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射频(RF)PCB电路板设计由于在理论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常被形容为一种“黑色艺术”,但这个观点只有部分正确,RF电路板设计也有许多可以遵循的准则和不应该被忽视的法则。 (以下文字均从网络转载,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 ~# L& `- N5 ]/ ` 1.3 在手机PCB板设计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极大的重视 * z' d& a+ ^2 f8 o( a; t% f9 t
1.3.1电源、地线的处理 3 Q0 [; {4 J0 e6 S
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u( W# f: I" {: a& j1 T3 S
(1)、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 z- `0 b8 E5 ?" u8 m" e" A
(2)、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mm。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e# U0 }& W2 K- H: f/ a
(3)、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0 S* w2 x+ u8 I+ C3 n( J: y3 d
6 G3 p3 }2 L! m: ~1.3.2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
' X9 G0 V! a' ?. ~ 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人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2 P& ?% D$ w9 }7 W, y
1 a }2 a! S& j! N8 r
1.3.3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
; O$ f& B8 r& t9 I( [' o9 S 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d5 U, Y! K* n* o% U5 O* p
1 E( o% ^1 @; `; c1.3.4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 ! y, _0 p$ q' A/ j+ }$ J4 {$ D3 e
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元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样,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 \0 ]" i+ M4 e$ `& G8 w8 z; J 6 ?. w7 F9 w! F, t
1.3.5布线中网络系统的作用
% N* `* k6 W! j5 X8 N3 g5 r- e6 i在许多CAD系统中,布线是依据网络系统决定的。网格过密,通路虽然有所增加,但步进太小,图场的数据量过大,这必然对设备的存贮空间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象计算机类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有极大的影响。而有些通路是无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盘占用的或被安装孔、定们孔所占用的等。网格过疏,通路太少对布通率的影响极大。所以要有一个疏密合理的网格系统来支持布线的进行。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为0.1英寸(2.54mm),所以网格系统的基础一般就定为0.1英寸(2.54mm)或小于0.1英寸的整倍数,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 Y- D. O" p6 _$ I; k4 F" t+ S & E p, }/ ^0 K4 f% F4 ^( Y
1.4进行高频PCB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如下:$ C( |+ s1 u5 u$ t0 }3 Z. G
! T& b& Y+ Z8 T: P7 ]0 ~3 o1.4.1传输线拐角要采用45°角,以降低回损0 H1 X3 S8 [6 p- }: g
' j- q i% L# {4 p
1.4.2要采用绝缘常数值按层次严格受控的高性能绝缘电路板。这种方法有利于对绝缘材料与邻近布线之间的电磁场进行有效管理。, K$ v6 W! i9 ?$ a' n: H7 P" a
7 v' V3 N5 G' U, ^1.4.3要完善有关高精度蚀刻的PCB设计规范。要考虑规定线宽总误差为+/-0.0007英寸、对布线形状的下切(undercut)和横断面进行管理并指定布线侧壁电镀条件。对布线(导线)几何形状和涂层表面进行总体管理,对解决与微波频率相关的趋肤效应问题及实现这些规范相当重要。
) s6 G k8 X# z5 c" |) E- I1 Z6 H 5 t1 c! I q8 ?3 x5 A
1.4.4突出引线存在抽头电感,要避免使用有引线的组件。高频环境下,最好使用表面安装组件。
$ ^6 p: b/ q6 t. S3 i( @. T3 G 1 ^+ R; Q8 p2 ^' |7 W
1.4.5对信号过孔而言,要避免在敏感板上使用过孔加工(pth)工艺,因为该工艺会导致过孔处产生引线电感。
* ?0 P. D( W4 c# t& N
/ \9 X7 q& h, g7 W) x6 \9 p1.4.6要提供丰富的接地层。要采用模压孔将这些接地层连接起来防止3维电磁场对电路板的影响。. ` Y3 L7 T/ B; @7 d1 R, O- m* Y
# S. o& c- m$ \6 I5 V
1.4.7要选择非电解镀镍或浸镀金工艺,不要采用HASL法进行电镀。这种电镀表面能为高频电流提供更好的趋肤效应。此外,这种高可焊涂层所需引线较少,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3 d1 a& R/ Y9 u. }* |+ t0 w
1 |# \6 S/ l9 O3 t" n3 p0 A5 a7 W1.4.8阻焊层可防止焊锡膏的流动。但是,由于厚度不确定性和绝缘性能的未知性,整个板表面都覆盖阻焊材料将会导致微带设计中的电磁能量的较大变化。一般采用焊坝(solderdam)来作阻焊层。的电磁场。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着微带到同轴电缆之间的转换。在同轴电缆中,地线层是环形交织的,并且间隔均匀。在微带中,接地层在有源线之下。这就引入了某些边缘效应,需在设计时了解、预测并加以考虑。当然,这种不匹配也会导致回损,必须最大程度减小这种不匹配以避免产生噪音和信号干扰。/ ]/ s( @: ]( |. `1 ?+ i
$ O/ h$ b! {/ H9 u% k/ \
1.5电磁兼容性设计
, C7 J+ q& }3 j) l( _; T+ m1 s 4 q3 _& R9 R. b8 d+ ]% I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仍能够协调、有效地进行工作的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电子设备既能抑制各种外来的干扰,使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又能减少电子设备本身对其它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 K5 D4 K1 Y8 c, } 1.5.1选择合理的导线宽度
* w2 ?# a$ S& i( [+ V/ C& a由于瞬变电流在印制线条上所产生的冲击干扰主要是由印制导线的电感成分造成的,因此应尽量减小印制导线的电感量。印制导线的电感量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宽度成反比,因而短而精的导线对抑制干扰是有利的。时钟引线、行驱动器或总线驱动器的信号线常常载有大的瞬变电流,印制导线要尽可能地短。对于分立元件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在1.5mm左右时,即可完全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可在0.2~1.0mm之间选择。7 [3 v9 F) D) S% q
. I5 y |2 z. A# ~ V4 |+ L1.5.2采用正确的布线策略1 o1 e) P8 |2 w) l9 F
采用平等走线可以减少导线电感,但导线之间的互感和分布电容增加,如果布局允许,最好采用井字形网状布线结构,具体做法是印制板的一面横向布线,另一面纵向布线,然后在交叉孔处用金属化孔相连。
& Z# Z. U, [9 |. E; f
! W4 \$ Y, `8 n) }* |& T x5 t1.5.3为了抑制印制板导线之间的串扰,在设计布线时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的平等走线,尽可能拉开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信号线与地线及电源线尽可能不交叉。在一些对干扰十分敏感的信号线之间设置一根接地的印制线,可以有效地抑制串扰。, F2 g% x5 J4 e
: E; g. h# D% @, n N1.5.4为了避免高频信号通过印制导线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在印制电路板布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k+ ^2 _7 q5 a, c6 o(1)尽量减少印制导线的不连续性,例如导线宽度不要突变,导线的拐角应大于90度禁止环状走线等。
- z0 y4 [ q& W0 n(2)时钟信号引线最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走线时应与地线回路相靠近,驱动器应紧挨着连接器。
" h/ _$ }0 s% R9 z" Z: h& a(3)总线驱动器应紧挨其欲驱动的总线。对于那些离开印制电路板的引线,驱动器应紧紧挨着连接器。$ O8 t7 N6 F ~
(4)数据总线的布线应每两根信号线之间夹一根信号地线。最好是紧紧挨着最不重要的地址引线放置地回路,因为后者常载有高频电流。
( J' f3 Y" i o w( ^(5)在印制板布置高速、中速和低速逻辑电路时,应按照图1的方式排列器件。/ T& ~, d, I2 K
0 D0 n3 m* U' t) ~+ M* X! F
1.5.5抑制反射干扰( ] y# J. P" L7 Z0 |
为了抑制出现在印制线条终端的反射干扰,除了特殊需要之外,应尽可能缩短印制线的长度和采用慢速电路。必要时可加终端匹配,即在传输线的末端对地和电源端各加接一个相同阻值的匹配电阻。根据经验,对一般速度较快的TTL电路,其印制线条长于10cm以上时就应采用终端匹配措施。匹配电阻的阻值应根据集成电路的输出驱动电流及吸收电流的最大值来决定。1 _6 a/ X1 O# g( x
! a7 c/ {+ L5 b; U; @+ S) b" @
1.5.6电路板设计过程中采用差分信号线布线策略
; @8 K _: z- `5 [& v+ L布线非常靠近的差分信号对相互之间也会互相紧密耦合,这种互相之间的耦合会减小EMI发射,通常(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差分信号也是高速信号,所以高速设计规则通常也都适用于差分信号的布线,特别是设计传输线的信号线时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地设计信号线的布线,以确保信号线的特征阻抗沿信号线各处连续并且保持一个常数。在差分线对的布局布线过程中,我们希望差分线对中的两个PCB线完全一致。这就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确保差分线对中的PCB线具有完全一样的阻抗并且布线的长度也完全一致。差分PCB线通常总是成对布线,而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沿线对的方向在任意位置都保持为一个常数不变。通常情况下,差分线对的布局布线总是尽可能地靠近。" T' D; H6 A8 ~/ f'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