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73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仿真讨论] Hyperlynx?图中的这些虚线什么概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3 11: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烂泥桑 于 2013-12-13 11:23 编辑
9 {$ |& @$ C8 c9 G, ^8 c0 R" w) n; }/ u# U! ~( Q( I
其实是本人看到伯格丁的书时,发现这两个原理图里面怎么有些虚线,不明白有什么内涵,或者根本没内涵,希望懂的朋友指教一下。1 l6 I1 X- r: D
另外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那两个图都出之于10.14仿真串扰,描述的都是攻击线和受害线具有源串联端接和远端接收器,然后得出的是V-T图,但是对于受害线的端接情况我有些疑问,见图,书中给的原理图好像没有我画的那个电阻吧。。。希望大神指教一下

QQ截图20131213110608.png (129.73 KB, 下载次数: 4)

QQ截图20131213110608.png

QQ截图20131213110626.png (155.92 KB, 下载次数: 6)

QQ截图20131213110626.png

1.jpg (41.39 KB, 下载次数: 6)

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12-13 12:40 | 只看该作者
虚线表示相關連的傳輸線有計入串擾的效應。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5:49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3 12:40
$ A9 i9 A/ V, G9 r虚线表示相關連的傳輸線有計入串擾的效應。
% h, m2 p8 x" p2 X7 I8 C
感谢回答。那么另一个问题呢?书中的静态线只有源端端接和远端接收器,远端端接都没有的话,接收器又怎么接收到噪声电压呢?( w( n) y/ e& W/ T3 v
不应该像以下这幅图那样的吗?

QQ截图20131213155008.png (109.57 KB, 下载次数: 0)

QQ截图20131213155008.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12-13 16:16 | 只看该作者
書中只有端接沒有遠端接收器,重點在講述傳輸線的串擾量,教你遠、近端串擾,有端接、無端接的串擾量差異等等概念,在實際的設計中,當然最好你要加遠端接收器及近端驅動器,因為它也是一個負載,會影響一些信號品質,所以 HyperLynx 有讓你加入IBIS model 的功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7:16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3 16:16- x& w/ u0 D2 e7 C- o
書中只有端接沒有遠端接收器,重點在講述傳輸線的串擾量,教你遠、近端串擾,有端接、無端接的串擾量差異等 ...

( D8 F/ {0 G" r. v0 g" ]& b, C: |能再请教一个问题吗?书上说带状线和嵌入式微带线之间没有远端噪声,这是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还是有条件下成立的?为什么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2-13 18:25 | 只看该作者
1. ) 带状线是都成立的,因為遠端串擾影響的因素之一是傳播延遲,帶狀線的 TEM 場傳播在均勻的介質中,速度不變,所以在走線幾何固定後,互感及互容與自感及自容的比值大小固定,串擾量是定值,故說沒有噪聲。
( G2 I$ j0 I. f- o9 y0 _
: W; I4 m/ y4 g7 [2. ) 嵌入式微带线則看情況,若嵌入夠厚的介質中,能達到TEM 場傳播在均勻的介質中的條件,那就成立。
2 t3 l: n' Z8 `$ ^3 D0 B7 t
8 D0 _( p9 F* c, i: d自己找串擾的公式看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0:15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3 18:25$ }! Y- l) e- _0 Y7 D1 O- u5 ?
1. ) 带状线是都成立的,因為遠端串擾影響的因素之一是傳播延遲,帶狀線的 TEM 場傳播在均勻的介質中,速度 ...
" _  w& }5 z( z# ]' @, W/ F$ {2 T% |
原来如此: ~1 Z( a; s7 g9 b. d; U- z3 P: `
“互感及互容與自感及自容的比值大小固定,串擾量是定值,故說沒有噪聲”
' j8 L6 L4 q2 D3 Z$ f- D4 B! |感谢大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4:39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3 18:25
1 U4 ~- n- P  t% ~1. ) 带状线是都成立的,因為遠端串擾影響的因素之一是傳播延遲,帶狀線的 TEM 場傳播在均勻的介質中,速度 ...

: i, d" ]+ h/ L( U等等,大神,我看了一下公式之后觉得有点问题,首先串扰量恒定就可以说是没有噪声这一点让我有点难受,不过还好。另外如果按你的说法,那么近端串扰也可以说是没有啊?我贴贴公式,看看大家说的公式是不是同一个。。
  H  a; x2 q( l, o( B
0 I3 b8 Y$ @6 k; J! j- b5 E最后的疑问是针对书上的写法的,图片上面的Cml和Cl的说明中后面不是有C11和C12这个吗?我想问问这里的C11是指spice电容矩阵定义下的的还是maxwell矩阵定义下的?

QQ截图20131216141538.png (85.79 KB, 下载次数: 7)

QQ截图20131216141538.png

QQ截图20131216141558.png (48.34 KB, 下载次数: 0)

QQ截图20131216141558.png

QQ截图20131216141634.png (130.48 KB, 下载次数: 6)

QQ截图20131216141634.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2-16 16:57 | 只看该作者
1. 图片上面的Cml和Cl的说明中后面不是有C11和C12这个吗?
' x4 {4 ~3 _. S: _+ a:=)  我想公式應是參考SPICE 電容矩陣。; Y( s; S" c. O* l, k5 Z& |' N

/ a; G" A! c) d0 r/ L/ O+ B( R3 ]2. 如果按你的说法,那么近端串扰也可以说是没有啊?
# U& |% d& i3 N* Q# q:=) 可能我講的不夠清楚或你誤解,關鍵在傳播延遲 (也就是波速)的變化,NEXT 及 FEXT都是有的,關鍵在它的傳遞時是否因為模 ( Even mode 或 Odd model )的不同而使它的量有所變化,遠端串擾公式還有一個因子是 V (速度), V 又與介質常數有關,其實這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有效介質常數的概念,在帶線不論是 Even mode 或 Odd model 速度是不變的,所以沒有串擾量的變化,一般的微帶線則會因為傳遞的Even mode 或 Odd model,而有不同的有效介質常數,造成速度同,進而使串擾量會變化,因變化而有噪聲。(一般稱為 Pattern dependent jitter )
# q. \& C3 K: {  M" i; }參考中文版 261頁的提示,最後一句 "...,在這種結構中就不會出現遠端串擾",其實這是 Eric 的用語略為簡化了,並不是沒有遠端串擾,精確的說是沒有遠端串擾量的變化。可以仔細看看這個提示上面那一段文字。# j7 [6 R4 J* N, D* o& O4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7:48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6 16:571 A+ B$ ?+ d% X. J
1. 图片上面的Cml和Cl的说明中后面不是有C11和C12这个吗?
" o( ]% b7 @6 g) I$ f:=)  我想公式應是參考SPICE 電容矩陣。
$ \# t4 U( @9 F4 y/ B: P
首先很感谢你的回答,由于还是个菜鸟,你的第二个回答看不太懂,我再看看书。" R3 O5 f9 H& b8 W6 L+ Y' U5 `
关于第一个回答,我看到第11.4节时,有这么一段,想用来支持答案为maxwell矩阵,不知合不合适?5 r9 c. k0 y+ `8 S4 `( F0 N0 W
因为我觉得从第七章开始出现Cl什么的之后,一直是以“给电容进行充电”作为角度切入的。

QQ截图20131216174628.png (147.13 KB, 下载次数: 0)

QQ截图20131216174628.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2-16 18:16 | 只看该作者
想用来支持答案为maxwell矩阵,不知合不合适?
, A( c9 P  h0 \( v- T' E, V
" [0 R. I- h) d5 A* Y4 {1 K+ F% @:=) 不懂為何你說支持答案为maxwell矩阵?你mark 的那段文字明明說的是"除非特別說明,電容矩阵是參考 SPICE 的電容矩阵而不是 maxwell電容矩阵 "的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1:03 | 只看该作者
honejing 发表于 2013-12-16 18:166 o1 V% a/ }' U& \
想用来支持答案为maxwell矩阵,不知合不合适?
1 z* d# w, w7 H6 V" \/ o  A4 H$ f( b+ j( @7 I
:=) 不懂為何你說支持答案为maxwell矩阵?你mark 的那段 ...
9 n1 n3 u8 s& m! I1 I
不好意思,我说的太含蓄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很迷惑。0 M4 e0 c0 v6 Q5 R5 g
在11.4节中,看到CL(负载电容)=C11+C12(C11、C12均为spice矩阵元素,定义为:信号线与返回路径之间的单位长度电容、临近信号线之间的单位长度互容)。
  j) P0 U% e. }& i! p8 k7 X我mark的那句“除非特别说明。。。”意思是说C11 C12肯定是指spice矩阵的元素了,那么如果第十一章提及的负载电容CL和第十章公式中的CL是同一个东西的话,那么这个CL就绝不是spice矩阵中的C11,而应该是maxwell矩阵中的C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2-17 11:4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這只是名詞用法觀點上的小差異吧,不用太往胡同裡鑽。關鍵在公式若使用的 C, L 這樣的 Lump 元素,則感情上對應的會是SPICE 矩陣元素,若是場求解器運算,就直接解 Maxwell方程式,也不會有甚麼C, L了。7 a7 y4 a' {0 q7 a! ?7 c
我想 Maxwell 電容矩陣是近代 EM tool 的產物,很多 Tool 是這麼做的,解電磁場但轉成 Lump R,L,C元件輸出,如 Q3D。是解電磁場,但又讓大家用熟悉的電路學觀點來解電路行為。只要你很清楚Maxwell 電容矩陣的結構是怎樣就可以了,自容的部分稍微大一點點,這是因為加入其它在場求解時拉地的側邊導體的電容,互容是不變的,只是用符號來表示電荷方向。
: r9 N0 z/ k, E/ ~我想真正解不斷升高的高頻問題,必定是集總的Maxwell方程解,用Lump 元件一定會有極限。這是解析精度與運算速度的考量的問題。% _7 a9 X, |4 h( [
以上個人觀點,請參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1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最后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保持为maxwell矩阵,即FEXT和NEXT公式中的CL均为maxwell矩阵中的对角线元素,没有仿真,唯一支持的理据是红宝书——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的例子3.2,稍稍贴张不太清晰的图。书中没有区分spice电容矩阵和maxwell电容矩阵,但是可以看出书中所述为maxwell矩阵               

QQ截图20131227141421.png (82.4 KB, 下载次数: 6)

QQ截图20131227141421.png

QQ截图20131227141555.png (140.69 KB, 下载次数: 0)

QQ截图20131227141555.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4-1-16 12:5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SPICE矩阵
1 R0 H& U0 L7 s0 x) k3 d3 [/ ]Maxwell矩阵的对角值为负值
. s3 W4 Y& r, N# [+ l1 k由拉普拉斯等式可以知道耦合的电势是与电场方向相反的,所以使得Maxwell矩阵中的对角线皆为负。- E- [4 n' x6 O3 W' A
磁场同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7 00:05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