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楼主: zhangjunxuan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晶振两根线走线那个更优,为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8 15:2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6#
    发表于 2015-6-12 09: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般是采取折中的从晶振到电容直拉,从电容到ic走类差分

    点评

    哈哈,还是你这个答复简单明了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2 11:59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5-6-12 11:59 | 只看该作者
    wgp0241 发表于 2015-6-12 09:25* q. F% R( P) e  ~$ v/ Y3 W3 L7 F
    我一般是采取折中的从晶振到电容直拉,从电容到ic走类差分
    - j5 l" F, o. I" Q/ V2 l3 f
    哈哈,还是你这个答复简单明了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5-6-15 14:44 | 只看该作者
    晶振信号的性质本身就不是差分信号,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要做差分处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5-6-17 18:50 | 只看该作者
    crystal,oscillator,傻傻分不清楚。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5-10-15 15:29 | 只看该作者
    myeda_365 发表于 2015-6-11 17:51
    ( V& k6 L  z6 @+ M9 R  U一楼一楼看下来,没有最终结论的,有条件可以实验一下最有说服力了。一致观点就是要尽量短,远离干扰,有源 ...
    & H, m3 j4 P3 x! p8 y% I
    是啊,这里没看到layout版主来指导一下
    ; A$ W+ r, w# ?% D0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6-3-15 0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7-3-31 11:18 | 只看该作者
    必须留名,我是 jacky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7-8-18 17:27 | 只看该作者
    TI 板子,AM437X_SK_EVM_3K009_REV1_2A,晶振布线,差分走线,然后顶层,邻层分割GND
    " w! Y' ?- n* c7 O/ j6 s4 t

    TIM图片20170818172202.png (57.22 KB, 下载次数: 3)

    TIM图片20170818172202.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8-11-10 1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厄 于 2018-11-10 16:49 编辑
    : p0 K3 Q+ Z/ Q- y; F* `" B
    zhangjunxuan21 发表于 2015-4-8 09:45
    - U' J& w6 a1 |0 x看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改问题,分享一份厂家推荐晶振的layout指导内容,虽说没有说明哪种方式更好,但是依然 ...

    " {9 V9 g: k3 V+ M4 V( A: a最后一句翻译可能不妥,应该是,如果有别的什么差分线要布时,布成等长。因为晶振不是差分信号啊。或者是差分晶振?* _6 v% v! {; z/ b3 V8 I
    我这有ST公司的PCB布线建议:
    2 i) U9 D% q5 t注意晶振两根线之间被地线隔开了。* q3 c- K3 |$ }; O: F/ O: L

    5 l! ~3 y3 e# v- o' a
    - d7 B( n$ @4 u! M0 ^$ @* x. d/ s9 I6 _2 l3 ]2 K$ A, H
    4 J- U9 a/ t( K( x) F( x) u) Q

    微信截图_20181110163216.png (312.64 KB, 下载次数: 5)

    晶振布线建议

    晶振布线建议

    ST微控器震荡电路设计指南.pdf

    362.83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积分: 威望 -5

    图的出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8-11-10 16:38 | 只看该作者
    defir 发表于 2014-8-22 12:15
    * G; A. g' |6 R% ~' B6 u这段文字能说明问题吧?
    % n4 C* {; G+ D7 M
    翻译一下:不要将布线做成差分对,过多的耦合会有不利影响!
    . J& C% q( @+ T' n

    点评

    大多数人都把他当伪差分对出来,我也不知道为啥?大多数基于差分对的2信号相差180度来处理晶振的2根线,到底哪个好也没有哪位大神证明过,毕竟晶振的仿真难度很大就是仿真建模也不一定准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5 15: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7 15:3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0#
    发表于 2019-2-19 16:27 | 只看该作者
    willyeing 发表于 2014-9-2 12:07
    8 v% l6 ]  j  ]# F9 r1 H) L晶振2个pin的信号相差180度,所以要类差分线处理最好。走线要短。线宽没有多少要求。

    ) e$ z5 \3 z9 e2 W- M& D" p为什么相差180度?$ y$ j  L$ O5 \6 N: n; P
    为什么相差180度要走差分?
    ! G. A6 x! G& O) ^4 Y+ D( E明明是模拟线来的啊,一根进,一根出。
    ' M8 _, J; L& f* a- a9 F& q2 F4 I

    点评

    不知道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5 15: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16 23:3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