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7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B中常见错误大全,怎样高效地完成PCB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9 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原理图常见错误
1 ^/ ?9 B# |- G, `8 W4 N& o' H
9 m* @; b! Y1 T  ?# I(1)ERC报告管脚没有接入信号:5 ?2 r) d, l' a+ k4 t9 \

. F$ J) @* H2 _2 O$ ]. x8 `2 Ma.创建封装时给管脚定义了I/O属性;
, ]2 C7 y8 Z- q( ^' G7 N/ ]: p: _0 h6 D1 P4 ]0 H
b.创建元件或放置元件时修改了不一致的grid属性,管脚与线没有连上;3 v8 Q1 }. k% {+ L9 @% g
- X& \8 u, f$ ]
c.创建元件时pin方向反向,必须非pin name端连线。
! G# @3 A  T8 x" u) J' n" ?* ?- @6 F- {: J- q2 t; }
d.而最常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工程文件,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f3 \8 _3 D: L

4 q* p, _; U/ x" u6 K! }/ @' D  B* c7 C$ f* d3 M) J/ R
(2)元件跑到图纸界外:没有在元件库图表纸中心创建元件。$ R- `' r1 o" u9 n. X
+ c) o: B+ A) r1 L/ @# h0 g' B
(3)创建的工程文件网络表只能部分调入pcb:生成netlist时没有选择为global。
& O$ [* i/ t& G) c  n, O- R( }; I, J/ ^+ P
(4)当使用自己创建的多部分组成的元件时,千万不要使用annotate.4 @9 n( u3 G- }
  ?6 U, F4 w! n5 J9 G7 i# ?* l* D
二、PCB中常见错误" w) j0 a) i7 M' O" }( x5 ^9 d0 A
+ r% H3 f1 T. X8 W
(1)网络载入时报告NODE没有找到0 h0 D) N1 i  G) U: S  v: b5 X
, P  ~* @# h/ Y% f4 u
a. 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没有的封装;3 u( U9 ?5 E5 P5 U! U  q" ?

9 i* G4 G: B% hb. 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名称不一致的封装;
/ ^# v/ ]% @: I/ G* X* }! d3 s/ a5 L: ^0 C  b$ B
c. 原理图中的元件使用了pcb库中pin number不一致的封装。如三极管:sch中pin number 为e,b,c, 而pcb中为1,2,3。
( ]2 [! ]+ \- f! v8 T6 a2 X7 A; J/ J% o* l  ?' w
(2)打印时总是不能打印到一页纸上- ^' e8 J% e, R5 W  W
  Q% y! |5 F' |( L: f
a. 创建pcb库时没有在原点;! B/ Q) [( {7 B3 T6 @
; |3 Z0 i0 @8 L$ `: I0 F5 @; i! m
b. 多次移动和旋转了元件,pcb板界外有隐藏的字符。选择显示所有隐藏的字符,缩小pcb, 然后移动字符到边界内。
, {' r( o+ L* u2 b! W5 Y5 S7 i4 r. o# |* s0 t# w5 J
(3)DRC报告网络被分成几个部分:) g5 g/ c; S! b, J. u' o/ L

1 v: m( Q- l, U8 q; l表示这个网络没有连通,看报告文件,使用选择CONNECTED COPPER查找。
- a5 P2 U$ E8 X9 l/ p$ Q8 g/ L% n5 [  y+ R& _
如果做比较复杂的设计,尽量不要使用自动布线。
- {, ?1 I) ~( `6 r' O5 j3 C: j+ B0 p" U  v1 p7 G; Y4 U6 B+ ?0 U

6 i& h+ t' ~3 y
' V0 Z7 m) R: t3 ~
9 e8 z# _3 b2 {! {& |& [三、PCB制造过程中常见错误
) R. p3 p1 i8 [3 C' K
' }- K& e2 K% L7 P( j(1)焊盘重叠# A$ j5 }, ?" |/ i) w

0 ]4 G3 q, f2 p; ba. 造成重孔,在钻孔时因为在一处多次钻孔导致断钻及孔的损伤。& Z. t+ l8 q4 a5 C1 O
. P; v1 b: E7 w3 @. V& f9 C7 U7 i: j$ _
b. 多层板中,在同一位置既有连接盘,又有隔离盘,板子做出表现为 • 隔离,连接错误。
& ?, n( w3 I! {6 C, o
: J  x: \. W5 q8 T* J. L) j7 r7 o( c! M4 a7 q6 }( w% R

. ~7 j& Q! Z( p& y' \& w* }(2)图形层使用不规范
$ ]$ D6 V* ?: a& P# e/ g. N# Z5 ?+ Z+ }! w
a. 违反常规设计,如元件面设计在Bottom层,焊接面设计在TOP层, 使人造成误解。
6 u  Q/ c: o, ^. F) H1 m+ L' ~& ?/ r8 \$ F& v0 U; P/ x
b. 在各层上有很多设计垃圾,如断线,无用的边框,标注等。
! p7 a% R3 D- ], ]1 j( l5 S8 `
% D# H! K* M# k; J  h5 V1 D: h* f9 V/ i/ k8 D  P
# f0 {: ^4 H& ]3 l" d  e% K$ W
(3)字符不合理4 m* `$ t- W' W  H6 K" N7 p% G

3 s: W9 `" w6 b) G( |% Ea. 字符覆盖SMD焊片,给PCB通断检测及元件焊接带来不便。
( {. Y0 i& u0 d6 ?% q- t/ ~/ `& E9 \) Q- l& r& X
b. 字符太小,造成丝网印刷困难,太大会使字符相互重叠,难以分辨,字体一般>40mil。7 l6 f0 n/ |' T& Q- r; S
# T4 V- g3 e; w; ]
3 U2 M1 [2 W9 a" W8 Y- O
% M6 g( X) e4 X8 Z9 \9 }) _
(4)单面焊盘设置孔径. g! x3 W# D( V- W  ~3 N

$ V' Z' d0 `1 K1 z( G8 V) P% E4 ]; G' za. 单面焊盘一般不钻孔,其孔径应设计为零,否则在产生钻孔数据时,此位置出现孔的坐标.如钻孔应特殊说明。' R* A$ |' K, x- ?

: ?& A' U1 l% G4 V3 D" G# A& |b. 如单面焊盘须钻孔,但未设计孔径,在输出电、地层数据时软件将此焊盘做为 SMT焊盘处理,内层将丢掉隔离盘。5 O2 b+ ^: r5 B! z8 P2 Z% d
2 ~8 p( G3 W4 J# q, F% _, E" s- p
(5)用填充块画焊盘
) ]  ]: I% o0 b6 Z* v* N9 G& v
7 w  C# ~: L3 x# x0 v! O- C这样虽然能通过DRC检查,但在加工时不能直接生成阻焊数据,该焊盘覆盖阻焊剂不能焊接。
9 L; O9 l* c; r: Q  Z3 a' B7 q- a+ c: }' m  z3 U. f
(6)电地层既设计散热盘又有信号线,正像及负像图形设计在一起,出现错误。
) f" g$ S$ r, ]% c. I+ @/ K
2 |: x/ s6 J2 U* r(7)大面积网格间距太小1 M+ M+ m: e, h! X1 s& p

6 l4 c: l- Q  D/ h4 t% `网格线间距<0.3mm,PCB制造过程中,图形转移工序在显影后产生碎膜造成断线.提高加工难度。
5 L4 {: ?/ t# d2 w. N( O
9 b0 }6 a2 Q* o, p6 F3 r) i% a, t4 s$ W9 m8 H  _6 m+ Q' ^
(8)图形距外框太近
5 i0 l8 @' d- J2 r8 O8 a/ p+ _0 f9 @* q9 f' H
应至少保证0.2mm以上的间距(V-cut处0.35mm以上),否则外型加工时引起铜箔起翘及阻焊剂脱落.影响外观质量(包括多层板内层铜皮)。: p: u; v; I  d

* N( i1 X" w3 L7 e) ?  M( `(9)外形边框设计不明确
# o8 A7 d. ^! C2 h2 ?9 b
% b" {3 s4 f# G' |+ A6 R5 p很多层都设计了边框,并且不重合,造成PCB厂家很难判断以哪一条线成型,标准边框应设计在机械层或BOARD层,内部挖空部位要明确。! M+ e$ w( \% Q$ `! d# `0 S

$ M4 h! H- l) E+ z(10)图形设计不均匀
' ?3 J- c3 f+ F& K- v6 Z& ^
& J9 g; p0 _8 @" L造成图形电镀时,电流分布不匀,影响镀层均匀,甚至造成翘曲。* c4 L, ]/ Q% o7 i; {6 L

+ x( U# e+ V/ E: B0 h" {+ \(11)异型孔短& T' K) c, Y' s
- D( s0 Y! Q3 P6 x
异型孔的长/宽应>2:1,宽度>1.0mm,否则数控钻床无法加工。! @, ]' R, H8 b/ I  G3 A5 S

7 w/ h# [. ]) b5 T7 ~: ^# }(12)未设计铣外形定位孔
: s, w, x( ~9 J9 E1 S( N1 ]& Z+ `' v4 y/ A' ^& S+ \8 I4 b
如有可能在PCB板内至少设计2个直径>1.5mm的定位孔。7 u4 {, b& U  C/ e% c

9 v+ Y$ L3 I) Q(13)孔径标注不清
$ l. e: y' \% o, y
" n. X2 X  U' X0 pa.孔径标注应尽量以公制标注,并且以0.05递增。
/ L* ]- ?3 L8 h% V& f3 o# {7 U6 K, ?1 C
b.对有可能合并的孔径尽可能合并成一个库区。  C( y  o) ?( m, W

. I$ p! ^- P: T' p- E! K  S' Sc.是否金属化孔及特殊孔的公差(如压接孔)标注清楚。( a( e' h, s- |/ Q
, w/ c: x3 f, p( G9 X2 G
(14)多层板内层走线不合理
0 p# r. m' ?: d! O1 }8 m
% b! ~8 y5 B2 z# k+ u) {a.散热焊盘放到隔离带上,钻孔后容易出现不能连接的情况。
- Z7 b* A. P& L, t' x4 D( M! b  q2 j( O' t2 Y- m
b.隔离带设计有缺口,容易误解。
& G/ [, A8 B2 R8 g
& H) G; c% z* V# T( K) O1 e; ec.隔离带设计太窄,不能准确判断网络8 w/ r/ F* H' R  V; ]

% W6 h: i3 G7 G, c(15)埋盲孔板设计问题0 M4 U  Z8 r; E) W# M+ K4 E; Z

4 r& O3 T, h# A设计埋盲孔板的意义:: n0 _- x1 J2 N$ N3 N; ?. S
' h# v9 o) _# C- \8 u9 k; m
a. 提高多层板的密度 30% 以上,减少多层板的层数及缩小尺寸
& t! ]( @# ~& l6 L5 D$ ?7 j  u  n' `* M9 z3 J; K* Y
b. 改善PCB 性能,特别是特性阻抗的控制(导线缩短,孔径减少)
7 e. ~" l4 r5 b* Q: N: |5 y5 L7 u9 s
  X; C' X" [  K* G9 kc. 提高PCB设计自由度
/ W. t, v3 F( ~3 u4 ^. ]
" j+ ]7 q8 V# @6 G: p' P3 z$ _d. 降低原材料及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0 h, ^0 R. |
1 K9 Y( r; g4 _6 t+ E/ R. ]  r
还有人将这些问题归纳到工作习惯方面,出问题的人常有这些不良习惯。
4 y2 w! g: `( f/ t# M8 `+ }6 k. A* i, |

+ P2 c& [/ o6 f5 a/ J( E缺乏规划7 L6 ^# |+ f# R  t! i2 E1 X
俗谚说, "如果一个人事前没有计划,便会发现麻烦会找上门。"这当然也适用于PCB的设计。让PCB设计可以成功的许多步骤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工具。现今的PCB设计工程师可在市面上找到许多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EDA套件。每一款都有本身独特的能力,优点和局限性。另外,还应该注意,没有一款软件是万无一失的,所以诸如组件封装不匹配的问题是一定会发生的。没有一款单一工具可满足你所有需求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虽然如此,你还是必须事先下功夫研究,努力找出最适合你需求的最佳产品。网络上的一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快速上手。0 \; z% q7 u) k  w

, p0 u1 t# O  Y& w: r7 f8 w- c5 }0 r! e- Y4 W- N# W
沟通不良  r, g( g: `% ?. ^1 v3 l0 |  i9 ^
: u: B0 M( r. W! }" H
尽管将PCB的设计外包给其他厂商的做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往往非常具有成本效益,但这种做法可能不适合复杂度高的PCB设计,因在这种设计中,性能和可靠性是极其关键的。随着设计复杂度的增加,为实时地确保精确的组件布局和布线,工程师和PCB设计者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将有助于省去日后昂贵的重做(rework)工作。
& j' N4 x! M" R- ]# {  H
3 M9 r1 J2 C9 a. V4 c' a同样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就要邀请PCB板制造商加入。他们可以对您的设计提供初步的反馈,他们可根据其流程和程序让效率最大化,长远来看,这将可帮助你省下可观的时间和金钱。借着让他们知道你的设计目标,及在PCB布局的早期阶段邀请他们参与,你可以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即可避免任何潜在的问题,并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B' L1 R5 h. Q

& L, n& b4 k; j- H
) s4 T% H* t# s未能彻底测试早期的原型& v. {) k; o$ D  V

# {0 @5 \: ]$ x6 Z原型板可以让你证明你的设计是按照原来的规格在运作。原型测试可以让你在大批量生产之前验证PCB的功能和质量,及其性能。成功的原型测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但一个强大的测试计划和一组明确的目标可缩短评估时间,且也可以降低生产相关错误的可能性。如果原型测试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就需要在重新配置过的电路板之上进行第二次的测试。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将高危险因素纳入,你将可从测试的多次迭代中受益,及早找出任何潜在的问题,降低风险,确保计划可如期完成。
! X; }/ c3 _6 M7 ~4 ]2 q! }2 Q" i# F- A, L: o! T, d+ j
! b) m8 k6 l" _% P5 B) {
使用低效的布局技术或不正确的组件7 Y7 |+ z8 C( j9 A+ c1 I  R
, Q: T- f7 A% |
更小,更快的设备让PCB设计工程师要为复杂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将采用更小的组件来减少占用面积,且它们也将放得更加靠近。采用一些技术,例如内部PCB层上的嵌入式分立器件,或引脚间距更小的球栅数组(BGA)封装,都将有助于缩小电路板尺寸,提高性能,并保留空间,以便在遇到问题后可以重做。当与具有高引脚数和更小间距的组件搭配使用时,在设计时间选择正确的电路板布局技术是很重要的,如此即可避免在日后出现问题,及尽量降低制造成本。  1 y7 x# r6 R* B. ?. Y- s* r7 G; O
( S9 ]  ~. ~) h5 O3 I8 V! t
此外,一定要仔细研究,那些你打算使用的替代组件之取值范围和性能特点,即使是那些被标示为可直接插入的替换组件(drop-in replacement)。替换组件特性的微小变化,可能就足以搞砸整个设计的性能。
& C# L1 i# Q4 y' f
) d( c. a0 V' [- E& @& W& G" \, }+ V, b; i
忘记为你的工作备份/ C4 T, ]/ `, Y- X0 ?
" ]0 s+ Y/ Q3 E7 N+ s
将重要数据备份起来。这还需要我来提醒吗?至少,你应该将你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和其他难以替代的文件备份起来。尽管大多数的公司每天都会将公司的所有数据备份起来,但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能不会这样做,或者如果你是在家工作的人也不会这样做。现今,将数据备份到云端是如此的方便和便宜,实在没有任何借口不将数据备份起来,将数据保存在安全的处所,以免它被窃、遇到火灾、和其他本地性的灾害。' P7 P$ e  u" O  Z+ o+ X

" m* ]0 t! R- @/ |. s2 _0 _( M, y1 p- k# U2 d& U' S* w# h$ y
成为单人岛屿+ R% M0 p. e) f# K; j" e4 W" H
; @" p1 c1 w  E/ l* Z
虽然你可能认为你的设计是完美无瑕的,且犯错根本就不会是你的风格,但很多时候,你的同侪会在你的设计看到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错误。有时候,即使你知道了设计的复杂细节,对它接触较少的人可能可以保持一种更客观的态度,并提供宝贵的见解。与你的同侪经常检视你的设计,有助于找到不可预见的问题,并让你的计划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将费用维持在预算之内。当然,犯错不可避免,但只要能学到教训,下次就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4 15: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
    发表于 2021-8-9 14:44 | 只看该作者
    尽管将PCB的设计外包给其他厂商的做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往往非常具有成本效益,但这种做法可能不适合复杂度高的PCB设计,因在这种设计中,性能和可靠性是极其关键的。随着设计复杂度的增加,为实时地确保精确的组件布局和布线,工程师和PCB设计者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将有助于省去日后昂贵的重做(rework)工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8-9 18:07 | 只看该作者
    多层板中,在同一位置既有连接盘,又有隔离盘,板子做出表现为 • 隔离,连接错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4 15: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
    发表于 2021-8-9 18: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做比较复杂的设计,尽量不要使用自动布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1 21: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