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雷科技编辑,看过数码圈无数奇闻趣事,即便如此,我也很少用“荒诞”来形容一件事,但最近手机圈的一条新闻,让我思来想去,好像只有“荒诞”能形容。 近期,有用户为了解锁Bootloader,发明了所谓的「降级跑路法」,大概操作就是前往小米售后申请系统降级,趁工程师解除Bootloader锁后,抢夺手机逃离现场。 ![]() 所谓Bootloader锁,如同手机系统的“大门钥匙”,解锁之后不仅可以降级,还能ROOT甚至刷第三方ROM,以及一些其他修改系统底层的操作。而锁定后用户则无法自由刷机或降级,彻底失去对底层系统的控制权。 之所以出现「降级跑路法」这种情况,核心原因是小米对解锁Bootloader的要求极其苛刻,用户只能通过这种极端方式,绕开官方设置的解锁门槛,以获取对手机底层系统的控制权, 这种荒诞行为背后,折射出小米与昔日发烧友用户的彻底“决裂”。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荒诞剧”的上演? “为发烧而生”的用户,站在了小米的对立面 在酷安上,关于“小米解锁Bootloader”的热度达到了267.3万,引发了2万次讨论,这在属于“小众”的玩机圈中,已经算热度很高的话题,其中相关帖子更是达到了千次回复,这背后,是用户用脚投票的愤怒。 ![]() 用户对Bootloader解锁权限的强烈需求,这与小米品牌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情感根源。回溯小米的发展历程,其起点正是为其他品牌手机深度适配定制化的MIUI系统。这种模式迅速聚集了大量的技术爱好者和开发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米不仅允许用户解锁Bootloader刷机,甚至主动开源了PatchROM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第三方开发者为小米设备制作和适配自定义ROM,形成了一个活跃而开放的开发者生态。 这种开放姿态,成为小米早期吸引“发烧友”用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雷军也曾在公开场合明确承诺:“小米品牌的手机永远可以解锁刷机。”这句承诺被许多技术爱好者视为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他们选择并忠于小米的重要理由,代表着用户对设备拥有最终控制权的期待。 然而,当小米的操作系统从MIUI全面转向自研的澎湃OS后,大量用户反映,澎湃OS在稳定性、流畅度、广告体验或功能细节上未能达到预期,存在诸如“系统臃肿”、“广告过多”、“影响使用的Bug”等评价。 对于这部分追求更纯净系统、更高自由度或特定功能优化体验的用户来说,官方提供的系统版本无法满足需求。通过解锁Bootloader刷入第三方ROM(如类原生Android系统)或者回退到体验更佳的旧版MIUI,成为他们“自力更生”、获得理想体验的主要途径。 然而,解锁Bootloader,在如今的澎湃OS体系下,“难如登天”。 除了答题外,还有诸多限制,比如:近180天在小米社区有无违规记录;是否有使用脚本或其他不当手段在小米社区获取成长值的行为;是否有与 BootLoader 解锁相关的投诉;在申请全程各环节是否是使用同一设备;答题或报名过程中有无违规行为;填写的申请理由是否符合项目申请要求,比如 AI 生成内容等等。 解锁条件很苛刻,以至于在淘宝跟闲鱼上诞生了一条“解锁产业链”,最高甚至有8000+付款。 ![]() 在黑猫平台,有用户发起集体投诉,表示“雷军曾承诺可刷第三方系统,如今却食言”,剥夺了用户对手机的控制权,严重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 需要注意的是,厂商通常会在用户协议中保留系统修改权限,法律上“完全控制权”并非用户天然权利。 不管怎样,那些因“为发烧而生”与小米站在一起的用户,如今站在了小米的对立面。 小米限制Bootloader只因商业逻辑和现实考量 虽然从字面意义上,小米并未完全关闭解锁通道,但这套复杂的流程无疑让雷军当初“永远可以解锁刷机”的承诺在可执行性上大打折扣,导致了用户的不满和“降级跑路法”这种极端规避行为的出现。 从小米品牌方的立场来看,收紧Bootloader解锁权限有其自身的商业逻辑和现实考量。 最核心的因素是安全。锁定Bootloader是防止恶意软件获取系统最高权限、保护用户敏感数据和支付安全的关键防线。 随着小米用户群体的急剧扩大,其中包含了大量非技术背景的普通消费者。对这部分用户而言,官方统一管控的系统环境能显著降低因误操作或刷入不兼容/恶意ROM导致设备变砖、数据丢失或遭受安全攻击的风险。 此外,澎湃OS作为小米构建未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核心载体,其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体验的一致性,也需要通过限制非官方的系统修改来保障。统一推送更新、控制广告策略等商业行为,在锁定的系统环境下也更容易实施。 从24年财报来看,小米“互联网服务”毛利最高,约26亿,超越智能手机、IoT和其他相关业务,毛利率更是高达76.6%,相比之下,智能手机的毛利率只有12.6%。“服务比硬件更赚钱”,确实不是说说而已。 ![]() 这个所谓的“互联网服务”,大头就是广告收入,比如开屏广告、APP预装、游戏分发及一些境外服务,支撑这一收入的,就是澎湃OS。 用户解锁Bootloader,有四大动机:关广告、ROOT、降级、刷第三方ROM。除了降级外,不管是哪个动机,都会影响到“互联网服务”这个现金奶牛。 最后,小米收紧权限,还有一点是为了拿回系统底层的控制权,此前小米11烧WiFi事件中,小米官方提供换货服务,于是便有不少小米11机主通过ROOT修改系统权限,将CPU频率拉满导致“手动”烧WiFi骗换货的情况,这迫使小米在‘用户自由’与‘风险管控’间做出抉择。 无独有偶,小米之后,据 Sammyguru 报道,三星最新发布的 One UI 8 系统已经移除了解锁 Bootloader 的功能。这进一步印证了:当智能手机品牌转向服务更广阔的大众市场时,为了保障安全性、稳定性和商业利益,逐步收回系统底层的控制权,走向更封闭的生态,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 历史上有太多这种起初通过开放生态吸引用户,做大了之后搞封闭的事情,小米只是做了一个最符合自己当下利益的选择,这在企业角度来说没有错。 “降级跑路法”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出现“降级跑路法”这种情况能理解,但不提倡。 “降级跑路法”作为用户在政策高压下的一种铤而走险的应对方式,本身蕴含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在官方解锁或降级流程中强行中断并夺走设备,极易导致操作过程被破坏,从而引发设备无法正常启动的严重后果,俗称“变砖”。 如果用户寻求淘宝等非官方的解锁渠道,则可能面临设备被植入后门程序、感染恶意软件或失去官方保修服务的风险。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模仿此类行为,最终承担设备损坏或安全威胁后果的将是用户自身。 此次风波的核心,在于小米如何在保障设备安全、系统稳定及商业诉求的同时,回应其核心用户群体对开放性和设备自主权的历史期待。 对于小米而言,可能需要探索更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例如,考虑为真正具备技术能力、有明确需求的资深用户群体,如开发者、极客等建立一套更清晰、更便捷的解锁通道,满足其合理需求。 更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持续投入优化澎湃OS的基础体验,切实提升系统的流畅度、稳定性,减少内置广告的侵扰,修复影响体验的Bug。只有当官方系统能够提供足够优秀、能满足大部分用户核心需求的体验时,用户主动寻求解锁刷机的动力才会自然减弱。 此外,小米在调整涉及核心用户利益的政策时,如能进行更充分、透明的沟通,解释政策变化的原因、目标以及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影响,也有助于缓解误解和抵触情绪。 小米用户采用“降级跑路法”这一现象,本质上是一场双输的博弈。用户以高风险行为对抗政策限制,可能面临设备和个人信息的损失;小米则面临着“为发烧而生”和开放承诺的质疑。 这件事表面上是关于Bootloader锁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一个品牌在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开放走向可控的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坚守品牌初心与适应商业法则的深刻命题。 能否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将是小米维系其核心用户群体信任,并实现其“人车家”生态愿景的关键考验之一。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2 06:2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