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要如何度过这严冬?全球面板行业低谷期已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5 16: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S& p; M3 h& y) \, K
“面板价格崩盘,惨不忍睹,几乎全行业持续亏损。”这是一位关注面板行业的分析师对集微网说的。7 [2 Y# x. C6 [2 m+ X* \8 E1 B* G- C" j  F8 `! N$ W

' v) S$ C: D. D" g/ W  n7 R" G, z/ V% d! r, n7 u1 o, M  A" w! D4 R' ~
翻阅各家厂商在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和过去几年”液晶面板”中厂商的表现可以发现,全球面板行业俨然已经步入严冬。我们可以发现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技术路线更迭、规模向龙头集中等趋势下,逐渐呈现新格局。
: k, h1 e& D; K! n2 R0 ~" R) I) H0 B3 q6 y+ {
, t2 v) Z) F" E# w当然绝大部分的面板厂商这一两年都在面对产能过剩、价格下降、亏损不断等问题,那么如何去成功越冬?甚至在这局面下转危为机,建立周期优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d. H! y; E( p! w3 R' q7 n
: f5 m; h* T% T/ Q4 ^' m
4 B7 \; e- y/ T( A. c0 z0 [6 W- \9 n0 w9 H" u5 ]* g- s* K7 `2 L/ S- f# S4 X! }
面板行业困局:
供大于求或将持续
3 T! l5 u: f" c- }" u, x
% T8 Y/ Y$ y  W" @1 j4 k+ P' G! Q0 d# O7 Q8 K9 h- e4 I9 D0 ]
. |' h7 }! w% O# R. L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8月份的业绩交流会上曾经表示:”全球显示面板业的低谷期还有两三年,产业集中度将会提高,行业并购重组是必然。% j) [5 N6 D, s9 \
- D, l- |2 D* B7 C2 B- }8 k& [. r; E" X3 s. H# i% n* [- ]7 r! j9 v
自从2017年开始,显示面板行业产品售价便一路走低,业内人士认为,面板价格下跌,主要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以京东方为例,三大板块业务中有两个板块实现增长,只有显示与传感器件同比有所下滑。京东方方面表示,显示器件市场整体增长低于预期,供过于求。: y1 \% G( n. i. z$ R- c! q& f
  }( O1 i9 ]4 u9 o4 b/ w3 i  l* V/ J0 w) Z2 W0 s1 J: @/ D0 _5 z0 p' b( h* b
其实显示面板价格这一两年来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内面板生产线投资加大,而面板市场虽然潜力很大,在折叠屏、曲面屏等新形态的市场需求在酝酿增加当中,但是传统的液晶面板的显著缩小,因此面板厂的产能扩大甚至出现过剩,这也是导致价格下降的主因。8 o" h6 V/ g; {9 O: I  x0 o( f# H
5 j7 W8 }. z* m+ D0 X
京东方产线的人员告诉记者:”生产线一旦开工后,就不好停下来或者降低产量。”这是因为一旦停产,有可能损失要比产能过剩还要损失更多。2 c2 F1 W5 n/ s5 N" K4 L" E
- B1 Y9 b, R* X( A- T( v; o% ]3 {' G) M  K6 ~& X6 P
对于未来的市场,面板厂商大多都在谨慎观望。显示器件市场整体增长在这一两年可以预见的时间里面,供过于求的状况暂时仍是主调,这也注定显示面板的价格继续下探是有很大的机会的。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显示面板的细分市场已经在酝酿,同时增长速度开始上来,创新市场的前景是很具潜力的。% Z/ f' {) X3 b
" |$ B( e, l8 Y% a4 P# ~, h1 k4 J8 E" K
8 \$ q- R& y5 j7 i5 W  N. c
行业利润纷纷”跳水”,关停与减产

8 J# u7 V4 I' w9 `7 T1 j2 ?5 y( _* c) k, F: }" O6 u; ?+ R: x* V/ p- M- q# s' B: U
2019年上半年,对于面板厂商来说可以说是挑战重重。以电视大尺寸面板为例,全球电视面板行业面临困难,群智咨询(Sigmaintell)指出,面板产能维持高速增长,供需严重失衡,面板价格加速下跌,厂商运营及获利面临严峻挑战。7 B1 |6 P# s/ B- o1 g$ Y7 t" b  d" s! F  B
* t, @' i" z3 K6 I( _5 n2 R. Z& A6 c+ S5 G4 C. t! n
在主要尺寸面板价格下跌中,全球主要面板厂商在2019年中的财报均爆出了亏损,包括韩国三星和LG,还是台湾的友达和群创光电。) o( T9 A+ P3 c5 P$ d5 |7 ^/ T7 `; Q2 {) Y* [' j1 l! G( q
; ^* {1 z1 O4 m
$ q( p' J9 ?& k  q/ E在主要尺寸面板价格持续下跌的惨淡景象中,过去一个月,全球主要面板厂商的2019中报逐一揭晓。无论是韩国三星和LG,还是台湾的友达和群创光电,在各自半年报中无不爆出亏损。
9 e2 p1 `) ?! p8 @  v  m4 j* \+ d5 O4 Z. Y4 `; W$ `: F5 c0 x, u$ W
三星第一季度营收为52.4万亿韩元(约合451.8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净利润为5.04万亿韩元(约合43.5亿美元),同比下降56.9%,显示器业务的拖累是重要原因。三星显示器面板业务在第一季度陷入亏损,原因是柔性屏幕需求下降,而大型显示器的市场供应在增加。
8 V0 j4 }& H7 Q' A! T5 M% g# `; F& v; K0 j% u. g3 B% i$ |. b4 [& _1 x; `3 G% v
LG旗下的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下降5%至53530亿韩元(约合45.6亿美元),运营亏损为3690亿韩元(2018年第二季度为2280亿韩元)。7 y3 O0 L9 `/ I7 t) p& D% o9 ^9 M7 |
$ B! E! \7 d) H' n! G8 C3 d( S% @* \) {7 D# I3 c  [+ \. @5 ^
6 K6 @1 s2 U$ A6 u9 b友达自结9月合并营收为238.7亿元(新台币),较8月减少1.1%,较去年同期减少13%。第3季度合并营收为700.5亿元新台币,与第2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减少13.6%。友达董事长彭双浪曾表示,第3季度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会机动调整,主要看2个因素,一是市场需求,二是面板价格是否维持足够健康的水准。7 [9 x% z# b* o3 [# O/ v. ^" d9 u7 \* M
  U0 m  H1 P* |  I  m3 X2 p* p: r! }1 C2 S' {
群创光电自结9月合并营收新台币217亿元(约合人民币50.28亿元),较8月增加3.1%,但较去年同期减少11%。第3季自结合并营收为新台币633亿元(约合人民币146.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4%,较第2季增加0.2%。4 p4 e3 j0 d8 n9 u2 Q: t; T: d8 x2 ]  i# r' [8 \/ R# t
: H0 N+ {6 ~0 N( W* S) L3 u
回顾他们过往3个季度的财务表现,这已是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台湾厂商连续3个季度和韩国厂商连续2个季度陷入亏损状态。4 F9 l8 ~/ H* J# T# u' {2 Q
9 @* P. A; `+ [# R
7 A( ?6 G" g% Z& \3 O; ]) {8 d虽然我们看到韩国和台系厂商都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资本开支、先进产品等手段尝试扭转这亏损局面,不过看起来收效甚微。6 f: k  |0 o3 L1 |; k1 L9 p- t# ?% {) Z3 |  k( A
- _5 g9 h$ O( k' u$ d$ q  [: z  S# _4 s% p* W5 G' }* D) Y) Z3 {
韩国三星电子2019上半年营业利润率已经滑落到-2.4%,这是自2016年Q1、时隔3年之后,三星电子面板业务再度爆出巨幅亏损。0 c9 c+ E( i! C8 L! U* K
! Z8 r) i* B( X) z& `7 @$ ]* T( {; J
" h  i6 ?7 U2 z因为大尺寸面板不断有陆系厂商力量的加入,导致该领域面板价格战越打越烈,面板厂亏损,不得不令很多厂商从9月份开始减产或者关停部分产线。0 D. x# a" a+ \0 g, e: c1 H6 R9 g6 F# a
& b7 ]3 o' Y3 p
5 X5 e% j' ^) w2 G) J据调研机构相关人士透露,三星在韩国本土的一条120K/月产能的8.5代线体,自7月开始已经陆续关停;近年巨资投入OLED的韩系显示大厂LGD,也已筹划陆续关停韩国本土的LCD大尺寸面板产能。* H) \) e( l$ C+ y% ~: V3 p; [9 L: h$ q, s; w5 |6 J3 {
+ v" b4 [" G: y* o
TrendForce资深研究经理王靖怡指出,这一波面板产能调整以韩国面板厂最为积极。其中,三星显示(SDC)受到品牌第4季电视面板购买需求急冻冲击,在9月及10月大幅下调韩国7代线及8.5代线产能,预计9月及10月7代线投片减少超过5成,8.5代线则约3~4成。
1 [- ]3 t+ m5 D% F& d% N: @4 [2 a) o1 P+ n" ^0 u! P7 b/ f( ~9 e! f
友达从9月开始减少8A (8.5代线)及6B (6代线)投片,其中8A主要受到55英寸面板售价及需求不佳影响,第4季投片预估仅剩50%左右。6B则是减少65英寸投片,预计第4季减少20%。
% u( E& `  Y8 n# R* o6 Z6 v0 j
% i; w% g. m4 v( O# B/ ]( G华星光电(CSOT)针对T2 (8.5代线)进行机台改造,因此从9月开始至年底,T2投片预估减少两成。京东方(BOE)合肥10.5线及彩虹光电(CHOT) 8.6代线至年底的投片也调降两成左右。广州夏普(Sharp)10.5代线面板厂也在电视市况不佳下,今年暂缓量产计划。
5 ~% C! ]% p& R( k# h, p% ?6 H% r. b6 ~% ~! V3 g$ b4 p- r# M$ l
因韩系面板厂今年大举关闭多条产线,中国大陆面板厂新厂产能持续开出,一消一长之下让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大尺寸玻璃投入面积占比上升至42.3%,预计2020年将逼近50%。1 }6 e5 \5 m# T% n3 ]! W! q( R6 G7 f& q# e

4 ^8 x' K- @9 A6 g由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LCD面板厂大尺寸面板产能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只能疯狂降价以抢占市场。尽管无法逃脱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从华星光电、天马、京东方已经公布的2019年半年报中均看到净利润下降,不过这与韩国三星、LGD、日本夏普、台湾群创、友达等面板厂的亏损相比,国内大陆厂商还是情况较好。$ W4 e% u# L* U6 l" d# B  U) R

5 [5 [$ o3 J% u$ t; j; x" f' y6 h5 x) s/ u2 ]- H" m8 q( y( i- J( p
如何度过严冬?
. f9 h; g& h: \6 [+ C) _% v2 K& A( d# ]) T- b0 d; V: ^
, f) W3 {3 @4 |- W$ d- q
) N/ A6 {1 |1 ~, S3 ~; y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面板产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相信未来中国大陆会成为面板产业的重镇。! B% p8 J+ X0 e. w7 [- e) }- o) H& T+ @% f8 u

" o# t, g* [) {5 F据IHS预测数据,未来5年,全球面板面积规模年复合增速降至5%,其中,中国大陆龙头企业TCL华星和京东方分别以17%和11%位居前二。8 ?% R& W8 {- e

* F- h7 o4 t2 S& n: G  ?6 q- @( d随着大陆两强的11代线相继投产,中国大陆厂商将继续巩固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话语权,继续与韩系厂商在规模和技术两方面竞争。
3 K' k5 s# I* l  t: U6 [2 k1 Q4 {! E& q0 O# K7 d  V0 _6 F/ F9 W* s# |: L0 r
陆系面板厂商加码10.5代线之后,韩系面板厂商逐渐将重心向OLED、Micro LED倾斜;台系面板厂商已经无力投资OLED,则将未来押注在Micro LED上;一直坚守液晶的日系面板厂商十分被动,正逐渐被边缘化。! D$ P. k& D5 p9 @% o, W/ h  B' ]& D2 v. y" m- A
4 p9 K6 u8 L- `
据韩媒Business Korea报道,显示器行业的发展情况正在逐渐恶化,供过于求的情况愈加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国两大厂商LG Display和三星显示都在努力通过投资应对这些难题。
9 F7 L/ ~  |: Y. H9 |2 W5 m) C9 p1 L$ E- c0 j+ B# {
三星显示于10日宣布其高达13.1万亿韩元,约合1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用于在其位于忠清南道的工厂建设QD-OLED生产线。虽然三星显示在智能手机所使用的中小型OLED面板市场占有高达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负增长及中国厂商在这一市场发力,三星显示急于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n  P. Q/ O8 `( y! u; L& A, L

) b- h$ B% i8 F$ M8 n" }/ o% Y! a面对韩系、台系面板厂商的前瞻布局,陆系面板厂商同样也做好了应对之策。陆系面板厂商在中小尺寸AMOLED上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部分产线已经量产,如武汉华星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2019年第四季量产,正在快速追赶韩系厂商的步伐。0 V1 l/ O. h4 w6 |3 K# Q6 t' N
" Q' `7 {. Z+ B, }2 O3 T. }$ e9 \8 ~) m1 I% I0 l' Y* O' n% Z% X2 N
在大尺寸AMOLED上,陆系面板厂商试图跳过WOLED技术路线,直接推动印刷OLED,与韩系厂商争夺大尺寸OLED市场。在Micro LED上,陆系厂商同样不余遗力,因为如果不重视Micro LED等新技术布局,陆系厂商积累的液晶面板产业优势极有可能不复存在。
4 q+ r# w7 R- s4 x% u& I1 S6 y0 u7 Q" ?6 N
- e( R; \9 C0 Y* A5 v6 Y* P+ _在全球面板厂商进入白热化竞争情况下,由于消费类应用电子市场增速放缓,面板产能过剩下,行业陷入低价竞争循环当中。我们看到韩系厂商如三星、LGD纷纷亏损,放弃原来液晶LCD的产线转向OLED等新技术领域;曾经的台系面板厂商中华映管已经停产,频临破产边缘;iPhone面板主力供应商之一的JDI连连亏损,不得不接受外部资金,追加投资OLED。3 W" n4 a3 M: I8 {% g/ m
0 G8 V3 s7 |. R/ U) Q+ S
& t* u9 T* J% \% `2 A4 \7 }/ F回顾历史的行业低谷,大多数都会重构行业格局,活下来是所有厂商需要考虑的。现在面板行业便是在拥有中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产能过程的矛盾当中,这也定调了未来至少2年面板行业的基本格调。. R% n/ z7 _' _, l7 _  I  }, E) ?- |/ a
7 g( }. q9 e9 }2 `9 D3 z
8 m* F% Z& M4 G如何度过这严冬?TCL董事长李东生对记者表示:”华星光电今年的对策是“极致效率成本求生存、变革创新开拓谋发展”,就这两招。
& d# e& p* P- H) t2 ~  J! B- [% c9 |  t* m# }9 S& Z% T) J4 \7 r5 N, u# C- ]5 v2 L
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效率成本,要把这个优势做到极致,才能活下来。而变革创新开拓是指优化流程、技术创新、从国内开拓到海外市场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商用显示等新业务会带动更快的规模成长。- X6 y6 N& L7 _( U: X$ f
6 S* R. K- |$ L* j( ^# T/ _; B- Z6 F% T/ t! n+ V8 m9 O" H3 ~7 f
华星光电在上半年从TCL集团分拆后,其已积累了技术与经验,同时华星光电已经全球第四大液晶电视面板供应商,随着深圳11代线年底满产,下半年行业排名将“坐三望二”。
; G( z% x: }8 j  {; B5 [0 ~! k6 T: A1 g! H. K0 ^0 K! ?! T  ]3 V; a
行业预测柔性OLED屏增长快,所以近年中国、韩国都加大对柔性AMOLED面板的投资。这两年,全球柔性AMOLED新增产能50%来自中国大陆。IHS Markit预测,2019年OLED面板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07亿美元,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有望首次超过TFT-LCD,达到50.7%,2025年市场份额将达到73%。
! j+ a& }) B8 D) \: R9 }5 ?
! g3 {; \4 Z3 y$ M: VOLED在智能手机面板市场的地位不断抬升,给面板厂商带来新机遇。三星智能手机OLED面板原本仅限于自用,但是从2015年以来,vivo、OPPO等国产手机开始大量导入OLED,让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进一步扩大。/ h, `0 ^$ |- k9 z( H6 X
# J. b- n, s; n" y$ u$ z4 ^1 y7 T1 ^2 Q% \& ^, B( X9 P- ^' S4 q( V! D5 E
与此同时,国内面板厂商也开始大量投资OLED面板产线,截至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OLED面板产线超过15条,其中部分产线已经在量产爬坡当中。5 r4 l+ T+ D8 i* m4 d4 ]2 y( `# t% j3 g& ?- d
5 M$ H" N5 N- Y% j. P7 z2 f
0 b+ b& h$ `) F: S$ e, ^  `; w全球中小尺寸OLED规划产能十分巨大,同时OLED面板具有轻薄、高色域、高技术集成性、柔性等优势,近两三年来,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导入OLED面板,OLED面板发展势头正盛,因此这也成为面板厂商开拓新领域和谋求技术创新的新方向。: b- t, P# S. M3 x8 C  r) `; U
# ?: b8 K# R" v  s$ N7 U1 S! V0 ^# W7 U: ^( C$ d+ h
: T, U+ v- e4 @. A( o与华星光电所发展的路径不一样,京东方则是走产能规模效应的路子。受益于过去数年中国国内资本的助推和制造业的发展,人才、技术、产能规模都快速向中国龙头集中,上半年全球产业仅中国三家面板领先厂商持续盈利,未来这种趋势将有望进一步加强。* ?' T; q# k/ h" k! B; {/ a, s  g! g  T9 m" J8 K
3 q0 z1 k2 C- K. ~& @
2 c9 K" }% }  {虽然面板行业处于低谷期,但是可以看见京东方并没有停止产能扩张的步伐,并且加大在柔性AMOLED方面的投入。在规模效应下,京东方抵御着行业低迷的盈利压力,并且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经过数年高速规模扩张,已经在TV应用、IT应用、移动设备应用等领域建立起规模的全球领先地位。
) @% `" n4 r; f4 b1 j( x; X: Q9 z: p$ z
! J% e% K/ |: ~/ ^* \" v8 ?  i
  |' G% J: }0 H/ t5G机遇,8K高清应用
  j+ s, K3 ~) d, r2 H
. q& t9 ?/ x- X, ~! m6 x2 e$ Q1 a$ t) u$ n) q) C0 `
TCL董事长李东生在IFA期间对外界表示:”现在很难判断全球面板业明年能否好转,因为有变量。现在面板行业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产能会退出。从需求看,显示屏应用场景增多,除了家用,还有商用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商显市场每年增长超过30%。4 T3 K; J( b, V2 v& j- g% w1 d) W7 K: ^
' M  e! X+ J, T% H! s. ]
# e0 G8 _. Q1 u" }8 {% c/ u不可否认,整个面板的行业低谷期何时能结束还没有定数,但是即便如此艰难,场内的玩家,尤其是现在领先的中国大陆企业,肯定不会轻言放弃,或许可以趁着这一次行业危机逆势扩大规模,抢占下一阶段的重要位置。! D' S- P) \7 l$ ]7 U8 j
( L4 @1 [0 o, z. N6 ~, L0 Y* z2 u, q# ?! T. h" n% m  }- O% ~$ t  o2 q1 U; @: E* R$ z- L
首先半导体的显示产业是国家科技技术实力的体现,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上的实力表达,其次在未来AIoT和5G的产业布局中,面板显示应用是长期而持续的需求,其会不断成长,如柔性、可折叠、透明显示、近眼显示等诸多产品技术创新,这些均在酝酿当中。( n& G: j' {; C
$ ?' Q- q/ m6 a2 P9 k. W
为了“熬过”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低谷,避免单一业务依赖,京东方发力物联网,将其作为新兴发展业务,意在寻找新增长点;而TCL则走“半导体 产业金融”路子,通过投资上海银行、宁德时代等企业,增添收益抗风险。# C) ?5 T4 z/ E& O9 c( A, }5 c9 s( f

0 R" Z. S- I4 Y# x虽然智能手机这一两年的增长放缓导致中小尺寸的面板厂商受到很大影响,包括LGD、JDI等巨头都相继爆出退出该面板业务,但是谁都说不准,5G机遇下,智能手机或将会再次爆发,进入换机潮。
# m# \6 t4 y/ w, \6 S; ]2 |4 b0 H, g0 ?5 |# V6 X0 T3 ]. Y& A' ~
现阶段包括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都已经逐渐上马AMOLED的产线,或许在抵不过市场低谷和连续亏损情况下,巨头退出后留给他们的机会空间会更大。6 E# C5 o4 j1 J4 h% Q5 i- l+ @( X7 Q$ ]" _, z" `" [
' z2 x  _7 A. w1 V
0 s/ r# F8 h/ b相比中小尺寸面板逐渐向OLED迈进,电视大屏市场这一进程则并没有太顺利。彩电行业整体低迷已成不争的事实,LG Display电视事业部营销与市场副总裁李尚勋对记者表示,目前液晶电视已经遇到了瓶颈,由于开发价值低,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价格战,包括整机厂商和面板厂商都面临经营困难。, p; j. u: I4 U3 S
- ]0 s7 i1 A& S9 b
' p1 N- e4 H3 J' n1 e6 f# a0 n7 w他补充到:”后液晶的时代,对显示行业来说是新的增长点,那必然是OLED。”有长期观察OLED行业的人士表示 “OLED市场的潜力可以说是无穷大的,我认为它现在还没有发挥到10%。”剩下的90%空间,那便是OLED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E6 f1 y: m4 {8 R$ ~7 j; `: E+ j7 L2 q, W. a8 e
+ Z; `6 M' v' e2 K7 U8 Z# D0 H, n# B) @2 X
如LG电子推出的壁纸电视;索尼第一个推出了了CSO荧幕自发声的电视;LG Display在2018年CES上推出了可卷曲电视的原型机等。* @0 I& M0 G9 C; t0 G) s
) ]6 D- ^  Z: }- X- }3 W0 _
, i' D8 B4 }6 X  _" ~  dLG Display电视事业部营销与市场副总裁李尚勋表示:”OLED电视还比较贵,因为处于电视产品金字塔的顶端,各大整机厂家和渠道推动的力度也不同。$ w3 y0 r" [+ |$ ]7 F' ~2 R( U% s( v2 m" r
# k4 w' I# I! d5 R1 o5 Q' Q% z" a
不过随着广州OLED面板工厂的量产,这会直接解决多年来OLED面板产能不足的问题,预计初期每月OLED面板产能将会达到6万片,到2021年月产能将提升至最高9万片。再加上月产能4.5万片规模的坡州第10.5代OLED工厂于2022年启动,年产能可达到1000万台以上,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持续增长的大尺寸OLED面板需求。LGD将会持续推动OLED面板的发展。; E% x( l. l$ m! _4 B0 o4 L) l$ y2 M+ {1 T- l
$ N5 `, U. ]6 ~4 Q( Y: p- f  v- x- N, M1 i
作为面板厂商的LGD已经逐步理清自己的发展策略,而作为终端厂商的代表创维则有自己一套策略办法。面对5G、8K、AIoT的机遇,创维做了几个转型策略。
6 e4 q; J3 u$ L2 W; A  k  s; R1 ?) g( p' R( T. e# c1 d* J1 H$ K2 t) U
一是要从终端向系统转型,如,创维数字(10.200, 0.40, 4.08%)从单一的机顶盒公司向系统集成商转型,利用与各地广电公司的合作基础,从卖机顶盒到提供智能家居的安防监控、传统电器智能化的服务。
0 s  @2 g- |  ]* p- z8 o
) {6 p1 L! [( p9 U, ]& ]7 K二是从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肩前进转型。做上下游产业金融,以及用户的售前、售中、售后和内容、科技服务,研发一个AIoT智控中心,既可控制全屋家电,还有一个32或24英寸的大屏,可做各种各样的沟通互动。4 G: h+ {' S5 d" g/ ~% b% N
- V# b( s% F; Z3 \: T8 q1 P$ O/ x+ i; I+ p! ], |  m6 f
! h' w. V+ f' K5 G+ E) y. x9 ]三是从消费电子单个销售向智能人居服务集成商转型,以前单独卖冰箱、彩电等,现在创维正研发智能系统、智控中心,未来会向地产商提供智能人居系统解决方案。( n+ X* {% n9 r) ]) Z% z0 O9 ?
$ W0 N( B8 `6 z" C" N4 o% N
: v! ?# [. U1 v0 i! z* C0 _5G给消费电子行业甚至全行业都会带来很深的影响,TCL实业的CEO王成表示:“当然,5G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在超高清视频传播方面有巨大机会。”5G与4K、8K的图像解码结合,今后5G在家庭可以进行超高清视频通话,5G还可以与AR、VR显示结合。+ v( }" ^, [8 T3 ~
! b6 v$ [& q& o$ I  x2 E1 b+ N
0 a  H; b& I% i- A/ d" s1 A4 b面板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彩电业、智能手机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环环相扣。面对行业困局,每个领域都开始各自找新跑道。# Z$ N9 R* ]+ {/ V# z" v3 q: q3 \7 Q8 Q$ E/ n5 A* \
: `! [( N6 `* F' R) U
1 D2 l+ D! i' ]4 @# L即使韩系厂商三星、LG在屏幕制造利润和营收上遭遇困难,不过其不论在手机还是大尺寸电视领域的制造,技术依然处于领先。# U+ C# T- S1 F. n/ u: T  f

1 t. r$ `5 R* Q8 ^据面板行业分析师预估,面板产业低谷会持续至少2年,从中长期看,最终将达到产销平衡。
0 m' B4 ]1 C0 P( @8 |8 m# v; H: V+ E" K# Y: M; j5 w4 \0 n9 a* b. Y# ~) f. b9 E& @
原因有:传统显示市场的需求仍在增长,如果每年面积增长10%,就可消耗一条新增11代线的产能;新增商用显示需求还有智慧屏等新产品形态;海外新兴国家市场,像印度去年彩电销量1200万台,仍有成长空间;技术创新,如叠屏液晶电视,性能与OLED电视相仿,一台产品消耗两块屏,又如AMOLED的折叠、全柔性、屏下摄像等技术。! v; A$ ?$ H: P0 [5 G& ^. ?
6 a7 Z7 L" e, P' r% P; K; G9 ~7 x5 N6 S' t. a  Z
长远来看,在5G、AIoT、8K大潮的影响下,面板行业短期内可能依然处于低谷,可是中长期来看潜力依然是巨大的。0 v1 ~( t$ P% Z' K3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23 06:5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