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源晶体
& w2 F* ^9 j, q2 n1 a
0 M! D2 _* a" H- y& |
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警惕。
3 Q. u* x, _ c2 n" Z
2、有源晶振
" H* _9 Q( n. C1 i) l" R& o, e( h5 S. v+ c: I: ?, M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个人认为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6 C1 ?) y6 B6 \) n* p9 z" k' a* D几点注意事项:
) B+ O w- D% J6 Z+ t, Z8 G
' ?. |- {: F& Z" y
1、需要倍频的DSP需要配置好PLL周边配置电路,主要是隔离和滤波;
# S, m2 K! ^ _% S8 c" ?, ~* F
/ p- Z* y8 T! w" ~4 J2、20MHz以下的晶体晶振基本上都是基频的器件,稳定度好,20MHz以上的大多是谐波的(如3次谐波、5次谐波等等),稳定度差,因此强烈建议使用低频的器件,毕竟倍频用的PLL电路需要的周边配置主要是电容、电阻、电感,其稳定度和价格方面远远好于晶体晶振器件;
: ?& ]0 `7 D3 u$ F j; R! z
* h- y) x/ M/ [7 f: ?# D3、时钟信号走线长度尽可能短,线宽尽可能大,与其它印制线间距尽可能大,紧靠器件布局布线,必要时可以走内层,以及用地线包围;
- o5 z; n5 R: V) j/ j, Y5 o% l" m% |1 X: n, p0 }/ ]% |" r2 z4 f: |9 @! F0 j
4、通过背板从外部引入时钟信号时有特殊的设计要求,需要详细参考相关的资料。
7 @4 x, A% Q, o! J% k
总体来说晶振的稳定度等方面好于晶体,尤其是精密测量等领域,绝大多数用的都是高档的晶振,这样就可以把各种补偿技术集成在一起,减少了设计的复杂性。试想,如果采用晶体,然后自己设计波形整形、抗干扰、温度补偿,那样的话设计的复杂性将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这里设计射频电路等对时钟要求高的场合,就是采用高精度温补晶振的,工业级的要好几百元一个。
5 _. q `) t+ r+ Q6 t3 O0 Y# C1 O+ f0 j
特殊领域的应用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晶振,也就是说设计的复杂性超出了市场上成品晶振水平,就必须自己设计了,这种情况下就要选用晶体了,不过这些晶体肯定不是市场上的普通晶体,而是特殊的高端晶体,如红宝石晶体等等。
; ^6 f. H2 g! A9 k- `+ y
更高要求的领域情况更特殊,我们这里在高精度测试时采用的时钟甚至是原子钟、铷钟等设备提供的,通过专用的射频接插件连接,是个大型设备,相当笨重。
; Q1 b0 X, Z! m' U" B
# n0 {- X8 P- D( V) O) ?5 P, ^0 s晶振:即所谓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晶体时钟振荡器的统称。不过由于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谐振器用的更多,所以一般的概念中把晶振就等同于谐振器理解了。后者就是通常所指钟振。
! _, a3 p: e' o3 e) R# k* B
* L: L. b/ `7 O3、分类。首先说一下谐振器。
, o5 C7 a& [; I+ \9 I' P* v
. m, F" f. v Q. N9 R' B1 w, F谐振器一般分为插件(Dip)和贴片(SMD)。插件中又分为HC-49U、HC-49U/S、音叉型(圆柱)。HC-49U一般称49U,有些采购俗称“高型”,而HC-49U/S一般称49S,俗称“矮型”。音叉型按照体积分可分为3*8,2*6,1*5,1*4等等。贴片型是按大小和脚位来分类。例如7*5(0705)、6*3.5(0603),5*3.2(5032)等等。脚位有4pin和2pin之分。
+ S) F& e8 K& \0 k6 U
3 o' ~9 |. J5 O8 o4 U8 }而振荡器也是可以分为插件和贴片。插件的可以按大小和脚位来分。例如所谓全尺寸的,又称长方形或者14pin,半尺寸的又称为正方形或者8pin。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14pin和8pin都是指振荡器内部核心IC的脚位数,振荡器本身是4pin。而从不同的应用层面来分,又可分为OSC(普通钟振),TCXO(温度补偿),VCXO(压控),OCXO(恒温)等等。
) c8 a* j5 H* E! P8 f
4、基本术语。
~2 R5 z$ w1 S/ w/ `! `
y, u! U2 L. ~ a! f% ^我想这也是很多采购同学比较模糊的地方。这里我选了一些常用的谐振器术语拿来做一下解释。
6 P' Q) W( Q; |# \
7 g9 w* q* D3 B8 d5 i+ j9 v) v4 T6 I- F
FrequencyTolerance(调整频差):在规定条件下,在基准温度(25±2℃)与标称频率允许的偏差。一般用PPm(百万分之)表示。
$ e+ b% n+ Q: C$ I) `3 x! \
: l% J. z" V. e6 l& N$ R- F3 y! ~FrequencyStability(温度频差):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与标称频率允许的偏差。用PPm表示。
1 P! Y! G# k% Z6 E" q. |
" T& ~1 J$ \5 Q1 M9 W8 J# n4 p) uAging(年老化率):在规定条件下,晶体工作频率随时间而允许的相对变化。以年为时间单位衡量时称为年老化率。
% O @3 i; Y% u4 n
, J: e v: m+ d* |; w* {) c$ A
ShuntCapacitance(静电容):等效电路中与串联臂并接的电容,也叫并电容,通常用C0表示。
1 @5 ^0 E# ?$ m) N% Q3 n1 c$ a5 l: M0 u5 y* G. G
LoadCapacitance(负载电容):与晶体一起决定负载谐振频率fL的有效外界电容,通常用CL表示。
0 N/ A! c9 G5 X2 L( X# H5 ` t9 L
一般最关注的参数有2个,即调整频差,负载电容。有一部分对温度频差有要求。如果工作温度范围比较广,则会对工作温度范围有所要求,即所谓宽温。
+ {5 t6 b) J2 {1 [' M* E
" A P% {+ M6 h# G, a
5、选用。
( R1 K* m( r; W2 S, R. }3 `$ q" V
' {9 C& P: f0 d" R主要讲讲谐振器。理论上来说,只要参数确定,选任何一种型号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例如49U和49S替换,49S和圆柱以及和贴片替换,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际选择中会根据电路特点,成本以及便利性来考量和选择。一般来说,简单的应用中主要都是从成本在考虑。但是有些产品或者电路会对晶振的等效电阻,激励功率等等提出要求,所以就会在不同的型号中加以选择。另外,贴片则主要是为了适应产品日益小型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听到有些采购朋友说,只能选49S而不能用49U或者反之,这是一个小误区。呵呵。
- l% K4 G* H) c' v. R
) k% K3 K$ V! ?6 t# q而钟振的选择则主要决定产品电路的特性的要求,一般来说钟振在精密性以及需要达到相关应用的要求会更好。例如手机,通信机站,卫星等等
% P$ W' a9 F) B& J; X7 @ }0 @: x' S. @9 y( f1 X
. x$ J6 p' I: W. O! Z2 t. _$ L: e* h5 u L+ c# \
) R& q8 a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