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CCM与DCM有何区别?如何区分?

2025-4-14 15:35| 查看: 147| 评论: 0

摘要: 今天有个小伙伴留言说不明白 CCM 和 DCM 之间的区别,要如何区分这两种模式,我之前在网络上有看到一份关于 CCM 和 DCM 这两者之间的判别及分析的材料,个人感觉讲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分享出来,希望对留言的小伙 ...
今天有个小伙伴留言说不明白 CCM 和 DCM 之间的区别,要如何区分这两种模式,我之前在网络上有看到一份关于 CCM 和 DCM 这两者之间的判别及分析的材料,个人感觉讲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分享出来,希望对留言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CCM 又称为连续导通模式,顾名思义就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的电流是连续的,电流不会归 0,如果按照专业的将就是电感从不 “复位”。

DCM 被称为非连续导通模式,就是在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总会回归到 0,也就是电感会被 “复位”。

这两种模式在波形上有明显的区别:
在变压器的初级电流,CCM 模式波形为梯形波,而 DCM 模式是三角波。
在变压器的次级整流管波形上,CCM 同样为梯形,而 DCM 则为三角波。

具体波形如下图所示:

1.png

在 MOS 关断的时候,Vds 的波形显示,MOS 上的电压远超过 Vin+Vf,这是因为,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漏感的能量是不会通过磁芯耦合到次级的。那么 MOS 关断过程中,漏感电流也是不能突变的。漏感的电流变化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因为无法被次级耦合而箝位,电压会冲的很高。那么为了避免 MOS 被电压击穿而损坏,我们都会在初级侧加了一个 RCD 吸收缓冲电路,把漏感能量先储存在电容里,然后通过 R 消耗掉。

当次级电感电流降到了零。这意味着磁芯中的能量已经完全释放了。那么因为二管电流降到了零,二极管也就自动截止了,次级相当于开路状态,输出电压也就不再返回初级了。由于此时 MOS 的 Vds 电压高于输入电压,所以在电压差的作用下,MOS 的结电容和初级电感发生谐振。谐振电流给 MOS 的结电容放电。Vds 电压开始下降,经过 1/4 之一个谐振周期后又开始上升。由于 RCD 箝位电路以及其它寄生电阻的存在,这个振荡是个阻尼振荡,幅度越来越小。

F1 比 F2 大很多(从波形上可以看出),这是由于漏感一般相对较小;同时由于 F1 所在回路阻抗比较小,谐振电流较大,所以能够很快消耗在等效电阻上,这也就是为什么 F1 所在回路很快就谐振结束的原因。

MOS 管在开通和关断瞬间寄生参数对波形影响:
DCM(Vds,Ip)

2.png
3.png

CCM(Vds,Ip)

4.png

次级输出电压(Vs,Is ,Vds)

5.png

        不管是在 CCM 模式还是 DCM 模式,在 MOSFET 开通 ON 时刻,变压器副边都有震荡。主要原因是初次及之间的漏感+输出肖特基(或快恢复)结电容+输出电容谐振引起,在 CCM 模式下与肖特基的反向恢复电流也一些关系。故一般在输出肖特基上并联 - 一个 RC 来吸收,使肖特基应力减小。

不管是在 CCM 模式还是 DCM 模式,在 MOSFET 关断 OFF 时刻,变压器副边电流 IS 波形都有一些震荡。主要原因是次级电感+肖特基接电容+输出电容之间的谐振造成的。

RCD 吸收电路对 Vds 的影响   

6.png

在 MOS 关断的时候,Vds 的波形显示,MOS 上的电压远超过 Vin+Vf!这是因为,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漏感的能量是不会通过磁芯耦合到次级的。那么 MOS 关断过程中,漏感电流也是不能突变的。漏感的电流变化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因为无法被次级耦合而箝位,电压会冲的很高。那么为了避免 MOS 被电压击穿而损坏,所以我们在初级侧加了一个 RCD 吸收缓冲电路,把漏感能量先储存在电容里,然后通过 R 消耗掉。

本站资讯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收藏 邀请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31 16:3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