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 目的
2 |+ Y* H* u$ S/ s9 b- V3 m 原理图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一份规范的原理图对设计PCB、跟机、做客户资料具有指导性意义,是做好一款产品的基础。原理图设计基本要求: 规范、清晰、准确、易读。! A B* a' M1 R$ b( |1 G5 v' f+ w6 m
因此制定此《规范》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培养硬件开发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增强硬件开发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发成功率,保证产品质量。* s. N- U% z/ z* ^7 X
( a' f: A! Y: x7 j6 F, n( C 1.2 基本原则
# u! B. c: e- i; F! f2 b f. L9 Z# h 1.2.1 确定需求:详细理解设计需求,从需求中整理出电路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要求等, J. @/ _6 |2 I, [) P% p
![]()
6 C; P( E! A# M9 q! v4 H+ N
7 u) p/ O3 ?2 E5 E& o# K1 X7 M 1.2.2 确定核心CPU:根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对CPU进行选型,CPU选型有以下几点要求:
; ?4 G" c% z \ - 性价比高
- 容易开发:硬件调试工具种类多,参考设计多,软件资源丰富,成功案例多
- 可扩展性好
6 c& J+ E* V2 n1 p$ m' t ) |/ Y5 t. v' G" y7 |* h) Q
1.2.3 参考成功案例:
# k' L! \$ }/ R 针对已经选定的CPU芯片,选择一个与我们需求比较接近的成功参考设计,一般CPU生产商或他们的合作方都会对每款CPU芯片做若干开发板进行验证,厂家公开给用户的参考设计图虽说不是产品级的东西,也应该是经过严格验证的,否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芯片推广应用,纵然参考他们设计的外围电路有可推敲的地方,CPU本身的管脚连接使用方法也绝对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当然如果万一出现多个参考设计某些管脚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细读CPU芯片手册和勘误表,或者找厂商确认。1 [9 T: U3 C# Q$ R
另外在设计之前,最好我们能外借或者购买一块选定的参考板进行软件验证,如果没问题那么硬件参考设计也是可以信赖的,但要注意一点,现在很多CPU都有若干种启动模式,我们要选一种最适合的启动模式,或者做成兼容设计。1 j8 T. i; N- }( N$ z% u
8 n8 a, |6 F* A8 h# Y
1.2.4 对外围器件选型:
3 H7 |* M4 v. h! p3 j$ v 根据需求对外设功能模块进行元器件选型,元器件选型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 _6 G" e3 H- _ - 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偏芯片,减少风险;
- 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减少成本;
- 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 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
- 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种类比较多的元器件;
- 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 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d, M3 p5 l' t- P+ l4 L5 F
9 H1 O4 ^6 \8 G6 }
1.2.5 设计外围电路7 R. L2 r" R( J% m: s. H; {
对选定的CPU参考设计原理图外围电路进行修改,修改时对于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找至少3个相同外围芯片的成功参考设计,如果找到的参考设计连接方法都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参照设计,但即使只有一个参考设计与其他的不一样,也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细读芯片数据手册,深入理解那些管脚含义,多方讨论,联系芯片厂技术支持,最终确定科学、正确的连接方式,如果仍有疑义,可以做兼容设计。这是整个原理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b0 q v1 K* Y% G& `" O
- 对于每个功能模块要尽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参考设计,越难的应该越多,成功参考设计是“前人”的经验和财富,我们理当借鉴吸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起点;
- 要多向权威请教、学习,但不能迷信权威,因为人人都有认知误差,很难保证对哪怕是最了解的事物总能做出最科学的理解和判断,开发人员一定要在广泛调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最科学正确的决定;
- 如果是参考已有的老产品设计,设计中要留意老产品有哪些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与硬件哪些功能模块相关,在设计这些相关模块时要更加注意推敲,不能机械照抄原来设计。
) E1 m& j% H: S* ~, W. @
2 h, {, Q: f: J* e 1.2.6 设计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 O) G' o. w' y" \/ @8 W, J 硬件原理图设计还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要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成功的参考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些原则,但因为我们可能是“拼”出来的原理图,所以我们还是要随时根据这些原则来设计审查我们的原理图,这些原则包括:
3 `. W, Z7 W: s: k3 O - 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分割;
- 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割,单点接地,数字地可以直接接机壳地(大地),机壳必须接大地;
- 各功能块布局要合理, 整份原理图需布局均衡. 避免有些地方很挤,而有些地方又很松, 同PCB 设计同等道理;
- 可调元件(如电位器), 切换开关等对应的功能需标识清楚;
- 重要的控制或信号线需标明流向及用文字标明功能;
- 元件参数/数值务求准确标识. 特别留意功率电阻一定需标明功率值, 高耐压的滤波电容需标明耐压值;
- 保证系统各模块资源不能冲突,例如:同一I2C总线上的设备地址不能相同,等等;
- 阅读系统中所有芯片的手册(一般是设计参考手册),看它们的未用输入管脚是否需要做外部处理,如果需要一定要做相应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芯片内部振荡,导致芯片不能正常工作;
- 在不增加硬件设计难度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软件开发方便,或者以小的硬件设计难度来换取更多方便、可靠、高效的软件设计,这点需要硬件设计人员懂得底层软件开发调试,要求较高;
- 功耗问题;
- 产品散热问题,可以在功耗和发热较大的芯片增加散热片或风扇,产品机箱也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把机箱做成保温盒,电路板对“温室”是感冒的;还要考虑产品的安放位置,最好是放在空间比较大,空气流动畅通的位置,有利于热量散发出去。
' L5 s+ I! i% k7 f : g/ w9 p) c0 Q1 E1 t5 i1 E) o
1.2.7 原理图审核
2 O7 }, I# H7 O7 J% t2 l 硬件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应该按照以上步骤和要求首先进行自审,自审后要达到有95%以上把握和信心,然后再提交他人审核,其他审核人员同样按照以上要求对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分析解决过程同样遵循以上原则、步骤。
9 U) e9 z1 D* A d3 T/ `+ c, x8 r; F; ] ! ~- D1 c) d% i8 L! E7 j
1.2.8 设计基本要求
) j Q) c, K! C/ q: H 只要开发和审核人员都能够严格按以上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和审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硬件开发人员设计出的电路板一版成功率都会很高的,所以提出以下几点:
3 E r' B9 `+ S( d$ e - 设计人员自身应该保证原理图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设计即是审核,严格自审,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审核人员身上,设计出现的任何问题应由设计人员自己承担,其他审核人员不负连带责任;
- 其他审核人员虽然不承担连带责任,也应该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严格审查,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同样反映了审核人员的水平、作风和态度;
- 普通原理图设计,包括老产品升级修改,原则上要求原理图一版成功,最多两版封板,超过两版将进行绩效处罚;
- 对于功能复杂,疑点较多的全新设计,原则上要求原理图两版内成功,最多三版封板,超过三版要进行绩效处罚;
- 原理图封板标准为:电路板没有任何原理性飞线和其他处理点;
- 每张原理图都需有公司的标准图框,并标明对应图纸的功能,文件名,制图人名/确认人名, 日期, 版本号;
- 对于重点设计的相关模拟电路产品,没有主用芯片、外围芯片以及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连接方面的问题。所以,元器件的选项尤为重要,对于硬件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一定要注意。3 ?8 L3 C& @( s+ i# W
2 {) }- d. v+ E- r: D1 r5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