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962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仿真讨论] 【讨论】差分线的回流路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1 1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之前跟同事聊天,他说以前听过一个讲座。其中有一个观点是差分线当单端线来走,因为差分线虽然相位差180度,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回流仍然会流过其下面的参考平面,原因是PCB上的差分线是扁平导线,与参考面相对的面积比两条差分线之间相对的面积要大,而且很多时候差分线间间距比差分线-参考平面间距里大。所以与参考面耦合的强度大于相互之间的耦合强度。引申出来的结论是差分线做单端线走,两边包地。  Z# ]1 @% z0 _4 W1 K( v& H
       虽然不赞同用单端布线方式走差分线,但是我也觉得差分线之间的耦合没有与参考面的耦合大。我觉得差分线之间的相互抵消作用需要以地作为中间的媒介。
- Y0 `! d% D! T3 {1 H       由于没用过仿真软件,所以不能进行验证,只能停留在感觉上。不知各位高手怎么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3-6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riterion 于 2015-3-6 21:21 编辑
; t6 n# Z% i$ ~: ^! a5 `+ k
; X8 e1 X$ @- n  a/ a
分几点来讨论好了
1.      
% l0 Q, Z7 M2 h0 c
" Z5 E3 W) \2 D* `
KCL可知  一个节点若有电流流出   肯定会有等量的电流流入

* V# |! b, \' q
& W8 U% a9 S; I
所以任何讯号都会有回流电流,整体形成一个封闭回路,如下图 :
1 H+ O& t+ f: [

, e4 `; a" U0 S; U! F, ?/ c
2.
电流流经封闭回路的磁场,会构成磁通量,
其磁通量与电流的比值,便构成了电感,而电感又与感抗有关。

* M& s- {  j' O* |

7 G9 H4 u8 l" d
由上式可知,回路面积与感抗成正比,若回路面积越小,则感抗就越小。
而由下图可知,低频讯号的回流电流,会走最小电阻路径。
而高频讯号的回流电流,会走最小感抗路径,

1 a' M/ x5 @: U5 R1 p
0 J0 J1 k0 D+ @
前述已知,回路面积越小,则感抗就越小,
亦即高频讯号的回流电流,会走可以构成最小回路面积的路径。
因此,如上图,
虽然高频讯号的回流路径,比低频讯号的回流路径来得长,
但整体构成的回路面积较小,
而由仿真结果也证实,当讯号为低频时,其回流电流只集中在Load到Source这段路径,
但当讯号为高频时,其回流电流会集中在原路径下方。

# U* G+ u6 |1 _3 {! O
+ i# V$ ^. [" t8 F3 m' L6 c/ n
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对高速差分讯号而言  
可能以彼此为回流路径   也可能以GND为回流路径
端赖谁能提供较小的回路面积
. t' R8 T- w( C! z; L1 C  G) q* G

1 Z2 W1 Q  i6 p& G" Z9 y8 y
3.
以Any Layer的十层板为例,
其讯号走线与GND的距离为2.8 mil,就算下层挖空,也只有5.6 mil。
" r  L% L! l  v3 K( t8 K/ y1 Y
: |7 P, |8 t) S  v( h* A+ P8 V
但表层走线若要达到100奥姆,其间距差不多要10mil

, L& W9 X; Y7 G; Q6 x
' t% R3 B: {. c5 ~6 L& J
因为与GND的距离较近,亦即GND能提供较小的回路面积,
这表示以GND为回流路径的机会大得多。
而由下图的仿真结果可知,瞬时时,其回流电流都集中在差分讯号原路径下方的GND。

/ [* l! Q( Q: x( D3 e1 l$ D

3 p# g; v' Z  U3 g4 _) {+ Z# G' z" R: ~" r
因此差分讯号的回流电流,大多情况确实是存在于GND,而不是彼此
因此  即便完全对称  仍然需要GND  若将GND拿掉
一来是阻抗难以控制
二来是回路面积变大 (因为彼此间距一定大于跟GND的距离)
会使EMI干扰变强
所以GND对于差分讯号,必须如同单端讯号一般,GND要维持完整性。
下图可知,当差分讯号的GND为一完整平面时,其Return Loss至少有-20 dB,而Insertion Loss也不大。
9 @& Y% N- u) O. t* T7 M5 R

% G( d7 K1 Q+ D; B
但当差分讯号的GND有一开槽时,其Return Loss几乎都不到-20 dB,
而Insertion Loss也明显变大许多,如下图 :

8 U; K2 b2 M4 `0 c5 d0 u+ v7 c; Q) z
4 s% E: Y8 q1 S; m; b# T8 @
因为差分讯号与GND的距离会影响阻抗,
换言之,当差分讯号经过开槽时,会因为阻抗不连续,产生反射,因而Return Loss变差。
而开槽可等效于电感,由于电感会衰减高频讯号,
故当差分讯号经过开槽时,其能量会衰减,因而Insertion Loss变大。
: @/ k! S# s" n! t  `' g
4 ^8 u" H) B$ |$ c
由下图可知,GNDBounce,会使输出波形失真,以及影响邏辑运作的正确性,进而使系统稳定度变差,
. \) n2 n5 E4 s

; _- f8 p% x  {% i) ~0 R8 l+ v
而由下图可知,差分讯号经过开槽时,会产生GND Bounce。
9 a! Y6 r& D  Y( A7 U! m9 W  |

$ S! J9 T9 [. l7 `
所以可知   只要切断了差分线的回流路径
就是会有影响
7 \3 h! j+ l: c/ p' _
2 Z& j  h3 q8 m5 w) e/ L, X  @
其他详情可参照
在此就不赘述

% R. K. f2 S/ J1 u9 W. U, r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admin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3-9-18 14:12 | 只看该作者
差分对传输确实比较复杂,PCB上差分对返回电流主要是在参考面上,这个没错。连接器或者电缆中返回电流要复杂一些,不过我想大家说的也是PCB上的情况。* l7 F" e- i# S+ p2 p9 u5 j
差分信号的传输也不一定非要使用差分布线,10G以上高速互连按照单端走线的情况也有很多,关键是要控制好外部干扰。( i+ o" R+ N1 T) }
包地的做法本身没问题,弄好了可以让信号几乎不受干扰,所以很多芯片厂商评估他们自己的高速serdes的时候,评估板上喜欢这种做法,问题是不好通用化。包地如果处理好了,确实有用,但是不能指望每个工程师对这种做法都能深刻理解,弄不好搞出大的谐振就挂了,这种方法对SI理解到一定层次后在用吧,刚开始别冒险。而且用这种方法有限制的。
: W' a# {4 r! \( G% f差分对中共模噪声来源有外部的,也有本身产生的,有多大影响和差分对的对称性有关,差分对不可能完全对称。2 e0 N& b* S  o# t$ \0 K
差分设计中,松耦合有明显的优势。比较保险的方法是:使用松耦合,同时加大与其他信号的间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3-9-18 13: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所说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成立的,一般的差分线的确主要通过参考地回流,这没有问题……. M+ Q2 \0 S& y) g% G* {

6 [/ v$ B! |" p# G2 p' m但说差分线走单端并且两边包地就有问题了,差分线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抵抗共模干扰,通俗点就是同一个干扰打过来,在差分对的两根信号线产生的影响差不多是一样大的,差分相减时会抵消掉。如果分开走线,单纯的跑信号没有问题,但耐干扰能力会大大降低。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9-17 18:58 | 只看该作者
在《信号完整性》一书中,可以看到差分线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回流情况,具体的记不太清楚了,印象中在一定条件下参考面就没有意义了,两条差分线成为一个回路,你可以查查书看看。

点评

请问下,是谁的版本的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17: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09:22 | 只看该作者
飞雪逐青 发表于 2013-9-17 18:58
2 \1 i0 Z! u, o在《信号完整性》一书中,可以看到差分线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回流情况,具体的记不太清楚了,印象中在一定条件 ...
! S  N6 j; F9 u/ B5 z* A* g
多谢回复,我去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3:31 | 只看该作者
Nelson 发表于 2013-9-18 13:291 Y) c/ T( z7 K9 i/ B4 r
楼主所说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成立的,一般的差分线的确主要通过参考地回流,这没有问题……
1 B* @. i5 N. M* D3 `2 h0 x5 _
# m! S$ t4 ?& q7 Y1 }0 E但说 ...

" j! E2 s( B1 D$ a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子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8 13:50 | 只看该作者
lzscan 发表于 2013-9-18 13:31
! ]+ r, m+ _/ R( U9 r! t" v* Y+ o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实际是什么样子的。
# f  _* D2 m" j; P5 t: q
有紧耦合和松耦合之分,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介质厚度、线宽、差分线之间距离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5-3-19 19:19 | 只看该作者
8楼讲的太详细了,赞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5-3-24 16:02 | 只看该作者
差分信号的传输也不一定非要使用差分布线,10G以上高速互连按照单端走线的情况有没有高手出来讲讲这种情况下,单端为什么比差分好,设计有什么注意点

点评

你就是高手啊,太谦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4 19: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5-3-24 19:46 | 只看该作者
wdc 发表于 2015-3-24 16:02
7 o5 z3 G0 d2 E% a. B差分信号的传输也不一定非要使用差分布线,10G以上高速互连按照单端走线的情况有没有高手出来讲讲这种情况 ...
! ?- T0 m' @  U6 I+ }7 d* v& n$ z
你就是高手啊,太谦虚了。4 [: A( B" S* I, X9 x9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6-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高手如林,小辈大饱眼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6-1-17 22:42 | 只看该作者
差分线之间的耦合确实没有差分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耦合大,但是在回流路径上差分线和单端线明显不同,差分线对参考平面的要求比单端线地很多,例如在参考平面切换时,会对单端的线的回流路径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对差分线的回流影响很小。这是差分相比于单端突出优点之一。

点评

请教下,平面切换时,为什么单线的影响要大些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8 17:5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6-5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14#
    发表于 2016-1-18 17:52 | 只看该作者
    xiaoyu19890210 发表于 2016-1-17 22:424 P$ T6 V3 J# [4 S; @, K
    差分线之间的耦合确实没有差分线和参考平面之间的耦合大,但是在回流路径上差分线和单端线明显不同,差分线 ...
    4 C3 J* n$ `$ t6 T! j8 o3 |$ `+ ^  k
    请教下,平面切换时,为什么单线的影响要大些啊
    3 S6 Q8 {$ O* }' l* i& n

    点评

    我的理解是:单线通过过孔进行平面切换时,返回路径不连续,信号通过平面间电容返回,阻抗变大,信号质量下降,而使用差分线时,通过差分线过孔返回,阻抗不连续相对来说更小,信号质量更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 20:24
    网上有篇文章“差分信号回流路径的全波电磁场解析”可以找到答案,可以看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6 14:48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6-5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
    发表于 2016-1-18 17:53 | 只看该作者
    飞雪逐青 发表于 2013-9-17 18:586 X! q9 r, T& T8 G; c5 X6 |
    在《信号完整性》一书中,可以看到差分线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回流情况,具体的记不太清楚了,印象中在一定条件 ...

    8 Y" @, Y0 F: O8 x' w  O请问下,<信号完整性>是谁的版本的啊2 E4 n$ Q, g1 c+ z2 [4 F: E0 ]9 Q

    点评

    应该叫《信号完整性分析》,作者美)伯格丁(Bogatin,E.)著,李玉山 等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这本书应该是最经典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08: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4 00:3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