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低估的iPhone Air:新Deco将掀起手机设计的新潮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9-18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Phone Air 发布之后,几乎没有人否认它「长得不一样」——从背部的 Deco 设计(苹果官方称之为新的「扩展平台 plateau」),到机身仅 5.6mm 的极致厚度,苹果显然试图用「再造一种 iPhone」的方式,讲述设计与工程的融合,也确实引发了不小的赞叹声。/ k9 G9 i' y4 n6 j
- ]9 v7 R: y  i7 H# J  q

' H% r' ~/ q+ V6 r3 T" _- Y+ ^然而,在各种惊叹和赞美之下,另一种声音也同样响亮:苹果是不是为了追求超薄,牺牲了太多?' }" O0 m! F- k' _0 U+ J

9 h- O& W9 d' m( H) X8 @  n4 S1 C# e3 D5 ]
这是个现实的问题。iPhone Air 只保留了一颗主摄,连 USB-C 接口也停留在 USB 2 的速度,电池容量更是不如同代的标准版 iPhone 17。同时 iPhone Air 彻底放弃实体 SIM 卡,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球市场采用 eSIM-only 的做法,也根本导致了今天国行版本的推迟。 更遑论 iPhone Air 超轻薄设计在性能释放、扬声器等方面,都存在天生的劣势。: E) @$ w( t, A
0 I$ `6 g4 n0 V
. F" |; |4 p2 P8 p8 Y* ~
4 Y* u8 a( O2 z4 z" X/ o0 e0 u
图片来源:苹果
- n/ I& z; S* S) J  I) r6 f

# t7 S( A5 h- p, x: P: F! t% `# t0 I- B: ~9 Q1 W. i( e- T0 L
面对这些「取舍」,很多用户一时间难以下判断:它究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开拓,还是一次优雅却不实用的瘦身实验?在雷科技看来,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或许还要等到真正上手感受后,才能回答。
; ]( I3 a7 J0 A- n( Q3 a
5 A3 W4 W7 y$ y1 l& v( ?' ~! {7 J( \& D/ {  {
不过,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参数表」拉回到「结构表」,你会发现,iPhone Air 并不只是减法,而是做了一套系统性的重构,从结构、布局、热管理到材料,它几乎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内部的空间分配逻辑。. _& a& X0 h6 R; c& ?

) `3 D4 U, X+ c5 |: O4 \7 t
. z; D0 ^6 O! I: _$ R2 D尤其是那个令人侧目的 Deco 区域,它不再只是装饰,而是更多被赋予实用价值的「扩展平台 plateau」,里面装下了芯片、电源管理、电声系统和摄像头,而腾出来的中下部空间,则留给一整块高能量密度电池。  D: `/ M4 G7 n; v  |: j0 N( u
( H- C0 \" w; X( W- B* N6 B0 k

" G1 A( I/ q% F

5 f' c5 [* I( Y" k! w8 I5 J+ l6 G
图片来源:苹果

/ x& T/ r6 l# O+ K3 M3 i0 S5 B  w9 F& \) C1 l2 a
, ~* [) t* d+ B0 q4 a
这是「空间再分配」的范式转变,也是苹果将「设计」转化为「功能」的一次突破性演示。但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种设计逻辑,会成为智能手机内部架构的下一轮潮流吗?会不会跟灵动岛或者牛海屏一样,从看起来奇怪到被全行业接受,引发新一轮的演进?; b# U5 ]; @' j2 X
: K" p; S+ T3 _4 {* B

+ x% y4 B* C- [或许我们可以从 iPhone Air 的「新 Deco」看进去,拆解它真正的工程意义。9 Q/ \7 y8 i5 H/ t

5 P& ^  R! V7 ~; w0 {
1 |: l% H, D- S, q% Y* b从外到内,iPhone Air 的设计重排
: o0 o- R% Q4 I9 l
% T* n9 P9 ?8 J" Z; k; {2 H4 p, X& ?. @# A/ C( b7 U

" b0 S1 _( T: `$ z; ^$ ~今天来看,由于对影像的重视,绝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在用摄像头模组在机身背部堆出一个「凸起」的 Deco。但借鉴谷歌从 Pixel 6 开始的「Camera Bar(相机条)」设计,苹果这次在 iPhone Air 上,干脆把整个 Deco 做成了解决问题的核心结构,颇为惊艳地将主板「折叠」进 Deco 区域,与摄像头模组并列。% S7 u3 x5 v% W. `4 T( l2 R, J

* B% C% ^( g! q2 Y5 }. r1 X0 p% u3 u: i( \2 z- n. i* `6 n2 L
简言之,这种变化不只是视觉符号的变化,更是苹果对手机内部空间再分配的一个新答案。而整个逻辑的起点,是在屏幕 6.5 英寸、厚度仅 5.6mm 的机身里,留出足够的空间放下一块够用的电池。9 W1 |/ s( a4 j. Z" M9 J
; h9 S% h9 k- f0 h2 r. I7 j$ _

( ?8 ]8 P$ P  f$ J. Q& z0 g; s1 b但苹果没有选择传统的「全局压缩」,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占用高度的关键部件,比如 A19 Pro 芯片、电源管理、电声系统、相机模组等,集中安置到背部 Deco 的空间里。这样一来,机身的中下部分就腾出来,得以完整铺设一块面积更大、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 f! _4 q. |/ N# r5 i

( w2 `) _( j$ |0 T
  X' z  h8 l% {' T. k( \+ ^; f

' B4 A% ^! m% b, K# X9 C
图片来源:苹果
3 j% Z/ K0 F% E6 D0 r) g

$ P; }* ^) l# I: ?# s* ]- x* E& \  j: `
说得通俗一点,苹果就是选择在 Deco 区域做厚一点,把必须占空间、发热的元件全都安进去,而把机身中下部「腾空」,尽可能让出一整块完整的空间用来放电池。这样的布局看似简单,其实是一次空间重构的范式转变:用「一处厚」换来整机其他位置「处处薄」。7 E$ J4 _) o8 E2 l7 J! Y5 p

+ x3 Z: d+ P. r" Z, r2 g6 p! u1 A" W7 l! M* W1 t# v0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Air 的 Deco 也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苹果官方就明确指出,背部的新扩展平台两面均由「双面精密铣削」而成,比起说是摄像头模组的「盖子」,更像是一个集成结构舱,既要承载运算核心,还要解决热量传导、信号干扰、电声表现等多个系统级问题。% ?& K9 `- \1 C% i

% u) E  [2 Q& i! J2 S9 C% p/ w* ^. T1 B
正如现任苹果 CEO 库克重复乔布斯说的,「设计不止关乎外观和感觉,更在于如何运行。」而 iPhone Air 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也打破了以往「相机凸起就是设计牺牲」的固有思路。! y3 _' \3 S- h9 {9 U1 |
$ E3 ~& d- I3 v! C) v. d
. X0 u8 a. O* E4 y

. \( A! l6 U* a, k4 b2 A3 j
苹果发布视频中的展示,图片来源:苹果
0 e/ T! ~- d4 r2 C

/ }+ O/ d" E' a* t- W. M# e6 ]2 ?: u9 k- [+ \
而这种结构变化带来了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变化:热源远离手持区域。我们日常握持手机时,最容易接触到的是机身中下部,而苹果这次把发热量最大的 A19 Pro 芯片、电源管理模块等高热源件都安置在 Deco 区域中。同时从目前流出的跑分数据来看,iPhone Air 软件层面的 CPU 频率限制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可能都在确保整机握持的体感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6 E9 m' j; `/ {! a  W  K/ l

3 k  H9 t: |8 D* o5 |2 k# f, @5 w+ v. s: v5 L8 m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腾出空间之后,苹果得以塞下一块容量约为 3149mAh 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虽然还是比 iPhone 17 标准版(3692mAh)小,但其体积利用率和面积铺展能力都更高。配合 A19 Pro 的能效比提升和 iOS 系统的调度优化,苹果给出的官方续航是「视频播放 27 小时」,比 iPhone 15 Pro 还增加了 4 小时。. N/ [" j# T2 D& J; J

$ V" y: }1 P4 ]1 f* ]# p( C: E% c5 H0 B
当然,不管是手持温度还是续航表现,最终还是要看到实际的表现如何,这也是目前对 iPhone Air 真正感兴趣的用户最在意和担心的问题。
6 {6 B: r7 e) ]# O
5 U3 O  V* z2 l6 Y8 n: J
5 m% x7 {9 C) Y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极薄机身下的结构强度,iPhone Air 全面升级了用料和工艺:机身前后两面均采用超瓷晶面板,边框则采用钛金属,并在 USB-C 接口处采用 3D 打印钛金属组件,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苹果对「极致轻薄但坚固」的一份答卷。$ F3 y) m: ]* k3 V

5 H. C& y5 v# W8 E
! l: ?; t# [7 s$ z5 o  r要不要学 iPhone Air?这是一个问题/ |: R: ~  N, ~
( l, _% F( W6 G/ C4 B6 j% X# f

1 ~8 O0 M! S9 M4 S0 b9 b
2 R; ^( S: n+ S如果说 iPhone 17 Pro 系列代表的是在有限体积里堆料堆到极限,那么 iPhone Air 则代表着另一种新的内部设计思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的这套设计理念,会不会被行业跟进,甚至引发新一轮的设计演变?# {2 Y7 a& S3 ]( l) w
' q& W; R) I/ V7 h9 d% D5 G, Y

; y( M* v( k& _5 p! i事实上,今天小米就提前透露了小米 17 Pro 系列的背部设计,采用类似 iPhone Air、iPhone 17 Pro 系列的高台式 Deco,不过核心展现的却是手机背部的「副屏」。坦率地讲,这类设计早就被魅族(Pro 7)等各家手机厂商尝试过,其价值在今天实在让人怀疑,但从一定角度上,小米 17 Pro 也是对背部 Deco 的再利用和再设计。
- q% U+ L6 H& z! B1 _8 f: r
4 i6 a! T4 K, H/ ~9 |6 A! n; w5 H
0 W1 K2 L, _1 p# K
" B' Y+ |: G  P+ @5 u3 F
图片来源:苹果

6 }; G) ?0 |9 e, U7 e$ d2 Z- p& l( m0 F3 i

+ q* o) D' f/ o8 v/ T从手机行业的角度看,答案不是非黑即白。和「灵动岛」「Magsafe」这类设计不同,iPhone Air 推出的,更接近一种面向轻薄化目标的工程解法,其价值不在于「复制」,而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结构方向和设计思路。这种方向,可能会在某些类型的手机中被大幅参考,但在另一些定位中则很难适配。
1 D0 v, o  J" D7 W' c0 T6 b# x( y2 b, i+ ~" a4 m( F
' R/ R" \; ?; n8 s4 J
最好的例子就是各家的最强影像旗舰,产品定位决定了内部堆料非常极致,本身就有极高的 Z 向高度需求——1 英寸大底、潜望式长焦、主动散热系统、大面积均热板……这些内部元器件天然占厚度,而且还需要相对分散的结构布局来降低干扰和散热阻力。) y7 y+ |" w% E: r# ]
  n& e& ~/ t, r, ]3 X) v+ g" f
' i1 @" x$ D1 D0 o% j
这些都导致,最终各家的最强影像旗舰的背部都会出现面积和厚度都大的 Deco,iPhone Air 的解决方案并不能提供实质上的参考价值。
( u9 o" S+ l- k
% E* B5 q5 _; S9 }
$ n. U( }( Y$ D! u8 y
8 ~4 l( Q; x6 k* ^  V3 i4 M
图片来源:雷科技
0 B) b4 k; `, W

( `: g4 y2 F! a2 z" N( d& n
. j( h' w" m3 E但反过来,对于强调设计感和日常体验的「轻旗舰」,iPhone Air 的这套思路,非常具有借鉴价值。核心是,苹果已经更进一步把相机、芯片、电源、声学等几乎所有「高占用」模块都堆进了一个结构舱内,腾出中段空间给电池,算是打造了一个结构优化的样板。
7 \: s3 G/ R: e2 O3 l& M" C3 P8 K/ z
$ s4 S+ C( H6 S0 Q& Z0 n! k7 l9 P  b: @1 r4 X/ e
另一方面也给了折叠屏手机新的思路。众所周知,折叠屏的一大挑战就是整机厚度与空间管理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铰链以外的那一半机身,如何实现轻薄、续航、强度三者平衡,一直是工程难题。如果能参考 iPhone Air 的方式,把厚度集中在一处功能区域,再配合新材料与散热结构,或许能带来下一代折叠旗舰的轻薄化突破。
$ w3 k0 b. L( v% a6 k$ f1 S7 ~4 P1 T/ [6 L7 d

- A" j! N8 I/ s* q  X+ m
' \- v: @+ G5 d2 g! j0 i! l
典型的 iPhone 内部设计,图片来源:iFixit
$ e* B- X5 j$ B  f

& M- I' m" ~( e% \4 r0 H! b4 F1 [( {9 T! ?" T% Y7 \( k
实际上,外界也普遍把 iPhone Air 的这套「极致轻薄化设计」看作了折叠屏 iPhone 的一次设计「预演」。
2 |5 q0 ]7 U0 Q/ k! p: C; p5 ]0 U3 o2 j3 X' D. D
5 C0 D9 l; i" W( l9 I- f2 S
总结一下,在雷科技看来,iPhone Air 不会成为所有旗舰都要学习的新范式,但它很可能会成为手机内部设计的一个「分叉点」:一条路继续做厚做强,主打影像、性能、长续航;另一条路则以轻薄、高效、优雅为目标,做结构的极限压缩与重新布局。- x+ O2 Z) x- L* {) [4 W
( J. o6 x! x4 F. z0 M+ }7 c
: M* d! t2 C+ p! l' C6 C* y
写在最后  j" \3 y3 c' X( Q! R4 v2 V
) b( ^7 ~4 E0 ]+ z) l2 F
2 F( K( {1 x, p8 `, z! {2 U
/ S! z2 P6 t9 w
苹果不是第一次用一款产品,为行业打开一条新路。iPhone Air 或许不会成为下一个让全行业都跟进的趋势,但它的确提出了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只是拼命堆硬件,而是重新思考手机的内部空间设计,那手机还能长成什么样?& ~: Z# a: r" Y, s  [. b

9 z3 I& @1 y1 c  f2 p$ i0 s$ T
# V8 ^3 H* h5 W# C苹果在 iPhone Air 上试图再一次证明结构设计不只是服务性能,也能重塑体验。而接下来要看的,是谁会接住这个思路,把它变成另一种「主流路线」,又或者——它终将只是苹果独有的工程浪漫?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p0 x' \( j2 g
7 R) V! J$ {- x% Q: {

5 @; s/ H2 l( u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举办。+ c0 ?, m+ [. v. d

7 b0 C- P- r# A, q, i# \$ T2 x6 W' T: p  x% Q6 W0 ^) ?
雷科技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海外报道团“雷科技IFA25报道团”飞赴柏林,对IFA2025进行现场、立体、一手报道。共输出40+内容,在雷科技300万微信粉丝矩阵、1000万新媒体矩阵传播,全网阅读量/播放量预估超500万。我们对IFA2025的报道,再一次得到了DeepSeek的AI认证“全网最强”。
1 @7 I6 q4 ]. k9 F) T; x% Y; o7 n  t6 h) K* I

% \6 v  z0 g1 X9 E; r' I, i5 l期待26年1月CES,我们拉斯维加斯再见。+ L5 B$ ~; g9 K% @# `7 g, v

1 ]( F4 C  ?) ^( d2 s: H
* F2 A5 J( Z& O. M& e1 W

; V5 j/ M' o) R3 _8 t' l! ^6 F' G5 h2 B  I. }) S" ]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21 02:4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