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表面具有一定的磁感应强度Br,当磁卡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装有线圈的磁头,磁卡的外部磁力线切割工作线圈,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 = BLV,从而传输了磁卡记录的信息。对磁卡的要求是: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较小的失真,较高的输出电平。 2、射频卡(非接)工作原理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的发射的频率相同,在这种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当作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3、IC卡工作原理 IC卡接口电路作为IC卡与IFD(设备接口)内的CPU 进行通信的唯一通道,为保证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安全和可靠,其产生的电信号必须满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 完成IC卡插入和退出识别操作IC卡接口电路对IC卡插入与退出的识别,即卡的激活和释放。 ① 激活过程 为启动对卡的操作,接口电路应按图1所示顺序激活电路 ◇RST处于L状态; ◇根据所选择卡的类型,对VCC加电A类或B类, ◇VPP上升为空闲状态; ◇接口电路的I/O应置于接收状态; ◇向IC卡的CLK提供时钟信号(A类卡1~5MHz,B类卡1~4MHz)。 在t’a时间对IC卡的CLK加时钟信号。I/O线路应在时钟信号加于CLK的200个时钟周期(ta)内被置于高阻状态Z(ta 时间在t’a之后)。时钟加于CLK后,保持RST为状态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复位(tb在t’a之后)。在时间t’b,RST被置于状态H。I/O上的应答应在RST上信号上升沿之后的400~40 000个时钟周期(tc)内开始(tc在t’b之后)。- L+ K3 V9 Y" v, `8 a% O 1 \9 q+ M8 y$ A# @$ I; t# W 在RST处于状态H的情况下,如果应答信号在40 000个时钟周期内仍未开始,RST上的信号将返回到状态L,且IC卡接口电路按照图2所示对IC卡产生释放。# ~+ M! w* J0 q2 j- T 图1 触点激活时序) {) ]3 H3 I) T7 x; h ? " K& K8 ^% U. E ② 释放过程 / Q5 b# ~2 {, e: Y5 B2 b; B 当信息交换结束或失败时(例如,无卡响应或卡被移出),接口电路应按图2所示时序释放电路:, [' v9 S+ N4 u: ]. Y' i 9 P! v+ K. g* r+ g ◇RST应置为状态L; ◇CLK应置为状态L(除非时钟已在状态L上停止); ◇VPP应释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应置为状态A(在td时间内没有具体定义); ◇VCC应释放。 2)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电源 IC卡接口电路应能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向IC卡提供相应稳定的电流。 $ c/ o( `! V: w/ R9 T9 J+ h( B0 p 3)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时钟 IC卡接口电路向卡提供时钟信号。时钟信号的实际频率范围在复位应答期间,应在以下范围内:A类卡,时钟应在1~5MHz;B类卡,时钟应在1~4MHz。 # J6 K) ?8 }/ G* ^3 G0 l! y8 m 复位后,由收到的ATR(复位应答)信号中的F(时钟频率变换因子)和D(比特率调整因子)来确定。 时钟信号的工作周期应为稳定操作期间周期的40%~60%。当频率从一个值转换到另一个值时,应注意保证没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脉冲 |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24 19:1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