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VPX架构基于VME总线技术发展而来,是由VITA协会推出和维护的国际标准总线架构。从板材选型、叠层结构、关键信号线及PCB工艺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提出VPX机箱背板PCB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案。
x
EDA365欢迎您登录!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 G" U' s8 i3 ?. NVPX架构是目前主流的模块化、通用化、开放式机箱架构,基于VME总线技术发展而来,它是由VITA协会推出和维护的国际标准总线架构。基础平台以“功能模块化、集成总线化、测试自动化”为设计理念,打造方便、易用的统一集成架构,可按需配置,堆叠扩展。背板是基础平台所有功能模块互联的基础,信号的质量对VPX机箱工作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背板PCB信号完整性是基础平台设计的重点。为了解决背板的反射、串扰以及电源干扰等信号完整性问题,机箱背板在板材选型、叠层结构、关键信号线及PCB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并通过信号完整性仿真及功能性能测试。+ E. \1 k; C7 q5 v* n* _; P
 6 X" X. q9 _) ~7 Y* F8 ~
 1、信号完整性设计% G( ^8 Q% W% n. S1 D
 1.1板材选型及叠层结构设计# H" |/ ?% F8 q, U2 x' C/ ~
 PCB板材及叠层结构是信号完整性的一个重要要素。机箱背板采用FR4-TG170板材,比FR4-TG130具有更高的玻璃态转化温度,耐燃性更好,并通过指定供应商选取介电常数不大于4.4的板材,以减少串扰发生时传递的能量。背板板厚设计为5.4mm,在优先考虑信号走线质量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成本及加工难易度。背板叠层采用14层板,叠层结构如图所示:
 # u# P7 H  `: O9 O
   * {7 D* ~# \& R- s4 m其中,CS表示顶层,SS表示底层,L1表示内层第1层,其他层以此类推。各层信号设计及说明如下:7 p/ w4 \' I7 E" ~  R5 J8 l
 (1)CS:顶层,排放插座及主要器件,尽量不走关键信号线,且其余信号走线尽快入内层,保证EMC性能。4 \/ F, \* E: h8 u0 }
 (2)L1: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顶层及L2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 |1 J" K% k+ j4 K4 W! K+ G
 (3)L2:关键信号层,敏感信号和关键信号均可在这层走线。1 J9 t: w  I( x& `" g
 (4)L3: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L2及L4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
 % r! [/ v  l. g' ?7 J(5)L4:关键信号层,敏感信号和关键信号均可在该层走线。
 * s$ v$ B( c& W. K4 O4 U. }(6)L5: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L4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为L6提供地层。
 7 K6 e% c% A4 O3 l6 ]: ~(7)L6:电源层,主要网络为12V和3.3V辅助电源。此层的相邻层有地层,以保证更好的电源完整性。
 3 g, |5 G. X$ ]7 k  X+ z0 Z(8)L7:次关键信号层,由于此层其中的一个参考平面为分割了的电源层,因此此层将进行次关键信号的走线。
 9 }2 E; A$ v% w- }(9)L8: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L7及L9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
 , K5 U9 b8 A6 F+ [  n% q(10)L9:关键信号层,敏感信号和关键信号均可在该层走线。
 / R& K& Z/ Y5 j+ ]7 |0 w# K' @(11)L10: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L9及L11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
 , t, o$ J8 F# ~$ S$ N' d  v* p5 @(12)L11:关键信号层,敏感信号和关键信号均可在该层走线。! C. ^3 q1 e; a. P
 (13)L12:地层,主要网络为GND,为L11及底层提供完整的参考平面。  w/ q* ^: {* A5 s8 l( i
 (14)SS:底层,排放插座及次要器件,尽量不走关键信号线,且其余信号走线应尽快入内层,保证EMC性能。
 5 N8 X9 ]! |3 E) c9 `. ~通过设计以上叠层结构,机箱背板的所有信号走线都有完整的参考平面,保证了信号线的阻抗连续性,关键信号甚至有两层参考平面,使信号屏蔽性和抗干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不存在相邻两层间信号串扰现象,且关键信号均在内层布线,减少了远端串扰的影响;L6电源层有相邻的L5底层,也满足电源完整性要求。
 5 b  F8 r7 @2 A+ b( t4 f- Z( `' b  J% N9 W1 N, W/ @
 1.2关键信号线分类及设计
 % ~# n# b6 {2 d- N0 ^, l机箱背板存在5种总线,分别是交换总线、配置管理总线、时分总线、时统总线及友邻总线。其中,交换总线和友邻总线的接口形式相同,按相同信号特性进行设计;时分总线和时统总线的接口形式相同,按相同信号特性进行设计。通过对3种信号线进行分类设计,解决机箱背板各种总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l2 ~: Y2 p3 L, z- g* Q
 时分总线网络标号为ST_CLK1+/-、ST_FS1+/-、ST_OUT1+/-、ST_CLK2+/-、ST_FS2+/-以及ST_OUT2+/-;时统总线网络标号为PPS+/-、GLOBAL_CLK+/-以及TOD+/-。这些信号均为差分信号,电平特性为M-LVDS电平。M-LVDS为多点低电压差分信号,可以使多个驱动器或接收器共享同一个物理链路,支持高达250Mb·s-1的数据通信。为了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时分总线和时统总线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u0 X* K3 o: K7 r: k
 (1)总线源端及末端就近摆放一个100Ω端接电阻,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反射信号。8 R" K* `5 W& q  _% p% V: k- a
 (2)总线的走线长度不能超过508mm,为芯片的驱动能力保留充足的裕量。" Z+ P* V" Y+ @+ H. D  S2 b6 ]* B" h
 (3)每个过孔的出现都会使信号阻抗出现不连续的现象,因此总线在布线时打过孔尽量不要超过2个,减少由过孔带来的寄生电容,并在过孔附近就近打接地过孔,为交流信号提供最短的回流路径。
 1 G( M* v, u+ h9 F(4)总线需和其他网络保持0.508mm以上的间距,采取3W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他信号对时分总线和时统总线的串扰。
 - s2 G5 ?6 o4 R7 B3 S(5)总线的走线一直伴随有完整的参考平面,保证总线信号有最短的回流路径,同时保证信号线的特征阻抗不会发生突变。
 8 m* j" z9 v" f8 V/ L9 n7 d; S(6)差分线的特征阻抗设计为100Ω。
 . d  `0 S; c2 ~/ z% v) |& t( c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