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FET 的全名是场效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先从大家较耳熟能详的MOS来说明。MOS 的全名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 构造如图一所示,左边灰色的区域(硅)叫做源极(Source),右边灰色的区域(硅)叫做汲极(Drain),中间有块金属(红色)突出来叫做闸极(Gate),闸极下方有一层厚度很薄的氧化物(黄色),因为中间由上而下依序为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因此称为MOS。
8 g8 r8 }% i- Q- Y- }& t4 _" e1 H2 k8 a% H9 [, e0 V* s, s
7 c# {& x! \" s- w4 S5 ?: O, S0 f' j8 i+ f( [
# p6 C8 B; {- H8 t* ]5 fMOSFET 的工作原理与用途( X1 N. R& j! m/ \, S
3 y- @, T" O8 w U2 e+ t5 x/ q1 m" k# z9 H
* S8 G5 n) T: W/ M; H4 V: }' ?/ z6 p
MOSFET 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电子由左边的源极流入,经过闸极下方的电子信道,由右边的汲极流出,中间的闸极则可以决定是否让电子由下方通过,有点像是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因此称为闸;电子是由源极流入,也就是电子的来源,因此称为源;电子是由汲极流出,看看说文解字里的介绍:汲者,引水于井也,也就是由这里取出电子,因此称为汲。8 f! n% i/ n1 }0 J! s: w. F) D) X6 d% K2 Y" c2 E7 c
# e2 X$ H. z/ {: P, _4 R o, C( M+ q5 v
9 c6 J& I+ I3 a' j6 a0 R. H5 l8 p) i" P9 ~3 |5 e3 q- B( s
·当闸极不加电压,电子无法导通,代表这个位是 0,如图一(a)所示;$ E( }; y3 y0 p3 o
# c7 Y& H) }3 P! p: G# Q) i$ |, T) o3 M; r* |1 s
. G/ t. ^. J8 \5 v$ y6 E$ A1 D8 b, m5 q: p) a/ E, z9 w
, v6 q) F4 x$ g0 v1 V+ W; c4 H e·当闸极加正电压,电子可以导通,代表这个位是 1,如图一(b)所示。& {0 @/ {3 [2 G$ Q) o
+ N4 [. ?* l t, I. ]* g) e0 x5 H
O% q& |( I! l3 W5 F: r% XMOSFET 是目前半导体产业最常使用的一种场效晶体管(FET),科学家将它制作在硅晶圆上,是数字讯号的最小单位,一个 MOSFET 代表一个 0 或一个 1,就是计算机里的一个位(bit)。计算机是以 0 与 1 两种数字讯号来运算;我们可以想象在硅芯片上有数十亿个 MOSFET,就代表数十亿个 0 与 1,再用金属导线将这数十亿个 MOSFET 的源极、汲极、闸极链接起来,电子讯号在这数十亿个 0 与 1 之间流通就可以交互运算,最后得到使用者想要的加、减、乘、除运算结果,这就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晶圆厂像台积电、联电,就是在硅晶圆上制作数十亿个 MOSFET 的工厂。7 d$ t3 l9 L" f# o
# [9 \8 @2 s5 r4 {: y, }2 p* \9 c& N# U2 G. W; a
( i$ d( R! O1 Y8 f {& J7 \闸极长度: 半导体制程进步的关键7 X; p! R1 E- m& U9 ?% n8 ]& m% L
2 B" R1 `# R2 e" R/ u1 |8 b
/ P! h3 q: x# T- g1 {: O4 Y, q4 u; ^- [$ h: Q8 j& R% |
在 MOSFET 中,闸极长度(Gate length)大约 10 奈米,是所有构造中最细小也最难制作的,因此我们常常以闸极长度来代表半导体工艺的进步程度,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线宽。闸极长度会随工艺技术的进步而变小,从早期的 0.18 微米、0.13 微米,进步到 90 奈米、65 奈米、45 奈米、22 奈米,到目前最新工艺 10 奈米。当闸极长度愈小,则整个 MOSFET 就愈小,而同样含有数十亿个 MOSFET 的芯片就愈小,封装以后的集成电路就愈小,最后做出来的手机就愈小啰!。10 奈米到底有多小呢?细菌大约 1 微米,病毒大约 100 奈米,换句话说,人类现在的工艺技术可以制作出只有病毒 1/10(10 奈米)的结构,厉害吧!; h. h; b: S; q
4 f! F `1 S- R+ m5 U; S5 H- t. b' A+ l7 `: o! p- i
注:工艺线宽其实就是闸极长度,只是图一看起来 10 奈米的闸极长度反而比较短,因此有人习惯把它叫做「线宽」。2 p! r) g; h2 K: N. s3 x- w2 y
: z, S# N Q4 T% O
) R! j" l' [6 u( j4 J. O
4 K1 ^1 C: o0 ~1 D$ m: OFinFET 将半导体制程带入新境界
) n4 F- g: Q) W( A4 r {; M. y: P0 A4 @( U4 O# S% y! c( ^1 ]) x6 i8 @
6 l( f k, @: N/ f& Q* v* L9 D" M" r% D+ }" j7 u1 D7 C
MOSFET 的结构自发明以来,到现在已使用超过 40 年,当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奈米以下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麻烦的是当闸极长度愈小,源极和汲极的距离就愈近,闸极下方的氧化物也愈薄,电子有可能偷偷溜过去产生漏电(Leakage);另外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原本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是由闸极电压来控制的,但是闸极长度愈小,则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图一红色虚线区域)愈小,也就是闸极对通道的影响力愈小,要如何才能保持闸极对通道的影响力(接触面积)呢?- D& L+ \8 v* u* U5 V3 ]- n# V' m
6 _* W* B5 x0 t1 w9 c8 g/ p- J6 s4 B# `1 S+ |9 V: \1 r, V* q0 @: F" D$ [$ w& g
# b1 e% l3 b5 F5 S" i
( I0 k' G, W% M: D+ b9 N因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胡正明、 Tsu-Jae King-Liu、Jeffrey Bokor 等三位教授发明了鳍式场效晶体管(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FinFET),把原本 2D 构造的 MOSFET 改为 3D 的 FinFET,如图二所示,因为构造很像鱼鳍 ,因此称为鳍式(Fin)。+ q5 s% I; {0 u3 L5 [
/ H4 {( I& n0 n% v9 j8 Y. e" A
0 ~, A8 M5 H+ k; B+ L' M& x7 s4 |6 j2 r6 ^ z+ R" N
G) S5 E" s( E. }* S# h# r. `+ n' A2 c, j' ]! C0 Q* [, n& W
) e8 j6 g. O. @6 w由图中可以看出原本的源极和汲极拉高变成立体板状结构,让源极和汲极之间的通道变成板状,则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了(图二黄色的氧化物与下方接触的区域明显比图一红色虚线区域还大),这样一来即使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奈米以下,仍然保留很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控制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因此可以更妥善的控制电流,同时降低漏电和动态功率耗损,所谓动态功率耗损就是这个 FinFET 由状态 0 变 1 或由 1 变 0 时所消耗的电能,降低漏电和动态功率耗损就是可以更省电的意思啰!. V4 ?! c6 n* m+ b- V! j7 f1 e4 K# N+ C" `7 M8 C0 H
) _6 E; U$ E9 w, y3 I# q% o# F" p& a" b, S2 d+ {
% F: Q: |5 q' F& O+ }; @
掌握 FinFET 技术,就是掌握市场竞争力" s; c7 w u! S1 C& V, J
4 g8 z& ^5 ^/ _5 a, \/ y) J+ k4 x. |8 S$ B3 A3 K
) v5 s# z& u# F5 x7 a8 J- h: a9 R# f5 U4 a( L" t* ` H0 [2 a4 a; w# W- a" J
简而言之,鳍式场效晶体管是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奈米以下的关键,拥有这个技术的工艺与专利,才能确保未来在半导体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是让许多国际大厂趋之若骛的主因。
9 c- l# A* C1 C2 c" b&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