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明宗伟 于 2013-12-30 08:55 编辑
" x' O3 u* P1 _. ^) {+ f$ n* I/ p
2 Q: T5 e/ |0 {" L s" |0 H
所谓回路自感,就是平面层回路的等效串联电感。
K! h3 @5 ]* {6 z5 V7 u' R0 O/ b' E* F7 @8 Z; o; q: D8 J
地平面和电源平面就是为了提供低电感的回路。这个低电感回路是提供给谁用的?当然就是电容元件,而不是你认为的层间等效电容。
6 X0 X; R: o$ J z
5 Y) S# Y/ ^: U4 N“请问什么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能比PCB层间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小”,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明确几个概念。. B1 o7 y' e$ c; ?
8 i& K) p6 t- t" V2 O3 d& B
电感和电容是独立分量,电容决定容抗,电感决定感抗;电容再怎么牛叉,它也只能决定电容值和容抗,不要以为是电容使得回路电感小;也不能说电容的优点是低电感,因为电容本身是没有电感分量的,应该说是低的等效串联电感。# I+ I( g) z. L7 m( ]4 v+ m8 Z
低电感路径和层间耦合电容都是平面层回路的组成部分,但它们是独立的,不要以为层间耦合电容是包含低电感路径,并以此认为是层间耦合电容提供低电感路径。
1 a# B1 l% T! @
4 j3 t4 l6 i# r y8 W2 a7 t平面层提供的低电感路径是给所有电容共用的,而不是层间等效电容独占的。. G: F% ~: W7 v K' g2 y
# @" V; H5 u1 d2 \而且,低电感只是一个方面,它并不意味着低阻抗;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低阻抗。" a! c' b1 I/ V* L
* B5 N5 D& O5 t- ^4 Q' t
阻抗=感抗+容抗=L+1/C。(忽略电阻部分)
: y: M3 n8 R& ]+ r; C6 G6 {2 ?' a# ^+ d
对于层间等效电容,阻抗=平面层感抗+1/层间等效电容0 B5 V1 x$ K U1 M* M8 Y* \* ?
对于电容元件,阻抗=平面层感抗+元件自身感抗+1/元件电容
" Z2 c: U: }% O3 A; z/ E; x: _& m+ f, `5 e+ c1 {) z
对比看出:
: {# ^" Q& h/ s. g感抗部分,层间等效电容和电容元件的感抗大致在一个数量级上。+ i6 k, C9 E( z) B' K
容抗部分,元件电容比层间等效电容至少大4个数量级。! B1 [6 ]/ ]3 T1 k: I( K
7 I' H& \ N& W9 H4 N那你说,层间等效电容和电容元件,谁能提供更低的阻抗,更能滤除高频噪声?
% i- X) Z1 Y4 n! C _) U0 d
: c! k3 y9 s, j. E) W/ @
( j# Q1 i) q+ ~( E# v+ F9 F2 y8 f0 Z5 J) i& g& }$ w
, o+ Y1 O!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