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继陆续改变搜索、电商、家电、汽车等诸多行业后,DeepSeek以及其代表的AI技术正在深入改变资讯客户端。 - T8 i* V, B4 Z: p" o9 X4 D" ]
* d% j) ^8 h: P" }. `
% s# o8 W8 `- {. J; B; Y0 z
前两天 ,我发现新浪新闻宣布上线了AI助手“智慧小浪”,就简单试用了一下,出于好奇,又打开了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新闻三大资讯客户端,我发现,原来大家都悄然以各自的形式在拥抱AI。4 f! \; b! q0 p7 I7 h/ Z1 C
, X. v, ~+ K: X* I% G; K' K" I \
![]() <a href=\"#\" rel=\"nofollow\">
$ m& ^- a8 @( V- I8 I! n6 U(图源:新浪新闻)
8 I, j5 a0 v+ U" g. B" ?- G
; o% v. t+ Q; v2 y
: A9 i1 F4 `+ D- m- B4 y那么,资讯客户端们在拥抱AI技术上有什么不同思路?AI大模型技术将给资讯客户端带来什么新的价值?对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和百度App体验一番后我有了答案。2 z' V' U3 W, S0 e- Q
$ ~( s: s( N; d' e0 p' s) Y# D0 a5 a0 J7 {
资讯客户端的AI大模型战事: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Z( j4 Q7 a" O @7 N( o
6 A4 R" Q, L9 g( Y! j! d5 J
% c$ l$ q; A' t1 n) ^) V6 O; ?8 H* e3 [8 [0 z8 `
1、AI在哪里?不同平台差异巨大。7 F! N: O8 [ L I4 ]
4 @9 U, w3 M$ t, N百度的AI技术强大,且已与搜索、网盘、文库等应用深入结合。不过罗超频道体验时发现,百度AI技术尚未与资讯内容本身进行“因地制宜”地融合。用户可在百度App使用AI搜索相关热点事件,获得AI整理的内容梗概。0 z6 z. k. T& e* T' P
& R, S( M$ i: q+ j& C6 H# U/ n# l7 J% j
这一点,今日头条右上角的“头条AI”也提供AI对话式的总结。
* o" c% Z; _8 ?8 Y! t( \ b6 D+ F4 _4 H
- }9 v# q8 G, j0 n- R d![]() <a href=\"#\" rel=\"nofollow\">
! ~8 v9 i# W% o" H7 o- P(头条AI与搜索紧密结合,可对事件进行智能归纳) & [; E1 F, Z) z/ M+ M# D
) i, }+ P3 _/ C. ]( A
4 m; e0 s2 ]% B) O; V9 f0 w( |不过,百度AI搜索与头条AI本质都是AI搜索,与新闻资讯业务没直接关系,在DeepSeek、元宝、豆包等特定的AI大模型助理上,用户也能获得相似的体验。
, ]& x: j# b; T2 B) _- k0 m4 \ s0 o/ H+ x; c
相较而言,今日头条的AI订阅倒是独此一家,可圈可点。简单地说,头条AI会AIGC生成海量热点话题内容并保持更新,用户可订阅感兴趣的话题,并关注其动态。1 O% g- [! n. c' l6 O; z
5 }; e6 G; e6 H
9 ]- ^6 u+ {" `& I![]() <a href=\"#\" rel=\"nofollow\"> $ v0 E* u2 t' s* p& |* V( a9 n
(今日头条的AI订阅让用户可关注海量热点动态) ; J X0 B' |1 J3 e$ K+ p
3 W8 a* i# r6 `/ ^( {; z$ U; {/ D2 u/ J ]
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的存在逻辑则截然不同。除了可在“我的”菜单点击“智慧小浪(DeepSeek版)”就新闻热点展开问答式搜索外,新浪新闻AI化的最大特色是与内容紧密结合。* Y9 C) M( @( O7 J9 t1 K* {
+ F" C; o1 e( ~, E& r2 m
比如我在很多文章的末尾会看到“智慧小浪”的智能话题推荐,点击后就是与“智慧小浪”进行对话问答;当我搜索“iPhone涨价”时,结果首先会出现“智慧小浪”的智能总结;在点击热点专题或者热榜话题后,首先看到的同样是“智慧小浪”的AI回答……在新浪新闻内容的许多“角落”,你都能看到“智慧小浪”见缝插针般地存在。
1 I' i3 a$ b9 ` s3 O. O9 {9 T$ F3 p
![]() (新浪新闻“智慧小浪”与内容结合,润物细无声般地存在) : F: L5 Y1 H, U6 d( |$ d/ k
6 D% W$ X, B# z0 @3 A
3 F( H4 H5 }9 W* t$ e9 W新浪新闻AI几乎会对所有重大热点进行智能总结,并生成内容,涵盖事件脉络梗概、时间线、不同观点梳理等。具体呈现上,作者为“AI看天下”、由AI生成的“智能总结”热点概览文章,会出现在要闻频道的信息流中。' Y1 p& ^! [2 Y* ^8 n
: r6 f) z, i9 i
- F, s+ c& T3 `- ]![]() <a href=\"#\" rel=\"nofollow\"> 1 i7 O' t* Z# V- B
(新浪新闻“AI看天下”发布的AI生成的智能总结内容)
3 S8 r7 T- l% i; }/ p! i% ?2 o0 J+ {9 x" a, M% U
2 v0 b6 R: `9 z# e0 S
在“俄乌冲突”等热点专题下,新浪新闻还用AI整合了“AI问答”系列,让用户对关于该热点的不同角度讨论一目了然。+ _ Q( U: ?% g8 c; w6 L9 @% ^
3 ~: n& q% F5 F- j: d" H! p6 e, L
: O' i: C1 K1 ?7 K0 a
![]() <a href=\"#\" rel=\"nofollow\"> / }& `2 g- ~5 d% i2 g0 _ M# B, w
(新浪新闻“AI问答”系列内容已成为热点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8 Y$ V% ~( ?- A& B: T! I, d& ]
% J+ a" H3 Q3 D# X" k2 I9 N# L; M7 h% w" r; e
当我进入到“哈佛大学禁招国际生”这样的专题后,由“智慧小浪”基于深度思考AI总结的热点概况也会呈现在黄金位置。
* s8 r- V0 }! R( r3 Y4 v2 c
# |. B$ t' T, y6 w1 G( @, @* b' X
$ Y6 `9 U# o/ C% n- v8 q! H" H( t1 E![]() <a href=\"#\" rel=\"nofollow\"> 6 t" ?) h1 _; W+ I. Y! a5 m
(热门专题页面首先会呈现“智慧小浪”智能总结的内容) : `+ k7 |& T" z9 ^
* f& y6 X$ u* x) T) A9 h# W$ x2 k! c( F3 {6 k0 v7 y- ~8 Z
总而言之,在新浪新闻App,“智慧小浪”的存在感极强,用户不需要特意去打开“智慧小浪”,AI会在搜索、频道、专题、热榜、文末等等地方自然出现,提供准确的AI总结内容。
: A: i7 y$ e" L2 u- o7 k: J2 P( w% I P4 W) {
2 Q: A$ l( ]) h腾讯新闻也提供了AI新闻助理“新闻妹”,其交互逻辑跟新浪新闻“智慧小浪”有些形似,但入口藏在“我的”菜单,未与腾讯新闻的频道、专题、文章等新闻阅读场景结合,更像是元宝嵌入版。
5 h. P* S- v& t% J6 v
* j/ D7 x7 x7 d7 M- Q' R4 R- A% w6 ^* n5 b2 D) n" u
![]() <a href=\"#\" rel=\"nofollow\"> 4 I+ x9 e* @; c+ W
(腾讯新闻新闻妹)
! v! v7 L* o) t- t! R' o4 B5 d6 J: @7 f
" a1 L( Z4 ?7 l# U) o$ H当然,腾讯新闻也有“独一家”AI功能:评论AI总结,也就是对评论区网友们的讨论进行摘要总结,让用户秒懂吃瓜群众的风向——建议新浪新闻们可以跟进。0 ?! i+ @3 W5 o8 Q
1 |5 U5 y0 u4 x# R" f8 V. h9 M# n8 L8 ]4 j' z1 M
![]() <a href=\"#\" rel=\"nofollow\"> 8 J' q. V! P: V" |8 L+ e; R) v }
(腾讯新闻的评论AI总结,让用户一眼看透评论区)
/ Z: H' b/ ^2 a$ B' v9 q9 d% o6 n- @$ }0 ?
' Q( C: l& P8 H9 c
整体来说,新浪新闻的AI存在感更强,有一种“环绕式”的存在感。更重要的是,新浪新闻的AI,不论是智能总结、AI问答、AI搜索还是延伸阅读,都与用户的高频内容消费场景自然结合。我认为这种让AI与内容消费场景结合,而非做一个独立的AI助理的入口才是资讯应用AI化的主流趋势,“AI看似处处不在,却又无处不在”才是好的体验。* @0 E# A% F" Z/ S8 }. h
" ?. N* O5 E6 T% {. |2、AI内容怎么样?不同平台表现大相径庭。8 T+ v* t9 j' f9 z
3 G' f/ Z, n( q' N3 X
就资讯客户端而言,最值得关注的,还是AI生成的资讯本身:是否靠谱、好不好看。我选取了一些热点新闻,来看看几个平台的AI生成能力,结果还是蛮让人意外的。- T1 r7 c* M. F" v" e
) g* e$ P! o- R. g/ s- @5 @5 o# P
/ Z! Z! |/ p$ N虽然都是使用DeepSeek这样的深度思考模型,但有的平台的生成结果明显较为简陋。比如5月下旬比亚迪25年掀起的价格战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已成为新闻事件。对此,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的参考资料多达74条,生成的结果最全面,腾讯“新闻妹”和今日头条“头条AI”分别只有5篇和9篇参考内容,生成结果较为简洁;百度AI搜索(智能模式)只给出了比亚迪的股价图,没有任何事件总结。! x% k& B( h* n' {: @1 V$ `6 H G
8 N" N _: o6 S) ?
, b0 o2 E3 ]0 ]" c0 j4 J![]() <a href=\"#\" rel=\"nofollow\"> + {; \- {3 {: \ C9 P9 }
& b/ n D6 e% {
/ y1 V" z$ O1 P% @# {1 B% X
再比如华为日前发布了折叠屏笔记本电脑,针对此,新浪新闻的“智慧小浪”找到了133篇参考资料,生成了十分详细的产品介绍与总结,除了产品亮点外,还有市场定位分析、用户场景分析、产品线未来展望等,且适当地引入了产品评测图文和视频供用户参考。
+ q9 H" R: k6 ~2 z; x6 s8 n! _. W3 {/ W
- z, h0 y+ y1 F![]() <a href=\"#\" rel=\"nofollow\">
6 L& s5 _! G( r; u0 L, ^' t(针对“华为折叠屏笔记本”,新浪新闻“智慧小浪”给出了详细的结果整理)
5 R U. N. L- m. I/ Y
6 x* [# p4 a) Q! T7 Q' g) N" V Y9 G
) b: p1 L$ t1 u0 t+ b9 b而腾讯“新闻妹”、今日头条“头条AI”、百度AI搜索的参考资料分别只有11、5、4条,生成结果也更加简略,甚至连新品发布日期都没有。
' ]* h. ?9 W, p
7 Q/ b0 \ ~. V" Z2 A! ~! z6 j. A9 h/ j* b
![]() <a href=\"#\" rel=\"nofollow\"> * F9 t' X$ T1 C( O3 d( F7 L7 T
(不同资讯客户端AI针对同一问题,参考资料数量往往有着数量级差异)
: p- L7 }& B1 m+ X
9 D6 H# O6 w* Q) y
' {' ?( C+ B" d* J$ P整体上可以看出,新浪新闻的AI生成能力明显更强一些。
5 y' u, n1 k8 Q4 ^- |, R1 Q$ K A! o0 P
主打一个准确靠谱。5 c$ C7 b* |" a& \
: c& N. z( w$ {1 I
很多AI生成的新闻摘要会存在幻觉问题,一方面是信源本身就是错的,比如基于匿名网页生成内容,匿名网页内容的真假、对错以及是否过时AI无法判断;另一方面则是AI算法本身会存在幻觉,“先射击再画靶”的问题也十分普遍:AI基于一个结论再去编造论据来佐证。+ T: y% k0 t: Q! X
" A$ u" D; f2 _4 {: j, t' }' L
& s2 W" Y$ ^0 @5 E4 k1 h新浪新闻规避AI生成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拥有新浪新闻与微博两大渠道,形成了数据源优势。其中,新浪新闻接入绝大多数权威媒体内容,微博在权威媒体外还有大V、官微、KOL、明星、名人、当事人等第三方认证创作者,他们在持续输出大量的实时热点信息。基于双重权威数据源,新浪AI内容生成的“原材料”更有保障,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参考信息源比其他平台普遍高出一个数量级,单单是来自微博认证用户的内容都足以碾压友商了,因而生成的内容准确性更高,更靠谱。
* \& r) u; u# r, M- J7 b: P5 `: e) V' j+ C
$ F! ~$ k; O8 n' f! y7 |9 v" U2 z![]() <a href=\"#\" rel=\"nofollow\">
% Y g i9 [7 x/ F; O(在新浪新闻“智慧小浪”搜索“比亚迪价格战”,参考内容部分来自微博)
# j! z0 i$ p* T1 f) g/ o) P- T( |5 |7 \0 m: n* A
" B* Q" U+ L2 I2 O1 j% _( c) r
我发现,智慧小浪生成的内容中的每一个结论,都有标注信源,且往往会有多个信源供读者再判断和回溯信息,而且AI在深度思考时会明确,优先引用媒体账号和大V的信源。+ a2 }' p7 x& q9 U, N2 l" g7 L
* y8 c$ e, U' q
, ~: D; M1 g1 J2 O$ @ q2 @![]() <a href=\"#\" rel=\"nofollow\">
( Z( ~# T! t4 H; T6 I(智慧小浪的思考逻辑,会更重视权威信源的权重)
7 x, O6 |* E" Z/ {7 J \5 A6 t6 M9 v3 Z1 x: G3 _7 Y
* _/ O1 _& h9 K+ z2 i8 D“采访核心信源,并以多个互相独立信源交叉印证”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操作规范。新浪新闻AI基于权威信源,并结合多个信源交叉验证,构建更准确的热点事件全貌图谱,给用户提供经得起推敲的准确结论。
' c+ Q! l4 H \9 J2 @& g7 ^. i, U% g7 l' z
AI大模型,让新闻客户端重返资讯产业主场?) _& a8 v! O5 p
1 D" a$ z: m: e$ L' M) M9 B. \% ~# d0 k% V" u2 ]5 X! S1 e
% _9 s% E* K+ s% C/ E资讯产业一直身处技术革命的前沿,甚至可以说,资讯才是最古老的互联网产业之一——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是率先普及的互联网产业,比搜索、社交、电商都要爆发得早。在深度学习技术主导的人工智能时代,资讯客户端率先AI化,主打“千人千面”的今日头条脱颖而出,百度、UC等新资讯平台涌现,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也积极拥抱智能推荐技术,转型成功。
/ C6 E% t9 D- O/ s& a/ ?
! A# }0 j$ E! k
. M2 B; d% I$ I: R9 rAGI时代,资讯的生产、分发和消费方式再次被AI技术变革。从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平台对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来看,AI技术对资讯客户端的最大价值还是在于“效率的提升”。
, a- V) t. F9 O0 _( e; z* F' L; E
一方面,是提升用户的内容消费效率。不论是热点事件的AI摘要、专题还是问答,其实都是为了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热点,本质是提高资讯获取效率;另一方面,则是提升资讯平台的运营效率。比如新浪新闻AI生成的内容专题,在过去需要高水平的专业运营团队才能制作,如今AI智能生成,可大幅缩短专题上线时间,让更多热点都能拥有自己的专题。2 ^( Z8 A% ~% \# N* M
5 s( V* O9 J) ^! F/ H+ X2 s! A: Z8 b5 U6 C! s4 y
比如中美关税争端持续多日,过程更是一波三折,相关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对一般人来说,要搞清扑朔迷离的真相并不容易。在新浪新闻“智慧小浪”通过AI搜索,我可以快速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最新状态和核心讨论一目了然。新浪新闻AI并不生成内容本身,而是基于AI对权威媒体和认证用户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因此我无需担心AI幻觉问题,且对疑点内容都能根据参考来源追溯。2 b2 ?" g7 r$ V" e- e6 V
; `% p' T. ~" c" \用户在资讯客户端使用AI,比如新浪新闻AI问答、AI摘要、AI专题这样的功能来“看新闻”,根本还是想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提高资讯获取效率。就这一点而言,资讯客户端大面积应用AI还是在做“效率阅读”——新浪新闻当前AI浓度最高的是“要闻频道”,也符合我的这一判断,因为“要闻”频道的用户本就更重视资讯获得的效率。$ T4 v% X! @8 E" I. f# w
' w5 ?% c9 Q* V% z
6 v& K$ J3 v* R- p2 U因此我的判断是:AI+资讯,更适合主打严肃新闻、权威新闻、专业新闻的平台。至于看八卦、读爽文、看网文的兴趣内容平台,其实不大需要这样的AI功能,毕竟他们去平台就是“杀时间”消遣的,并不需要“省时间”提效,至于内容是否准确,他们可能也不会太介意。$ n4 Z& Q: o1 I p6 g! ]
; `3 W: q! Z; g
在头部资讯客户端纷纷“泛资讯化”甚至成为包罗万象的兴趣内容平台时,新浪新闻一直坚守严肃新闻赛道,要闻、财经、体育、科技、军事、国际、民生等频道一直坚持专业新闻优先,由此也聚集了一波追求效率阅读的专业新闻读者,形成了严肃新闻多、影响力强的平台心智。
/ t9 D5 `4 P" Q! _; Z6 e# a5 Q) V! N6 \) ?$ q$ c
: D2 {2 Q; L% {, N: Y6 U( f$ |AI时代,AIGC内容泛滥,“以假乱真”的AI生成新闻正在污染互联网土壤,真假难辨时严肃、专业、权威新闻会更有价值。正因为此,我认为新浪新闻代表的严肃新闻客户端,将再度重返主场。
4 Z2 R! F4 {, }/ ~: B6 }, }2 y
2 P& g" T8 T% v4 s" h而从智慧小浪的探索来看,新浪新闻在AI的探索上既有进击的一面(AI与内容充分结合,存在感满满),也有保守的一面,没有做AI生成新闻,而是守住媒体对“信息准确性”的底线,基于微博与新浪新闻“双端”信源优势构成的数据护城河,引入DeepSeek等第三方技术,回归用户“效率阅读”的根本需求以及对“信息准确性”的原则性要求,探索“智慧小浪”新闻助理、AI摘要、AI搜索、AI延伸阅读等AI应用,提高用户资讯消费效率和平台整体运营效率。
5 I% k, n1 v' O7 a0 t6 P; R m% t @/ Q' U# k) I
x+ [6 w! c% G7 I" r
AI如何重塑资讯产业?绝不只是内容创作
0 a6 L) k1 V1 G) z$ B- l
6 l+ ? J& Z4 H* l# L! Y8 R# Z3 n; t) z' Y3 G8 c3 o5 ~
0 @5 \: B0 i& _4 E2 ^& ~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新闻媒体已在探索AI创作,比如AI热点播报,AI新闻生成,***。比如24年,拥有200多家报刊的全美最大报业公司Gannett(按发行量计)在其新闻系统中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以节省资金、提高效率;路透社也在探索AIGC新闻,但会“采取负责任的方式,保障准确性,并培养信任度” 。不过,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探索AIGC新闻翻车,比如CNET和Men’s Journal等媒体利用生成式AI发表了包含错误事实的报道。
! o3 S0 G6 @! ^
7 V& D* r3 K' N7 v$ E3 o
& e+ O- Z( S9 Z# p# N![]() <a href=\"#\" rel=\"nofollow\">
7 L$ Q5 X+ ^* ~( D- a! |(AI假新闻泛滥已成为传媒业新的“肿瘤”) : }" m7 V, I+ ], E: E
8 \" w W/ `9 ^% f
2 y% I' B, I2 P从行业实践来看,AIGC可能是AI对资讯行业“最小的价值”,它顶多可以发挥辅助作用,而真正的权威、深度、专业报道则离不开人类,特别是人类基于其价值观形成的信息判断能力、现场报道能力、主观体验能力和专业认知思想。如果媒体将现实报道交给AI,很难规避fake news问题。
& l, v* |% r) S0 ^. f, r" {5 G
4 p8 E$ q, g: @- w' g2 w1 g而从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百度App们的探索来看,AI在内容创作外,还能彻底改变用户的资讯消费习惯,内容呈现形式,信息组织方式和平台运营模式,这是AI带给传媒业的正向价值。
( `. [/ f" z7 A: Y( }. t5 v( X/ R) Q4 L* j
* ~- `: H o% A+ r' t
比如,资讯从“单向推送”进入到“双向互动”阶段。过去,不论是“主编推荐”阶段还是“千人千面”阶段,用户的信息获取都是“单向被分发”,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但新浪新闻“智慧小浪”、腾讯新闻“新闻妹”则让资讯获取进入到“双向互动式”模式。
" _ m; B/ c( A; w2 T. o) g2 f; x, K
- H5 c6 B4 I1 @1 d
比如,资讯分发彻底突破算法“茧房效应”。新浪新闻“智慧小浪”在内容末尾或者特定部分,智能出现AI延伸阅读,引导用户精准获得事件的相关信息,其实是在“千人千面”后的又一次分发变革。“千人千面”可以实现“内容找人”,而“AI延伸阅读”则实现了“基于内容再找内容”,让用户获得更多视角的信息,避免信息茧房效应。: q. d6 _3 X s7 M
# }" C8 J& l* @0 t7 T: C再比如,AI将协助资讯多媒体化,提升用户体验。传统文字多媒体化成本高,只有少数资讯“有机会”被制作成海报、长图、音频、视频……但AIGC技术则允许更多内容多媒体化,比如新浪新闻热榜支持“AI热点总结语音播报”,未来或许还将支持AIGC海报、AIGC短视频播报甚至AIGC数字人直播……再结合智能手表、AI眼镜、车载终端等新型终端,将给用户带来更多样的内容消费体验。
( q5 _8 z2 D- V, S5 r6 E' U) _5 S
# A! m' m) ^' J: X% y
/ R/ ?4 k( h+ Y% ]# dDeepSeek掀起了AI应用狂潮,千行百业的应用都将被AI重做一遍。在资讯与AI加速结合时,新浪新闻们加速布局,没有将重点放在AIGC新闻内容生产上,而是将AIGC应用在资讯分发、内容消费与平台运营的升级上,我认为它们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L1 G3 B6 g& a( c8 e% _8 A' i+ o0 w8 \ _# b* ^
十年前,深度学习技术在资讯行业掀起了“千人千面”的分发变革;十年后,AI大模型技术正在再一次重塑资讯产业,一场更加猛烈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
# {- j1 \: m4 ?* M+ G' o, M! T
2 k' A" k, {4 M, G( R0 C. e『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