担责。
) n* ~7 m0 G; P8 x1 I* d) d: B+ u, S* `4 P) p
7 [ j2 k- X) D/ Q; h: C9 }$ u4 J
' C" }$ e+ E' U7 ~7 O# G前两天,围绕公司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老板让我带领他们做一个问题解决工作坊,还特别提出要让大家发言要直接、不要兜圈子、不要当老好人。可我真的担心他们现场一团和气,根本讨论不出结果。我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和谐,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呢?6 {2 z# N5 u7 t: t6 o1 \
7 K6 r- r; W9 m规 律
$ a, w) F* G w: T5 I3 _4 r/ y, k0 d* s9 f: g7 w
在我经验来看,以下情况如果在管理团队中频繁出现,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和谐团队”,引导者需要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团队从组织文化、意愿动机、管理行为上获得突破。
$ j5 |# a7 O: F6 J
/ F) F5 D: _+ z. J- _$ _% H# E过多的平行线观点。每个参会者都乐于表达观点,但讲的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认为是事实的全部。他们很少愿意与其他观点进行连接,观点没有交叉,自然不会有冲突发生;. M4 J# o! J6 o$ ~
' ]; E$ k; f( H& O
避重就轻。讨论的时候不关注重点,只是兜兜转转,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触碰核心;
; S5 U: a4 W8 W! C0 R3 X/ D
* K/ \3 o) D, J8 X+ r' W3 y规避冲突。人们不愿意公开表达承诺,也不愿意直接指出造成问题的责任所在。找问题原因的时候,倾向于帮别人开脱,实际上内心期待未来自己出问题时,别人也可以投桃报李;
" V# Z; T9 x+ `
& f; A# _& f/ b( c; e. F8 y只讨论,没结论;讨论的很热烈,大家也能畅所欲言,但最终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大家只关注表达各自观点,却没人关心讨论的结论是什么;% Z1 D; J+ H; B' n( O5 @) R
4 c) Z5 Q) t! e0 {2 ]有结论,没行动;讨论有了结论,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应该是谁去做,但实际上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做。
3 I) p* Y' X0 o" |1 x+ _
7 c0 Q# d3 k7 @6 k- U0 h
+ @& y, C) Q( z4 e
) \# D9 j% s, |良性冲突推动模型
& p, Z1 a/ e% j" f' `1 m. n( x+ E# K! `0 X! \, H
不习惯于冲突的团队,一般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缺少倡导、适应冲突的组织文化;其二,团队缺少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方法。
! Y: B9 L( c" [
5 P+ L; ]$ `: j3 q# M( @遇到这样的团队,我会应用“良性冲突推动模型”,在团队内创建良性冲突,迫使变革参与者直面矛盾,促进文化变化。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到冲突并不可怕,学习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o! }% ]7 N! v
; s! q+ J2 A8 B3 [' M. ?5 I' H# f3 ~( Z: y2 N+ G, n
- J: |# Y5 d. K$ N. c5 l" g1.目标是冲突之源
# |( S0 l: o( H; B" C& ^) @
; @7 S: M. s3 o* ]团队工作中没有冲突,很大程度源于团队对目标的认知不一致。参与讨论的双方,并不认为对方的目标与自己有啥关系。好像大家是两股不交叉的平行线,每个人都很努力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共同的目标。这就导致大家只是各说各话。没有交集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冲突产生。组织资源也很容易被分割成若干碎片,无法形成合力。' m, g* Y- z! x! W% d( s
4 a. `9 A5 M* m6 p7 s( a* S6 n2.把团队放在无法逃避的冲突压力之下;
9 m5 k* I, k3 ~( c; b% }* _% _. o: A! S
, J* P$ u7 F/ k0 }
3 X; R6 h7 \; o2 ?% O大多时候,管理者们所表现的和谐,还源于外部压力不够。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用传统模式思考问题,而不是关注变革的迫切程度。因此,明确的指标挑战与不可规避的情境,要成为一种压力,传导到参会的所有人。当人们看到或感知到压力,并理解只能面对不能逃避时,会对团队内的冲突产生有积极影响。+ R; M" n4 P8 L) N+ e: W
7 t4 M9 J$ o) \( Z. P" ~
3.逼利益相关者站出来;' x: R/ ~2 G7 v4 P
! q3 p1 K# Z. J2 a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问题提出来了,但却没人接“话茬”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对问题本身不敏感,另一方面受过往习惯影响,大家认为讨论了也没用,落实不下去,所以就不说了。
! l ^2 ~6 H) w! M' K' ?# ?6 h" i- A: U: e* @
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首先要做的是先把利益相关者找出来,如果这个利益相关者是客户,那么就把与内部与客户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人找出来。让他们直面问题,明确诉求,把水面下的猜测、犹疑放在桌面上谈。
2 B) e" d6 O# P& H* n) b+ i' _! }
你一定会说,他们不说怎么办?9 r' i* U" p ~8 {$ G1 i
1 e7 a$ T/ T& u( v/ q* ~我个人的假设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谁痛”,谁就有责任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你提出问题,但却不去推动问题解决,那么就是还没有痛到深处。因此,梳理谁是问题的利益相关者,鼓励他们站出来,索取资源、聚焦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动作。1 ?6 f: o( q% S' K
6 y) ~# Z7 S0 F3 T% \7 ]! r' e, b
# {& ]4 S6 a" Q8 V; U' J( F, ^: z
, P1 Q% L9 q# `# m+ T4.让“结果导向”成为一种压力;
" q5 I, V) v3 q: H
2 c5 M" e7 @. L1 ]讨论过程中,追求 “结果导向”,会让人们打破“发言但不担责”的习惯。2 z: w- i l/ a; |* M
0 e; Z- X5 Q v5 G! H% Y& e8 S& F: m* \) @: m9 I5 i
1 p' n! z* [1 s! b" [1 Q7 m
通过现场不断地追问:“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后续的行动是什么?谁来牵头?评估标准是什么?你需要哪些资源?你需要在座的哪位伙伴给你提供支撑等等。”9 t7 C$ [& ?2 y% _0 d$ q& P
4 J/ ?/ J9 E0 z( b3 j6 Z" ^5 S; _$ B帮助团队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风格,有助于打破“和谐”的边界。: w4 p/ J, v F5 z! j0 ?
1 p5 `0 v/ m. ~) m3 K% M+ I* N
5.想法转化为行动,才可能触碰核心利益;4 ], c& C( O6 z* C' |
* Z4 T/ q u) q" w! J$ t; k
“和谐团队”并不意味着没想法,反倒是想法很多、落实很少。人们往往在会议上引经据典、新点子层出不穷,但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心态,只出主意却很少会把讨论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中。纸上谈兵的过程,自然不会有冲突产生。" {7 a: }3 C; w' U
{& F/ o3 \4 P# F: v当想法转化为行动时,必然会因资源匹配、实施方法产生不同意见,才可能触碰到相关部门的核心利益,从而触发冲突。因此,在讨现场一定要坚持把行动落下去,用行动触碰到不同人的核心利益,从而促动冲突发生。
6 C, R2 |( Z: r, u0 m7 I' n
) d/ ]8 y7 o* `% K* \) h) f8 G* ~6 o4 t
/ S8 j( p% Z/ }/ w5 F
上面的思考,均来自以下三个假设:& s: s: N' T% y: ]
& b1 \. L0 E6 Z) }; E8 h
假设一:良性的冲突有助于组织发展;
, l/ v& Y5 N: s7 y W
3 p* A' i' x( `3 L假设二:人们只会在触碰部门或个体核心利益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冲突;
; M4 U* r5 O! a; E, j3 ~% D+ `4 g4 Y# y
假设三:建设性的解决良性冲突,有助于新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生发;
" |7 b' }' V" t2 F/ J+ X! {
2 n m2 v8 S7 i7 d要打造有效团队,就必须在组织内部提倡“良性冲突”的必要性。只有把冲突暴露出来加以解决,才能够更好地协同行动达成目标。如果冲突不能被暴露,那么隐秘的目的就会蔚然成风,人们会观望、撇清、推责。因此,暴露冲突、接纳冲突、提升良性冲突处理能力,应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