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6362|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SMA焊盘的设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9 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做直插SMA头(straight jack receptacle suRFace mount )焊盘设计的时候,焊接上SMA头之后都会出现很大的容性(低至25欧姆)。表层微带线(传输10G-12G信号)控制阻抗50欧姆,SMA头50欧姆,但是焊接上后一到此SMA头处阻抗锐减到25。) c6 t9 ?7 u/ Y4 G
   关于此板设计和SMA头参数描述如下:
# C( G2 B- x* x: N- j/ \0 K; g! e) b- Y5 W$ R$ ?0 ~
  板厚1.6mm;SMA头孔为通孔,无背钻
2 X7 q& V3 L5 p7 E  b7 `3 T/ S6 }- F8 Y
SMA头型号为emerson连接器 142-0711-201. 信号脚直径50mil,长度50mil。  SMA头资料:https://cinchconnectivity.com/OA_HTML/ibeCCtpItmDSPRte.jsp?sitex=10020:22372:ZHS&item=4253326% i( m5 a4 u; s8 ~

7 j- w, ~5 K0 Y' | 请问:1.SMA头焊盘的过孔阻抗应该如何控制? 过孔的参数pad 、drill、antipad直径应该控制多少?板厚已定1.6mm,当然此板厚可调整至1.2mm,重新修改叠层。
& y9 Z8 {+ [) X6 m# {! t2 h. m2 ]           2. 如何保证SMA头信号针插进孔之后的阻抗仍为50欧姆?
9 x$ m$ ~5 d: T7 k           3.信号从微带线到SMA头内同轴信号针到设备,其实焊盘孔内的信号针长度的一段相对于stub.此stub的长度由板厚或者SMA头信号针的长度决定。* a( w# i0 J1 s+ h

/ O+ J/ v1 ~8 O* b7 b  求各位大神详细解答!  `) e& w" Q$ j
不甚感激!, C0 R, ^+ |: Y6 e1 z. o

, k; I2 Y+ J: H: j3 Z' y% a@于争 @cousins @Coziness_yang @stupid @shg_zhou @shark4685 @jomvee $ c+ x$ o2 ~5 y" d3 v3 g" E& o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shark4685 + 10 好问题,鼓励下!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4-4 15:3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推荐
    发表于 2020-1-19 21: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实验的怎么样了,我们的量产测试板也用直插式SMA,但每次板子回来阻抗都惨不忍睹,迫切需要一个标准的可供参考的PCB SMA处设计模型

    “来自电巢A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3-22 21:38 | 只看该作者
    FYR,
    - ^& k0 `, g8 w1 T
    # X/ m  ?, Z8 L1 ]+ H: Y 1 F9 v5 S& C' x3 {5 ]% n+ r
    : O% c' j: [9 `( r

    - O5 m7 ?/ s" s5 S
    / o1 ~+ ?1 C4 O3 U8 J5 y" u4 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shark4685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3-19 16:50 | 只看该作者
    若华110 发表于 2015-3-19 15:00
    6 l  B: f. b6 [, i# V5 n# s1 ?关于第4点SMA头插针插进去之后对阻抗的影响,您给出的答案是影响很小。我不明白为什么。  本来是一个 ...

    2 L4 o& G# J  [2 J1 @" n2 Y关于第4SMA头插针插进去之后对阻抗的影响,您给出的答案是影响很小。我不明白为什么。  本来是一个过孔。插进去之后不就差不多变成一个铜柱了么。/ n! `' X( U3 I  s. |2 t  @
    $ w4 E* ~1 P( |& S6 n( X
    -->多余的公式我就不讲了。你可以这样想象一下,环形和实心状的过孔通过其中心的电磁场的矢量会有很大的区别吗?如果你用过HFss就清楚,有时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过孔会等效为实心,12边体,用以大大减少仿真时间。仿真软件软件如此设计一定是有依据的。
    ( w9 d+ U( N' b& o2 G2 S0 K
    % a/ H' ?5 |9 t" ]$ R& D: v6 z; b* v# {5 X ! C! Y: s9 C2 k5 |. [) g8 J
    关于4GND VIA的影响具体怎么影响我不知道。GND VIA数量和位置是固定的,这个由SMA尺寸决定的。我们可以修改的是GND VIApadantipad、和厚度。 关于这个三个参数如何具体影响不知道。  因为这不是普通一条传输线换层时候打孔。1 q2 V' v+ F. |" X$ ~$ G% B
    . z* l! O6 s& I! K8 k* J9 }
    -->所以这时候仿真会有一定的参考性。+ N7 ~8 p+ }) T4 N7 Y

    $ X, _# B% I5 @4 a4 t! P8 e关于SMA头的特征阻抗指的就是里面同轴部分的,这点可以确定吧?我不清楚。为什么说裸露在外面的那部分对阻抗影响很小。实际上信号会经过这部分(此时这部分在信号via内)。 或者说当10Gbps时候50mil的stub可以容忍?是这样的意思么?  ?3 [/ d+ F. y8 H

    : z5 C/ ?* |# z9 J6 M# m6 h-->我不敢把话说得太满,但是我所用过的SMA裸露的那部分与对接的头连接较好的情况下,阻抗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 y3 |! P9 ]+ ]# `' ^3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华110 于 2015-3-19 13:04 编辑
    3 G, g& h8 A7 Y7 `# ]  J
    cousins 发表于 2015-3-19 10:039 B/ R. I# \0 E- ?
    很有幸被点名回答问题。以下几点是个人愚见,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
    ) i4 ?6 p1 F. |' ]* S( T% i; X; \+ X$ E
    第一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精确的答案, ...

    ! D% F. S# J- u  y感谢您的悉心回答。可能是没有上传SMA头 和PCB说明吧,可能你对问题还不了解。% |: j& b1 \, l" D2 d/ ^

    0 f4 _5 C4 m; G* z8 {0 H% l! _, v1.SMA头固定了,即表示焊盘的GND孔的数量  位置固定了。  个人以为GND VIA(也就是SMA头四个GND针)的封装尺寸不影响中间信号针的阻抗?至于其他的影响 我不知道。      L. a3 |& K* U$ ]

    7 b- s2 E: w' d: m9 t2 _2.关于数据手册上说的SMA头的特征阻抗50欧姆,其实我不理解。 SMA头的50欧姆阻抗应该指的里面的同轴部分的特征阻抗吧? 而外面有50mil长度的部分是裸露在空气中的。8 ^. i# a  c( P' C, T$ A* n+ p

    ; ^0 r- s6 V  [- y8 z3 S

    7 N2 q2 l- b; s3.单纯的对于一个过孔的阻抗如何近似估算,在10gbps的速率下。用理想传输线的根号下L/C对么? 那L和C又分别对应的其模型的哪种L和C呢?  难道只是将其看为集总参数的LC?     也就是说 不用L  C矩阵  ,不仿真(或者你们仿真后的经验值),有什么经验值么?
    ' U' t+ s- n& \0 N) Y- C2 Q5 \& u7 p9 M+ t. s% [
    $ \+ a' j' h6 V0 i: a
    4.即使信号via控制50欧姆了,但是SMA头的信号针插进去之后还是50欧姆么?  ! B" `) Z6 {8 z* Q$ y; ~
    ' c/ J5 c3 `7 E' }2 O  ]

    5 U$ c; N' z$ @' |3 I3 i: T5 z4.关于信号流向: 理想的传输路径是信号沿着微带线到SMA头信号VIA处,然后穿过SMA头到外面的线缆。 而实际上存在stub。
    & b* p9 E5 r( }+ i
    ; u+ `* ^: R7 Q# j: G5 q
    7 V) c. g# ]' B* S& u/ o& ]
    @cousins @Coziness_yang @shark4685 @shg_zhou @stupid @于争 @forevercgh  @Xuxingfu @yuxuan51 @ bluekent @wenjiwei 4 l/ y% l) Y6 u  x3 |  A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shark4685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5-3-19 09:58 | 只看该作者
    占个位置,楼主先把图贴上了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5-3-19 10:0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幸被点名回答问题。以下几点是个人愚见,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
      G0 y# n: e! D' ]. d4 D  t0 W9 p1 |- P- w/ F. K  q
    第一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精确的答案,高精度的仿真是必要的。控制的方法你问题里已经给出了。补充一点:地孔靠近信号孔的位置以及数量也会有影响,对于不同信号,这个地孔起的微弱的感容特性不一样。
    - ?, P! P- N8 d6 [0 q8 b/ I  g  H5 q第二个问题:公头母头的传输线结构都是满足50ohms控制要求的,无缝对接上后一定会在50ohms+/-tolerance之内。# a: F/ i) q. P. n6 h0 D& E3 h6 a
    第三个是什么问题?我猜测你是想知道是板厚决定还是信号针决定。是共同决定。对于测试设备来讲,一定会考虑探针长度的影响,多出来的stub在测试的带宽内的影响应该是可以忽略的。
    6 C  p* ^+ w/ y" d. g2 e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5-3-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围观下,期待大神出马。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2:36 | 只看该作者
    SMA头的尺寸 和PCB示意图如附件所示
    ; V4 S6 M: ^( v. E0 j" x5 |, J9 c9 n5 @! q4 A3 B# B
    感谢各位大牛支持

    11.jpg (7.2 KB, 下载次数: 1)

    11.jpg

    22.png (13.22 KB, 下载次数: 0)

    22.png

    SMA142-0711-201.pdf

    749.56 KB, 下载次数: 24, 下载积分: 威望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5-3-19 13:16 | 只看该作者
    若华110 发表于 2015-3-19 12:51
    7 |- t% ]' r3 g! Z感谢您的悉心回答。可能是没有上传SMA头 和PCB说明吧,可能你对问题还不了解。- S% k5 ]$ x3 i: V$ H
    ( j! N$ f2 g4 F- |/ k
    1.SMA头固定了,即表示 ...

    . U# [& p) a3 l8 Y; r过孔的阻抗估算,你应该关心的是过孔的特征阻抗。如果仅仅是电源的过孔还比较好估算。
    " c1 {. U# m. N3 s% U然而对于10gbps来讲这个过孔的特征阻抗很敏感,因为过孔本身就有比较多不规则的地方,工艺上的过孔本身就是一个不规则的类梯形形状的横截面。过孔的钻孔大小,反焊盘大小,长度,边缘地孔的位置都会对其造成影响,所以比较难估算。可能有估算的公式,但是我没去关注过,因为对于高速数字信号来讲,带宽往往都是上G的,跨度比较大在不同频率下体现的容感特性都不同,可能某种结构用TDR看是容,随便变一点点尺寸就变成了感性。只能说越短的过孔感性变化或者容性变化越小。 所以你要算过孔的特征阻抗,我没办法给出手动计算的方法,也许有,希望其他大神补充。至于过孔的模型,不能用均匀传输线的模型,因为过孔本身就是不均匀的而且还会有损耗,这种高速信号下sqrt(L/C)不适用。。7 j% v- h( C; ~0 @3 m. e3 z

    0 O- ]) l7 N% X! S) o! p" ~* I
    # w. K0 Q/ i( p( x% O' |
    & X0 C' p9 A4 Z5 Q5 g8 G& n/ S/ k/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3:49 | 只看该作者
    cousins 发表于 2015-3-19 13:166 V4 w# p: K# s1 P% S
    过孔的阻抗估算,你应该关心的是过孔的特征阻抗。如果仅仅是电源的过孔还比较好估算。/ c* q# F  V) n; S0 M- r
    然而对于10gbps来 ...
    / M0 j% c6 |0 l# T4 t# @
      谢谢指导!2 B1 `3 R2 V) j8 [$ i
      其他几个问题麻烦解答。# _$ ]+ T* A) @8 L- A, q
      谢谢。
    4 R# X' e8 {6 X1 Z-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5-3-19 14:02 | 只看该作者
    若华:" I  t0 c, w% M! r$ a# Y

    ! G) Z- o$ B8 H关于信号流向: 理想的传输路径是信号沿着微带线到SMA头信号VIA处,然后穿过SMA头到外面的线缆。 而实际上存在stub。
    ) L6 s* o2 z5 O7 n
    ! L$ U: M0 L% E这个stub在哪里,没太明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4:10 | 只看该作者
    shark4685 发表于 2015-3-19 14:02
    1 q" t. F2 u' J' z5 m' W若华:! @/ s7 e3 p  v; k; ]
    9 T) L9 T' e& I: H+ k
    关于信号流向: 理想的传输路径是信号沿着微带线到SMA头信号VIA处,然后穿过SMA头到外面的线缆。 ...
    ; z- |2 w# k" B; o" Z
    信号只需要沿着微带线(表层)   到    SMA头和PCB过孔(即SMA头信号脚通孔)接触处   再到SMA头内部的同轴芯    。$ T4 w- \( l$ m2 h5 i9 _' |0 j
    但是,在  SMA头和PCB过孔(即SMA头信号脚通孔)接触处   有一部分信号针不是插入到PCB中了么,这段长度就是信号针的长度或者PCB板厚。5 K4 n3 b2 h& n0 I8 u&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5-3-19 14:12 | 只看该作者
    若华110 发表于 2015-3-19 12:51
    # Q2 r$ w' T2 l4 w/ Q感谢您的悉心回答。可能是没有上传SMA头 和PCB说明吧,可能你对问题还不了解。9 \1 A% r& \/ n# J( [

    - B9 R* M3 x- z2 p  J( y1.SMA头固定了,即表示 ...

    9 N4 p6 ?/ E; c% b) h8 F# i7 j( t' A4.即使信号via控制50欧姆了,但是SMA头的信号针插进去之后还是50欧姆么?  6 L5 c$ P% ]/ m' T3 }. j
    : x" J; ~, O% ~8 J/ p* F5 T/ C
    -->特征阻抗不会变的。你所担心的探针插入对阻抗的影响很小。* w7 ]! B) j: m1 P
    1 r  y3 Y  \" {" M; _7 Z
    4.关于信号流向: 理想的传输路径是信号沿着微带线到SMA头信号VIA处,然后穿过SMA头到外面的线缆。 而实际上存在stub。- U0 x  [; E0 X

    : R% b8 N& i) r8 W1 R: q6 N* C# j可以的话,做s参数的de-embedding吧,借助ADS也好,matlab也好。- ^# n* H* T1 z& \
    0 c; {6 |3 d* O; t& |
    1.SMA头固定了,即表示焊盘的GND孔的数量  位置固定了。  个人以为GND VIA(也就是SMA头四个GND针)的封装尺寸不影响中间信号针的阻抗?至于其他的影响 我不知道。 & n9 b* V6 o& Y# C: b
       
    % \4 x8 h0 W2 q$ u3 R-->不是封装的GND via,是信号过孔附近的GND via会有影响。有些时候某些位置地孔少些会比地孔很多性能要好,当然这是非常依赖于你的带宽范围的,不是通用的。 这是以前做我们以前做demo板对比得到的一个经验,不过具有局限性。
    6 l! J( i% o# E! F% F6 W: ^4 N* `1 j7 f* I% D
    2.关于数据手册上说的SMA头的特征阻抗50欧姆,其实我不理解。 SMA头的50欧姆阻抗应该指的里面的同轴部分的特征阻抗吧? 而外面有50mil长度的部分是裸露在空气中的。
    7 k7 ?. M9 C) p+ c! D/ I& [6 K: Y9 Z
    ' o, }" l* b) a7 F; u-->那裸露出来的部分在规格书里所写明的频率带宽内,对阻抗的影响很小的。因为没有什么相移。
    $ N( Q4 v4 p+ `- t$ w  d2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00 | 只看该作者
    cousins 发表于 2015-3-19 14:12! g, E6 f5 c' J, C( m
    4.即使信号via控制50欧姆了,但是SMA头的信号针插进去之后还是50欧姆么?  
    # q, K# w% x! Q9 _' v: e0 E6 N) p* C; C9 M9 O1 s
    -->特征阻抗不会变的。你 ...

    0 f" W8 `3 j2 d1 x, A) ^4 A
        关于第4SMA头插针插进去之后对阻抗的影响,您给出的答案是影响很小。我不明白为什么。  本来是一个过孔。插进去之后不就差不多变成一个铜柱了么。
         关于4GND VIA的影响具体怎么影响我不知道。GND VIA数量和位置是固定的,这个由SMA尺寸决定的。我们可以修改的是GND VIApadantipad、和厚度。 关于这个三个参数如何具体影响不知道。  因为这不是普通一条传输线换层时候打孔。
        关于SMA头的特征阻抗指的就是里面同轴部分的,这点可以确定吧?我不清楚。为什么说裸露在外面的那部分对阻抗影响很小。实际上信号会经过这部分(此时这部分在信号via内)。 或者说当10Gbps时候50mil的stub可以容忍?是这样的意思么?

    % m, ~1 C+ H6 W/ g) ~5 E"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02 | 只看该作者
    红孩儿 发表于 2015-3-19 10:16
    0 L: _! g" B: W8 _/ w! v围观下,期待大神出马。
    3 x/ ]6 g# K$ \& k' q- D
    期待各位大神出谋划策。
    8 r' C8 K% }+ {* f, H7 j! f) ^感谢前辈的指导!
    * E6 O# `, d* L1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03 | 只看该作者
    jj9981 发表于 2015-3-19 14:21/ G9 P" p) p4 G
    学习
    . d1 W- A8 V3 @  ?0 j
    期待各位大神指导。3 R2 r9 Q, S. L- O6 \: K3 B%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9 19:2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