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个好的叠层设计可以使PCB板的性能得到更好,在当前智能机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作为一家方案公司,成本无疑是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而作了一个主打低成本的智能机方案,我想应该以六层板走线居多,在此想请教一下各位同行的经验,对于一个高密度的六层一阶HDI板该如何叠层才最佳?我们知道六层HDI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叠层方式:
3 d, {+ D" B2 o方案1 方案2$ A' @" y: e$ V, r% n2 f1 ?3 P
S1 S1
6 L/ x: ?! v4 QGND GND3 u: R6 {* r% `+ Z: ?! [0 ]' e
S2 S2
+ q+ P- X" \. E9 h- JGND POWER
0 }9 S# o$ z1 ]POWER GND
6 x6 J* C% b+ C# |9 C% ^( P8 zS3 S3
: Z( {" @) }( M1 }7 u" m1 N" ^3 r& J0 Z' z
个人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是很难实现的,对于高密度的HDI板,兼容各项功能不说,目前都做断板,由于受到电量的限制,智能机里面,电池都追求做到更大,同时整机高度又不能太厚。对于我们LAYOUT来说,压力很大,目前我们的叠层是:# C. Q" @! V0 t& ~% Z8 Z- X. W
1 z4 n2 \$ c& i7 ZS1 ---------------走高速、表层线
; Q# S! E. @) d5 MS2 ----------------走高速、数字线
4 M m$ h0 p& v6 J' dGND---------------主地9 B }+ h1 B2 b
S3------------------走关键线、低频
' i7 g% F* l: X$ W7 gPOWER-----------走电源线
+ ~2 Z- n+ F, |; d8 m, YS4------------------走表层线、数字线
% f- i5 E. f. ^+ M7 |+ @6 H7 N* p& o- {
按目前的这种布局,六层板,S2\S3\POWER层基本会走满,S1/S4表层线,尽量少走线,以增大整个地回流。; p& J7 U3 O& f( E: X+ T. `4 n2 u9 g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这种叠层有何看法?有没有更好的叠层建议,可减少EMI干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